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促进文化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存在很多文化不和谐现象,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通过发挥文化的推动作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和谐,是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的社会和谐。但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文化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没有和谐的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用和谐文化观念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文化思维和文化环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保证和文化支持,培育全社会和谐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文化在本质内涵上的契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强化文化整合能力、价值引导功能和育人功能,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强大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群众文化无疑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了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树人,在造就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工、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必须用和谐文化来凝聚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应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实践的切入点,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所要探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它既存在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政治和谐是指宏观层面的整个政治系统、中观层面的政治子系统以及微观层面的政治系统内部各政治元素的协调发展状态。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具有政治规范引导作用、政治凝聚整合作用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的作用。政治文化是促进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加强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即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富有和谐理念的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建设,对促进政治和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和谐的文化特征。水族传统文化重视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水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山东唐和谐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分析讨论了和谐文化理论在新闻出版业中的指导意义,以及新闻出版业对丰富、发展和谐文化理论重要作用.并对山东省出版业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文章从和谐文化的内涵及特征谈起,分析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并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和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大学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和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大学和谐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建设和发展和谐的大学文化中,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一种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为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构成了和谐文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资源、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条件和现实需要。要通过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构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多元性文化的交融是和谐网络文化的基本要素.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民族意识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虚拟化"、"数字化"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导致人们"网络游戏成癌",损害身心健康.有鉴于此,应加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以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基础,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正确处理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与核心价值、一元化与多样化、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统一性与差异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继承传统与科学创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目标与具体过程等十大关系作了全面辨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面临三大文化矛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非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此外,矛盾还存在于国内各亚文化、次亚文化之间。矛盾发展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文化冲突,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实现文化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的重新认识与创造性构建;以目标引领增进文化认同,通过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来实现文化和谐,这是较为可行的“路径依赖”。选择这一路径实现文化和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四个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以确保文化和谐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形态.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突出体现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等关系上.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许多可供现代社会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学派思想蕴藏着的丰富和谐内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儒家与道家学派都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达到宽和相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和合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事物的各个部分、多种成分和平、协调地共生,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学者对于自然、社会的认识,也包含着对和谐的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资源,并及时转化为社会和民族的智慧和物质财富。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调谐、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如何弘扬好中华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这一精神家园,是当今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古,要与现代文明协调对接,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只有在教育改革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实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