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代言体”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说人公言而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有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五七言诗大都是诗人的主观抒情,抒情主人公大体上是诗人自己。词的体制较为复杂,有许多为人代言的词和咏物之作,又特重比兴寄托,还有类似赋体、戏曲体、小说寓言体、等等,这些词的抒情主人公或仅仅与词人有某种联系,或纯是他人的形象;有的词没有单一的抒情主人公,词中有多个形象荟萃、组合、他们有的是协调一致的、有的则是互相矛盾的;即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代表词人自己,也不拘定是词人的实人实事,往往比诗有更多的假托和虚构。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形极易造成混乱,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辨析词中抒情主人公的状况,对某些词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4.
唐代"代言体"诗歌通常以诗题中直接出现"代""代……作""代……答"等为主要标志,题材广泛,旨趣各异。《全唐诗》有此类诗歌约一百余首,大致分为三类:诗人代主人公言,确为代他人作诗,多有书信意味,诗人情感与诗中主人公情感不易区别;所代之人模糊不清,诗人情感在主观上隐藏起来却在客观上被暴露;主人公代诗人言,虽是诗人代古人作诗,实则借古人之口表自身之意。  相似文献   

5.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本文拟从诗歌的生产创作、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即信息、信源、信宿三个角度来考察唐宋元时期代言体诗歌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新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应当是陶冶情性,培养美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住新诗的特点,囚体施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诗歌,尤其是新诗,除了反映生活高度集中概括之外,还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感情丰富饱满。诗中大都有“我”,即都有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中所抒之情,往往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神会诗人的情性,使学生受到陶冶。二是诗歌具有音乐美,新诗形式自由,音乐节奏多变化,更能表现现代人  相似文献   

7.
兼有诗人与剧作家双重身份的易卜生,在其诗歌与剧作中充分体现了诗与剧相结合的特色.首先,其诗歌中戏剧性情节的设置使其诗歌具有诗剧的典型特点;其次,诗人往往通过对戏剧性场景的描绘,展现处在这一时刻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情绪;再次,诗歌中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大量存在显示出诗人对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深刻洞察;最后,易卜生的许多诗歌常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独语和对话来表现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增强了其诗歌的戏剧性特征.易卜生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赋予了其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也为他后来在戏剧创作中的诗与剧的完美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死水》和《大堰河》分别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和艾青的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诗的感情性质、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审美风格、诗歌体式五个方面比较异同,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诗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韦庄是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位名词人。他在创作词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诗歌手法的承传与借鉴.使词从娱宾遣兴的歌辞向抒情言志的诗歌靠近。具体表现为:引入了诗歌中言情表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内容题材方面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词风受其平易诗风的影响呈现出清秀疏淡的美学特征。这种“诗化”倾向出现在人词发展的早期阶段,既具有创新开拓的重要意义,也对宋代词人“以诗为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代言体诗在曹丕现存诗歌中约占四分之一,感情表达浓烈,哀婉动人,其背后隐喻着诗人一片悲天悯人的情怀,隐喻着其作为一代仁君哀哀下民、安定生民的政治理想和愿望。在野有旷夫、室有怨女的普遍生存状态下,曹丕用代言体这种独特的诗歌体式把动乱的现实苦难和游子思妇的哀怨融合在一起,扩大了代言体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赫玛托娃早期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诗。她的爱情诗不仅善于发掘女性的心灵世界,而且她的诗歌具有将激情与理智相融合的特点。阿赫玛托娃早期的诗集《黄昏》将读者引入一个封闭的、充满感伤与哀婉情调的女性世界中。诗歌中的女抒情主人公虽然与诗人本人十分相像,但并不是诗人自己,也不是单单的一位女性可以代表,诗中的女抒情主人公的爱情总是没有希望的,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周丽霞 《语文天地》2014,(12):11-12
诗歌是诗人借助诗歌形象即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作品。形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因此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以下笔者主要就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写景状物诗中的景和物。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多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叫意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思想和情感,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体。例如借景抒情类的刘禹锡的《石头城》描写的是寄寓着国运衰微的寂寞空城,  相似文献   

15.
在新文学第一个10年中,我国诗歌体式完成了由近代型向观代型的转变。其诗体演变是在诗歌近代化基础上的质变为起点的,大致以1923年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体是以胡适诗为代表的初期白话诗体,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抒情自由诗体,以及以新月和象征诗人诗为代表的纯诗体。在前两种体式之间的过渡和延伸性的体式有康白情、俞平伯的无韵诗和汪静之的天足诗,在后两种体式之间的体式有小诗体和半格律体诗。诗体涉及到整个文本形态,因此每种诗体的出现都是新的诗学观念的崛起,而诗体演进体现的是诗学观念的演进,它由时代要求和诗歌发展规律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本单元选的文本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作品,诗歌《秋天》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现代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的作品,何其芳写诗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关的节奏,并注意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诗作具有华丽和细腻的特色。《秋天》这首诗也能明显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三节三幅图画,  相似文献   

17.
新论长廊     
新时期“归来”诗歌中抒情主体的人格状况钟友循在《益阳师专学报》95第3期撰文指出:新时期“归来”诗歌是一个众星璀灿的诗群,这一诗群共同的创作品格乃至各个诗人出色的抒情个性,赋予其作品以灵性.按对待往昔苦难的态度,“归来”诗人大抵有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词的革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打破了“花间”以来“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的体式。把为歌妓创作的“代言体”变为士大夫抒写自我心灵世界的言志体。像写诗那样,向现实生活撷取广泛的题材和多种表现对象,大力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用词的形式表现诗的传统题材,咏史怀古、政治时事、山水田园、赠答伤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写景状物诗中的景和物。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多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叫意象。  相似文献   

20.
代言诗是古典诗歌中较为特殊的一个诗歌类型,目前多集中于代言诗的心理机制和艺术特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代言诗叙事性特点的关注。在代言诗中,诗人戴上面具、替人言说同叙事学中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颇为相似。除此之外,代言诗还具有感事色彩,因为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设身处地,所以常常借助片段场景来叙事,又因为代人而作的身份转换,所以诗中也有存在视角转换的现象。总之,将代言诗放置在叙事学视域之下考察,有益于加深对代言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