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再创造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一是生理基础,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潜力;另一个则是知识基础。我们强调创新精神,并不是说历史基础知识传授就处于次要地位。恰恰相反,如果脱离了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康奈尔大学教授M·H·艾布拉姆斯在1953年其著作《镜与灯》中提出了著名的“艺术四要素”理论,进而他又把作品、艺术家、宇宙和观赏者这四要素联系起来,构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的三角关系(见图),笔者以为,其所勾画的三角关系反映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接受,忽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体验和作用。因此,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定则。  相似文献   

4.
浅谈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张立新,冀润兔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现代教学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这已成为同行们的共识。但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导能力的关系却有不少模糊认识。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指导化学教学的实践。基础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人的认...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大纲把能力分为四种: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但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的改革,标准化测试已经成了各级会考的主旋律,而解释历史名词这一题型也就逐渐被冷落了。考试不考,课后习题没有,学生自然对这一题型也逐渐陌生起来,我们认为:解释历史名词,在历史教学中决不可少,解释历史名词,恰当运用好历史名词,好处很多。一、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巨鹿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属于基础知识,如果作为名词处理,那学生只须记住: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秦朝从此一蹶不振。只几句话,使学生明白了巨鹿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简单经过、结果,也就很容易把本课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言“史才”、“史学”、“史识”。缺了哪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有缺陷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担负三方面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在讲授《美国内战》这一章时,我特别注意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传授知识方面,在注意知识科学性的同时,讲清  相似文献   

9.
考证上古历史中炎帝与黄帝战争的地界,认定"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均发生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池一带.  相似文献   

10.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1.
初中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大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权威性,教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过程方法的倾向,形成了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又不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时历史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构成》一文 ,作者刘克文博士从化学知识的本质出发 ,对当前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在历史教学中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历史教师应当做到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树立正确的语文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核心要素,古今中外人们针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不宜刻意地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新课程实施中,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一时间,语文知识再次成为人们论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考查由记忆型向能力型转变,越来越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认为高考历史复习要注意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注意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随着高考命题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加强,历史高考复习中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但在部分师生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 高考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言,二者是辩证的不可分割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谢松成先生所说:“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答案充其量也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骨骼。”可见,忽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十分有害的,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组在1996年高考历史试题评价报告中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仍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抽象‘能力’而忽视基础知识的不良倾向,直正做到能  相似文献   

16.
试论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认为科学素质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四个方面,并逐一对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知识 ,没有知识空讲能力 ,能力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在突出能力考查的今天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 ,必须高度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历史学科概念 ,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大要素 ,是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 ,是构成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纲”和“目” ,这也是历史学科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的特点 ,必须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1、…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既精通医药基础知识,又擅长制药、检验技术和医药管理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医药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调整思路与目标,在专业课程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药德·药规·药技"教育。以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基础"为例,设计课程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考核方案等,将"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更好地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第二条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纲要》明确把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感知过程作为中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 ,如何完成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堂过程感知 ,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 ,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  相似文献   

20.
历史总复习,问题很多。其实,说千道万归根到底就是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历史高考应试能力三个问题。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学科能力,虽然两者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截然分开,但毕竟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和质的差异。这是我们讨论两者关系时不能不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