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直叙式提问直叙式提问,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叙述回答。例如,在“分数”教学中可以提出:“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是什么?”等问题。这种提问形式能检查和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训练学生对定义、法则、公  相似文献   

2.
课堂如战场。战场是官兵“克敌致胜”的阵地,课堂则是师生战胜疑问、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但是,现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其主要弊端是“一讲到底”、只讲不问;或者“一点不讲、满堂转”;方法单调,形式呆板,只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使学生完全失去商量、争辩的“自由”。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 政治课的课堂提问方法有多种。下面着重谈在正式讲课前、讲课中和讲课结束时的几种提问方法。 一、课前悬念法提问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和求…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 ,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 ,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和增强记忆的“催化剂” ,其效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层递式提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 ,层层推进 ,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二、迂回式提问…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现在不少教师十分重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但由于提问缺乏精心设计,缺乏启发性和普遍性,所以,提问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提问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5.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过去语文课启发学生思维多采用“提问式”,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无疑是可行的,但毕竟多数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较差。另一种形式是“讨论式”,但这样做有时又流于形式,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可以突破“提问式”而又能避免“讨论式”的弊病呢?我决定试试采用“学生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具体做法基:  相似文献   

7.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11,(28):15-16,23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不太了解和没有掌握数学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类型(形式)和方法,缺乏关于课堂提问的理论知识,致使课堂提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此,我们开展了课题“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此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形式)、原则和方法”。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数学课堂提问的八种类型(形式)、七个原则和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逻辑视角文/江正云一、课堂提问的逻辑类型及功能根据目的不同,课堂提问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是什么”型,第二种是“怎么样”型,第三种是“为什么”型,第四种是综合型。这四种提问方式,要求不同、难度不同、各自的训练目的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法的提问,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有害。因此,必须注意课堂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目前,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满堂问”的弊病,“满堂问”实际上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罢了。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施教”。这就是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呈现梯度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10.
对话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课堂教学需要对话。但课堂活动中出现了对话的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倾听”的丧失、对话疏离了生活世界、教师权威的泛化。创设愉悦情境、鼓励多向沟通和倡导提问式教育是实现课堂上对话继续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