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2.
一些实习记者和区县、乡镇的通讯员时常问我,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采写的新闻见报率不高?我在认真看了他们写得还算流利的稿件后觉得,他们缺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选题的经验。怎样才能提高稿件的见报率?从市场变化中找新闻,应该是报刊激烈竞争时期选题切入角之一。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在部队刚搞通讯报道那阵子,连新闻的五个W都不清楚,只凭热情埋头写稿。结果写了两个月,一篇也没见报。我很苦恼的时候,一位记者帮助我分析了稿件未能见报的原因。经他指点,我才发现,我在新闻采写知识方面很欠缺。于是,我用心学习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一年后,我采写的稿件被几家报刊先后采用了,初步尝到了甜头。从吃苦头到尝到甜头,我的体会是: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文汇报》等报刊已发表了我采写的稿件达100多篇。几年来的写稿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业余通讯员除要加强新闻业务知识学习外,还应注重“在比较中学习”,努力提高稿件质量。通讯员在自己采写的稿件被报刊采用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仍然需要从中吸取教益。平时,每当报刊发表了自己采写的稿件,我就把剪报同底稿放在一起,从文章标题、字词句段直至标点符号,逐一对  相似文献   

6.
我原在部队就从事宣传工作,1987年转业到西安市灞桥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仍然干宣传教育工作,之后又调到区委宣传部。近几年来,我采写的新闻报道稿件被全国、省、市级的报刊、广播电视采用的达数百篇,其中有多篇在全国、省、市获奖,我也多次被各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去年初还受到区委、区政府通报表彰奖励,被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实践使我深感采写新闻稿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是农民通讯员,两年来,有40多篇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在采写中遇到不少难题。最让人苦恼的是,写批评或带有批评性的稿件审查盖章难,而新闻单位规定新闻稿必须加盖公章。近一年来,我曾写过10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地市报的普通编辑,编稿之余也写写稿件,但不觉间,从1999年到2003年5年中,自己采写的稿件竟然有二十多篇获得了省级以上新闻奖。其实,仔细想想,很多同志的功夫比我深,采写的稿件比我好,我之所以能获奖,只是自己采写稿件格外用心罢了。所以,我常说用心就有回报,干什么事都要尽心,有多大的劲就用多大的劲,老天不会辜负有心人的。扑下身子,多研究些问题。新闻关键是新,没有新意,就没有新闻。写新闻如何写得有新意,这是能否写出好新闻的关键,而要写得有新意,就要多观察、多学习,多研究些问题。我获奖的稿件多数是问题新闻。这些问题,或是…  相似文献   

9.
平时,我接触一些基层通讯员,他们普遍反映说自己投寄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结果竟连一篇也没有采用。原因何在?主要是稿件质量不高。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采写的体会,谈谈粗浅看法,愿与同仁们共勉,以求共同提高。 首先,要写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比较典型、突出的东西。 我们知道,报刊、电台、电视台所采用的稿件就是要有新闻、信息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稿件才能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稿呢?1.及时体现党的路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至今,我利用业余时间共采写新闻稿件200余篇,有160余篇被市以上报刊采用,其余被县广播站及县办报纸采用.其中,《伏牛山之巔——老君山》还被河南科技报1982年评为优秀稿。由于我坚持采写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爱好者协会”工作多年,培养了一批土记者,栾川县委、县政府1990年命名我为“精神文明积极分子”,发了荣誉证书。1981年我下潭头乡搞农业区划调查,在汤营村吃饭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从1986年开始学写新闻的。这些年来,采写的新闻稿件被采用率一年比一年高,1992年有110多篇被地区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刊用。一个基层通讯员。为什么有这多么的稿件能被采用呢?这除了同志们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之外,我认为主要是抓住了“新”字,围绕“新”字作文章的结果。抓住“新生”“新生”,是指第一次出现的事物。能抓住这一点,及时报道出去,采及率就高。  相似文献   

13.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通讯员,就必须坚持学习新闻知识,认真读书、看报,多写稿,勤积累,使自己的头脑不断丰富起来。 1983年,我刚练习写稿时,不会采访,写出稿子不合口味,投出去的稿件大都被“枪毙”了。后来,在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热心帮助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采写新闻的一点门道。 从1987年起,我每年坚持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写作》和《编通之友》等新闻杂志及报刊,并坚持多写、多练,深入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5年,写过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稿件。所以一些通讯员朋友经常问我怎样写出新闻佳作,写新闻有什么捷径和巧法?我觉得,写新闻没什么“捷径”和“巧法”,只有拼,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懈的、苦苦的追求,才能获得甜甜的果实。回想我采写的那些获奖作品,我更加深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基层工作的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之外,写稿是我的爱好。常常利用点滴时间伏案耕耘。仅最近一年时间,我采写的250多篇新闻稿件,被中央、省、地26家报刊、电台、广播站采用160余件,我被《中国人才报》、《老年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业余写稿使我饱尝酸辣苦,也得到了自慰和欢乐,摆脫了“精神贫血症”带给自己的苦痛. 先说说酸楚。登了表扬稿件,报道甲方甲高兴,乙问怎么写甲不写乙;报道乙方乙高兴,甲方埋怨说都差不多嘛,常常弄得业余通讯员尴尬可笑。1986年10月,我了解到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被中央、省、地级近20家报刊、电台及县广播站采用千余篇,按说够幸运的。可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有谁知道呢? 先说写稿吧。比如我采写的《清涧石板》在《陕西农民报》刊出后,就招来子不少非议,一些人嫌我报道了石刻的数量和收入,怕上税,反说我“吹牛”、“踩着别人的肩膀捞稿费”,还写信把我告到了《跌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业余通讯报道工作始于1986年。这年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稿30余篇,其后稿件采用量逐年有所增加。1988年调厂部办公室担任信息与材料。综合工作。由于在几年的通讯报道工作中打下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因此担任文秘职务以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两度被评为省纺织工业厅,市政府和市经委的优秀信息员。在此期间,我采写的上百篇新闻稿件被各级报刊电台采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20.
贵刊约写采写体会,内心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笔者曾有十多篇作品在全省和全国广播优秀稿件以及中国新闻奖等评选中获奖,却从未写过一篇采写体会文章。对我来说,确实需要“回头看再前进”,总结自己采写体会也许比写好稿更需要、更重要、更迫切。其实,在我采写《“亚星”“奔驰”何以平起平坐》一稿之前,全国和本省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亚星”“奔驰”合资合营的消息。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我并没有参加。不过,我对这一新闻事件比较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对“亚星”的背景有所了解,国内曾有许多报刊称“国产大客车处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