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元明时期,原本表示“附着”义的“着”字已经语法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语法、语义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在《老乞大》中是有所体现的。本文通过对《老乞大》中“着”字用法的浅析,试图反映出元明时期口语中“着”字用法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老乞大谚解》是研究明初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那"可用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对书中所出现的"那"作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明初北方口语中"那"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海燕 《现代语文》2009,(11):20-22
《老乞大》是朝鲜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也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元代汉语的再现。元代汉语中的疑问句较现代汉语来说句式更复杂,特点更独特。本文通过对《原本老乞大》中所有疑问句的考察以窥见元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取数据统计的方法从语法角度对《老乞大谚解》一书中“的”字的用法进行归纳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现代汉语大致一样,“的”有两种主要用法:助词、语气词。在《老乞大谚解》中,“的”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有第三种特殊用法:补足音节。本文对这三种用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7.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8.
《原本老乞大》是旧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元明清三代的口语实录,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笔者选取了元代本《原本老乞大》里有关衣食住行的口语词袄子、汗衫、茶饭、路子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文献对这些口语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考察了几组代词在《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中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元明常用代词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元代常用人称代词"俺""咱""我们""恁"在明代分别被新的常用代词"我""咱们""你"所取代;元代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在明代完全取代了"阿的""兀的""兀那",继续成为明代常用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0.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