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和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任豆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相关的理化分析指标也较好,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上党盆地地处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连年战乱、毁林开垦、近期人口膨胀等因素,使广大地区天然植被遭到反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调查结果表明:10年间该区土地、森林、草地及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化;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本研究通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鱼鳞坑、水平沟和天然封育3种不同措施,研究近地表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以及地温等小气候特征,揭示不同水保措施下近地表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经试验结果综合对比,3种水保措施改善小气候能力的强弱为:水平沟〉鱼鳞坑〉封育草地。  相似文献   

4.
陆水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随着水库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逐步加剧。陆水水库采用了“一种适用于城市社区的景观型中水处理湿地系统”的国家专利,应用沟渠—塘坝—湿地系统的结构优化及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的生态技术,较好地净化了入库支流污水,修复了生态湿地环境,满足陆水水库入库排污口生态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海南南湾保护区社鼠种群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在海南南湾半岛进行了鼠类群落调查。社鼠(Ratusniviventer)为该调查区域的优势种。研究发现:不同生境即居民住宅区、山脚旅游区、山地自然植被区的上夹率分别为0,3.5%,4.2%,说明社鼠是较为典型的林地鼠种;社鼠分布密度随着猕猴栖息地植被质量发生变化,栖息地植被好,社鼠分布密度高,反之,则低;社鼠各季捕获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组社鼠的肥满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湾社鼠与南湾猕猴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季节变化对南湾社鼠种群的影响不大;南湾社鼠与内陆社鼠种群比较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与该区气候的热带特点导致食物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生态过渡带 (ecotone)是两个或者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又称为生态过渡区、生态交错带、生态交错区或群落交错区 ,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 ;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存在过渡带 ;两个不同森林类型或两个不同草本群落之间的生态过渡带 ;沿河两岸、河口三角洲、近海区域等的水陆生态交错区。在自然条件下 ,有些群落变化很突然 ,具有明显的边界 ,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 ,被称为断裂状边缘 ;有些群落却没有明显的边界 ,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表现为逐渐地过渡 ,两个甚至多个群落相互交错形成镶嵌状 ,被称为镶嵌状…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将有力促进其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态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大大提升我国生态治理能力,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的奋斗目标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法治观三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提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治理生态问题的新依据,对于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效防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能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既与基层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有关,也与基层生态治理能力有关。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必然影响到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既要严厉惩治环境违法以治标,又要通过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提高生态治理能力以治本,通过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基层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退耕还林的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自然灾害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搞好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的退耕还林,具有维护该地区生态平衡,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协调各种利益机制,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the investigation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n excavated slopes in a construction perturbed area of the Xiangjiab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P. R. China. Belt transect and random quadrats were used in sampling and recording the vegetation of the four selected plots on the slopes. The community of each plot was characterized based on the coverage,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e, richness, diversity, evenness of species derived from the survey data. Problems of these communities were identified and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positive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ecosyste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excavated slope has improv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对当地生态环境起主要的控制性作用,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土壤和水等环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从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探索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林草植被建设是人工参与下的植物群落自然形成和生态自然修复过程。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人们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的规律。当然,人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改善植物生长的小生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线路统计法,于2010年对四川省西昌泸山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鸟类调查,从调查结果计算出泸山风景区内鸟类频率指数,对鸟类频率指数数量进行等级分析。调查发现在泸山景区鸟类有7目18科59种,其中优势种7种,占11.86%,普通种8种,占13.56%,稀有种44种,占74.58%。从调查结果看,稀有种是泸山景区鸟类组成成分中的主要类群,而优势种较少。泸山的4个植被类型中,灌草丛植被中鸟类较集中;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林植被中鸟类出现频率居中;阔叶林植被中鸟类出现的频率较低;农田栽培植被中鸟类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克什克腾旗地区,选择不同退化程度(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地为样地,并以同类未围封草地作对照,研究围封措施下,各类退化草地组成结构、植被盖度与高度、生物量等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围封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植被就可得到恢复;中度退化草地围封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一般需要5年才可进行利用;重度退化草地围封5年后退化程度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卫星遥感(RS)和地面监测、统计相结合的各项数据,选取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及灾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河北省及各市2001-2007年进行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7年间河北省整体气象生态质量一般,但时空差异较大,各指标地区表现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虎纹捕鸟蛛分布区的自然概况、种群分布特点、种群栖息地生物群落以及蜘蛛洞穴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近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采集以及对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其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虎纹捕鸟蛛成为一种濒危的物种.为此,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为切入点,以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为例,阐述了西部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农田荒芜、草场退化、植被锐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超过了生态安全的警戒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此,提出用法律生态化理念,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体系,旨在解决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