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正2013年9月24日至26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七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来自大陆、台湾、澳门等地近五十个单位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论坛主题是"教育史研究的新视野"。在探讨教育史学科特征、研究方法与教育史具体问题的同时,本届论坛更加关注新类型材料、新研究方法和新观察角度给教育史学科和教育史研究带来的全新视野。论坛共收到来自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单位的学者论文近80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于2009年10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来自两岸四地30余所高校的110余位专家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3.
张小丽 《学科教育》2009,(6):124-126
2009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协办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等。来自两岸四地30余所高校、研究所及出版机构的110余名学者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师》2009,(21):56-56
<正>2009年10月17—18日,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来自两岸四地3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社的11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30余位临时代表、广大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协办。  相似文献   

5.
《辽宁教育研究》2011,(3):F0003-F0003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史学科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群中历史较早并富有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辽宁省高水平教育学科中的优势学科,在全国教育学科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早在1986年,教育史学科便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招生培养教育史研究生,1998年获得了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4—5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探索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100多位外国教育史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安徽师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吴式颖先生应邀出席了本次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田正平教授致开幕词。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世华教授代表我校对…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作为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史,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长期被忽略的原因,探讨了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以及教师教育中教育史课程的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笔者认为,教育史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史学科应当在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深入革新,以胜任其承担的教师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9.
安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4月16日至4月17日在安徽淮南举行。在本届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20世纪教育变革与教育家"和"安徽名校与教育家"两大主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认识到在教育大变革时期,教育史研究既面临机遇又有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客观反映了文化演进的轨迹与特征。从文化视角研究教育史,具有视域广、透视深、视角新、多维度等特点与优势,有利于拓展教育史学的学术视野与研究空间,揭示教育历史演变的真谛,更好地发挥其认知、育人与传承文化的功能。为此,需要全面理解教育史的学科属性及文化内涵,深入探析文化学理论,综合运用田野研究、叙事研究、具象研究和传记研究等文化学方法,扩大研究路径,促进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史学科的未来,是与教育史学科百年历史和学科现实状况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从学科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出发,对教育史学科进行历史总结和理论建设,加强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建设,重视教育专史的研究,确立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同时注意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主研究的能力,以推动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协办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多年来探讨教育史学科重建的成效不彰,其关键原因在于忽视对教育史学科本体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教育史教材和专题研究成果发现,受正统教育理论和线性历史观的双重影响,教育史学科将视野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的变迁,导致研究领域狭窄和对教育史本质的曲解,从而使教育史学科陷于困境;主张更新对教育史本质的认识,强调作为教育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史是过去一切时代人类所开展的社会化活动及其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1月29日至30日,第八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在澳门大学的新校园隆重召开,迎来了大陆、台湾和澳门等地四十多所高校或研究机构近七十位专家学者;大会共宣读了六十多篇论文,作者大多重视原始文献的应用,也有以案例作研究对象,讨论的内容颇富新意,体现出在思维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次论坛由澳门大学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联合主办,协办单位有澳门中华教育会和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教育暨青年局局长梁励女士和  相似文献   

15.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我国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并在众多方面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观点,对建立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丰富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宝库以及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史应该包括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通史和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通史。目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体系和基本架构尚未建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研究要创新发展,必须寻找具体路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 1 0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索与加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 ,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史学科应在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积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型与综合性研究、提高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2000年以来的英国教育史学科进展情况.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英国教育史学会通过年会、出版物、资料库和学术奖项等一系列活动推进了学科发展.基于对<教育史>杂志刊登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归纳出英国教育史研究在关注时间段、地域和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是英国教育史研究的重镇,近年来在团队建设、课程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稳固进展.总的来说,近年来英国教育史学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研究范围和主题不断扩大;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创新理论和方法;注重学科反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设问题是使教育史学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教育史学科的学科发展,关系到教育史学功能的发挥,也关系到教育史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有必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探讨。在几年前,我和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郭娅教授合写过一篇文章《试论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在文章中我们对过去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