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郁晓燕 《考试周刊》2009,(46):226-227
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的文章,文章的内容讲述了作者对自己小学时音乐老师的回忆。当时,作者荣幸地被选中参加校歌咏比赛,节目是小合唱。那位音乐老师在排练时.发现她总唱得跑调儿,就狠狠地提出把她除名,但考虑到合唱队伍的排列平衡,又把她留了下来,要求是只对口型,不让她发出声音。后来,她就留下了再不能唱歌的毛病,也再没有唱过歌。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音乐老师那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她的咽喉,也影响了她在工作中的演讲和发音。这件事成了她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恐惧和哀痛。  相似文献   

2.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记叙的是多年前作者之父在浦口车站送其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在上本课的时候.当笔者刚把“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说完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背影》结构太简单,简直就是平铺直叙,事件也平淡,男儿有泪不轻弹.文中的几次流泪有些做作.让人不能自然接受.算不上什么‘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3.
《新读写》2010,(12):50-52
王清怡是我的女儿,她是个对写作、阅读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与我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她这方面的爱好有关。比如幼儿园时,我每天睡前给她讲故事,记得《西游记》就讲了两遍。上学识字之后,她就像条小书虫,空闲时间就在看书。同时她也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日记,会把平常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班主任老师经常把她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回家后她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研究开辟第二渠道的同时,也要很好的来研究如何通过第一渠道,扩大学生的视野。我曾经看过霍懋征老师上的《月光曲》。在讲到一百多年前,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位盲姑娘,不但热爱贝多芬的音乐,而且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时,她把话题一转,引进了我国古代俞  相似文献   

5.
你说我说     
江苏扬州市花园小学的王琴老师来信说: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也是《小学教学》(数学版)的忠实读者。几年来,她伴随着我的专业发展历程。每期的每篇文章我都认真品读.从中领略作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感悟编辑的独特选稿眼光。下面我把自己阅读2011年第7—8期的几点感受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7.
她完全吸引了16岁的我,我完全忘了她是老师,至今,我都认为她是我遇到过的最美丽的女人。 青涩的16岁,我遇见了美丽的她——我高中的音乐老师。 现在想起来.能碰到王老师.是偶然,也是缘分。因为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休产假.就换成了王老师。听同学们说.新来的音乐老师很漂亮。怀着好奇的心理,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期待着新老师。  相似文献   

8.
《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作者周劼人试做了一遍,总共15分中只拿到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调侃:“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  相似文献   

9.
曾听一位资深的音乐教师沈亦红老师现场借班上课,她准备的课目是《小画家》。没想到,当她亮出课题时,学生们大叫:“老师,我们在幼儿园学过这首歌了!”  相似文献   

10.
她可能不熟悉莫扎特、贝多芬,可绝对懂得聂耳、冼星海,因为她在指挥同学演唱《黄河大合唱》时,把昴扬、激奋,渗透进了每一个音符;她可能没有进过艺术师范院校,可她绝对懂得教育事业的真谛,因为她把母爱、严格与信任,织进每一堂音乐课和由她精心组织的歌咏活动中。 那时的她,我的音乐老师,要比现在的我年轻得多。30多岁,一头短发;白净的面孔,澄澈的眸子;朗朗的话语,清亮的歌喉……这便是我在50年代初期接受音乐启蒙教育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给我“艺术细胞”、乃至做人“ABC”  相似文献   

11.
王力 《小读者》2010,(10):45-46
语文课上.老师一边分段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边停下来分析。在分析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老师讲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还清楚地记着上师范时的几位音乐老师。第一位是身高马大的徐老师.课堂上的他如同一位激情四溢的演说家.又似多愁善感的诗人。《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激情配乐诗朗诵曾使许多同学热泪盈眶。置身于他的课堂.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第二位是位年轻的女教师.忘不了的是她那双手,仿佛具有魔力,在她的指间流淌出天籁般的琴声.  相似文献   

13.
孤独的孩子     
田品 《教师》2012,(12):33-33
当语文老师把她的周记给我看的时候,其实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因为她以前也写过这样的文章给我看。在她的那篇《给所有老师的一封信》中,可以说是用很尖酸、刻薄的语言描绘了她的所有任课老师,包括我这个班主任。我想我应该找她谈谈了。把她叫进办公室,看得出来,她很紧张,战战兢兢的,头低得很下,像一只受惊的小猫。我问她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Her Inspiration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19):11-11
一首《痒》让黄龄着实太热了一把,曾今对她不怎么熟悉的人也渐渐爱上了这个特别有灵气的女生。新专辑《特别》延续了黄龄音乐中一贯的民乐元素.而她与越剧大师赵志刚的跨界合作也受到了大家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难忘吾师     
张建坤 《教书育人》2007,(12):62-62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16.
难忘吾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17.
同窗偶像     
廖海贝是我们班的才女,大家都很佩服她,我也不例外,但以前我可不这么认为。前些日子,老师特地表扬了她,说她学习踏实、用功。对此我愤愤不平,想:我做得也不差呀!为什么老师只表扬她,不表扬我呢?但在这几个星期里,她的行动使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修改自己的《观察周记》。她先读了几位同学的好文章,随后又讲了把观察周记写得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8.
梁好 《师道》2006,(11):36-37
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一文时,刚刚在黑板上写下作者周涛的名字,班级里便一片沸腾,“老师,周涛我们在电视上见过,她也会写文章呀!”同学们叽叽喳喳,异常兴奋,显然他们把作者周涛与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混为一谈了。“同学们说的对,中央电视台有位漂亮阿姨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我新接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改到柳莹同学的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时,我一眼就看出她的作文是抄袭的。思虑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上柳莹的这篇,然后,先把前面的几个作者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老师打算推荐给大家,不过,这次不是老师来朗读,而是让你们自己来朗读。现在,你们就把作文拿回去读通读熟,明天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也点评点评。”接着,我又单独把柳莹叫过来,我对她说:“刚才老师已经叫了好几位同学去准备明天读他们的优秀作文了,老师感觉你的这篇也很不错,所以,你也准备一下!”她没…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第3期的《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中,我们刊登了赵余霞老师的文章《老师,我能不能弃权?》。文中的一些作法引起了王晓春老师的关注,随后,我们将王老师的意见反馈给作者,作者结合王老师的点评也发表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