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文化与传媒互动关系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仲富兰 《新闻记者》2008,(11):26-29
从传播学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流行文化所掀起的阵阵狂风,冲击乃至改变了现行的文化形态及其秩序.当代流行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如何?对诸如此类问题的阐释和说明,直接关系到流行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健康发展,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当今对文化的多元化诉求.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扣多元,并正在由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走向文化是消费商品的转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多元文化的世俗泛滥.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和多元,完成了图书从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到文化消费商品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贺博 《新闻爱好者》2010,(10):134-135
一提到山寨文化这个话题,总能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从2008年初的萌芽到2009年底发展成熟,从陌生词汇到人人皆知的网络用语,山寨文化在开启了网络草根文化先河的同时,也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彻彻底底地走向了大众娱乐文化时代。当2008年的"山寨春晚"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民间春晚"、当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正式获得"年度影响人物"称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山寨"的影响范围从网络走到了现实社会,网络媒介也终于有了自己代表性的文化。本文对山寨文化的现状作一评述并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王秋原 《今传媒》2014,(5):98-99
韩剧之所以在中国流行除了动人的画面、感人的情节,其对儒学思想的诠释也是成功的组成部分,韩剧将传统的儒家思想融入到剧情当中,让观众通过观看潜移默化的对传统礼教产生认同,本文通过"孝悌之义"、"礼貌待人"、"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四个方面来分析韩剧当中的儒学魅力,从而提出中国应当重视自己的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创造优质作品。  相似文献   

6.
蔡小华 《东南传播》2010,(4):98-101
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呈流行之势,本文试从动画片文本的主题、叙事以及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呈流行之势。本文试从动画片文本的主题、叙事以及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其流行的原因,以期给中国的原创动画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韩剧在中国风靡一时,其背后掩藏的流行文化也是甚嚣尘上,业界和学界对此相当的关注。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现象,韩剧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外衣,其实大肆推行的是华丽包装起来的流行文化。大肆泛滥的韩剧夹裹的流行文化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快餐式审美的需求,也符合大众传播时代信息和文化机械化生产的历史语境。本文将从文本分析说起,以数据和事实解析韩剧流行文化的真实表达,以及阐述其大行其道的原因,最终对其意义表征进行批判,达到以此为鉴,提高我国影视剧制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欧阳文艳 《今传媒》2010,(3):110-1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观念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反映。思想观念的转变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对媒介从功能定位到性质、内容、形式、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因此人们才会认为中国媒介改革是"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法国学者马特尔撰写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并拉开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丛书的出版序幕。该作品通过5年实地调查和对1250多位产业领袖和文化精英的访谈,从美国文化的全球性成功,到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努力,再到印度、巴西的兴起以及欧洲文化的困境,展示了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对全球流行文化进行全景  相似文献   

11.
吕一丹 《视听界》2010,(2):73-75
近二十年来,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从主要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上看,大致可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要有载体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更加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相似文献   

13.
从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到1932年左翼电影出现之前,这28年属于旧市民电影时代,因为其题材、主题大多局限于恋爱、婚姻、家庭,所依托的文化资源是旧文艺和旧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30年代初期退潮的神怪武侠片,同样属于旧市民电影的范畴,因为它的艺术范式、苦情戏设置和情色元素配置都符合旧市民电影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书荒时代到书业繁荣的历史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出版业实现了从书荒时代到书业全面繁荣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摇滚乐在短短10多年间就经历了无名时代、呐喊时代、无言时代这样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摇滚乐无论是歌词、音乐元素还是歌手,都发生了温情化的转变。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当代温情摇滚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文化工业主义盛行时代,大量艺术沦为商品的附庸;二是大众传媒行使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摇滚的反叛声音要想获得受众,就必须接受主流媒体的政治收编;三是与80、90年代相比,当代受众更需要的是轻松愉悦的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最近30年来,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延伸,文化研究热潮滚滚、硕果累累。西方文化的引介,中国文化的史的开掘和论的创新,乃至当代文化的价值建构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严格的学术创新角度审视,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努力的方面,其中,断代文化史的研究特别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断代文化史的研究,因为历史偏见和研究难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谢洲 《新闻世界》2012,(8):260-26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迈进了消费主义时代。与此同时,西方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不断向中国蔓延,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近年来苹果手机在中国掀起热潮引发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对苹果手机在中国,尤其是在青年间风靡的现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晓莉 《大观周刊》2011,(51):28-28
被公认为中国文化元素之一的麻将,是极具东方文化魅力并集中反映东方思想精髓的载体,有史以来中国麻将便被誉为集趣味性、益智性、竞技性、联谊性、博弈性于一体的、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名在日本,麻将作为一项文化精髓被积极的推崇着-世界上唯一的麻将博物馆于1999年11月在日本千叶县建成;麻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在日本予2008年提出来。起源于中国的麻将文化正在作为睁本的文化精粹、一种体现时代的文化象征在日本流行着。本文以麻将文化为代表,解析中犁优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风的流逝和所带来的深刻教训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1869-1936)是晚清时代的革命文豪、经学大师,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还是文化史上都享有盛名,是我国近代难得的文化泰斗.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清朝腐败政府,曾经七次被追捕,三年牢狱、三年软禁,革命之志终未动摇.他一生追求光明,奋斗不息,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站到时代前列,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