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北村是一位先锋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经历了“先锋写作——回归现实主义——走向宗教主义”的过程,他说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使我对自己的属灵状态有的认识”,“使一部分人意识到生命中某些问题是重要的”,因此北村小说中的人物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他淋漓尽致地描写人类生活的困境,企图把人带入一种神的世界。认为只有神才能改变生活,  相似文献   

2.
北村晚近小说存在一种明显的“苦难/救赎”的“神性书写”模式,此模式表现出人在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法救赎,惟有宗教才能让人寻觅到灵魂的栖息地。“神性书写”模式在表现北村关注生命焦虑和精神困顿意识的同时,又带给了北村小说创作思想意义和表现形式的双重负面性。  相似文献   

3.
北村是新时期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衷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文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4.
北村是新时期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衰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5.
“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从一个侧面解读北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村晚近小说的叙事话语明晰而单调,在他的创作中不仅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绝然对立,而且将一切世俗的存在置于自己设置的故事背景与框架中,以他者的悲剧结局来印证自己的思想,在自设的巨型词语中,完成关于人类命运救赎的设想.这样文学作品时常为证明他的神学主题而存在,文学创作也担当起了福音传播的任务.这是作家北村的成功还是误区?姑且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区分为切入点来解读北村.  相似文献   

6.
依基督后的北村置身神界看人界,努力在关注现实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探寻中,突出基督对于处在精神绝境中的人的拯救。在当代语境中,为了确立这种神圣话语,北村在他的小说叙事中往往采取了一种极端表达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先锋作家”北村1992年以后的写作通常被称作“神性写作”。他立足基督的信仰,力图传扬上帝的救赎和永生之道,宣扬圣经“神圣启示”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本文通过对北村后期小说的介绍,试分析基督教文化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他之前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而这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文章就是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了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9.
皈依基督后的北村置身神界看人界,努力在关注现实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探寻中,突出基督对于处在精神绝境中的人的拯救。在当代语境中,为了确立这种神圣话语,北村在他的小说叙事中往往采取了一种极端表达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北村大部分小说,都是在回忆。在《发烧》中,北村却以当下“非典”为背景,展现人们的生存危机。主人公以游戏生命的态度来体验自己的“存在”,与其交织在一起的是种种“荒诞”构成的悖论,共同完成了北村的救赎母题。  相似文献   

11.
早期卢卡奇的小说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理论》作为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转向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作,将黑格尔历史主义总体性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历史过程和文学形式发展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卢卡奇进一步在现代小说中划分了历时态的小说形态范畴,将小说视为资本主义世界“异化”了的主体性的文学表现。尽管卢卡奇的这种“历史形而上学”的小说历时形态分类指向对资本主义生存状况的批判,但其体系的“形而上学”也使卢卡奇无法摆脱他所继承的德国唯心主义和“精神科学”传统,从而使其“小说形态学”偏离现实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何顿被称为“新状态作家”,他的创作有自己的特出性。他的小说世界称为都市流浪世界,他也一直此而创作。虽然他的小说给了我们新的感觉,但他太过个人化的叙述,太浓的地方方言,一如既往的都市描写,使其雷同且缺乏久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本着重分析了《玛卓的爱情》中北村对于存在的深刻追问,指出 消解本源后小说人物寻找爱情作为替代的努力,并进而分析小说中人物和北村本人对于语言与存在关系的述误,以此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悖论,最后,在语言的悖论追问中突出北村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之前他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本文主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想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15.
北村是一位先锋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经历了先锋写作——回归现实主义——走向宗教主义的过程,他说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使我对自己的属灵状态有  相似文献   

16.
小说家北村是对当下存在困境做真实揭示的大家。小说《玛卓的爱情》恰当地表征着当下存在的真实状况和局限性。玛卓和刘仁的失败.表明了诗意的爱情在现世生存中的困境。爱情的烛光下不能照彻生命的黑暗,爱情的天梯是无力的,它是用情书堆起来的,无力反抗现实的黑暗,更无法抵达永恒的家因。同时小说更并表现着对精神慰藉的吁求和渴望。北村的写作是一种对存在意义寻找的写作。他的小说告之了他所理解的生命选择的应然,从而让人们自己去把握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审“丑”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定意义上说,小说《金瓶梅》是一幅“百丑图”,西门庆集众丑之大成,他既是丑之主角,又体现出一种“否定的美质”。他不是概念化的丑角,而是“丑”王国中的“这一个”。小说在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尝试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其审“丑”过程中的明显失误,使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中掺杂了严重的自然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小忠 《天中学刊》1999,14(6):73-80
“因文生事”是金圣叹小说创作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其意义在于明确了小说创作的虚构特征。在阐述这一命题时,金圣叹的哲学思辨力既使他的理论闪烁出智慧的光辉,又使他的理论受到明显的局限。他以佛家的“因缘生法”来解释现象世界,亦用它来解释“因文生事”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艺术现象。与“因缘生法”相适应的还有“动心而为”———“设身处地”、“格物”———“忠恕”等一系列理论命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小说中的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