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总结《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说:“别里科夫平生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这时,一位学生蹭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没有恋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爱情,更不能称作婚事!甚至华连卡根本就没有看上别里科  相似文献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消极腐朽令人憎恶的别里科夫。他被视为一个公害,成为了世人都唾骂的公敌。但是,我却不全这么看。首先,我觉得别里科夫很可怜,他很孤独也很无助。试想:虽然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里,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带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来”,无形中给世人套上了一个锁链。但是为什么在他刚刚开始“装进套子里”的时候,没有人去帮助他,开导他跳出套子?难道说在他还没有变得顽固僵化之前,他没有朋友?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因为人性所固有的爱心或者同情心去帮助他、救救他?所以,我认为别里科夫会变得那么消极腐…  相似文献   

3.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别里科夫已在两月前去世之后。接着就说:“他也真怪。”这“真怪”二字。便是小说的“眼睛”。整篇作品便从“眼睛”这儿睁开。领起下叙述。并从始至终贯穿到底,说明别里科夫的“怪”。怎么个怪法呢?  相似文献   

4.
郭铭辉 《广东教育》2002,(11):41-41
语文课上,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课堂交流正在热烈进行。小张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但漫画上为什么要画他“卷起裤腿”?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甲:这是因为当时下着雨,别里科夫为了裤子不被淋湿,不得不卷起裤腿。学生乙:不对吧,文章开头便说到:“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直穿着暖和的大衣。”为了套住自己,他可以不顾一切,怎会怜惜裤腿被打湿?学生丙:我认为,对这“卷起裤腿”漫画家是花了心思的。漫画是讽刺别里科夫在人性的欲望——结婚的冲动下思想不…  相似文献   

5.
开学第二周,我要教授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按照传统的教法,就是先介绍时代背景,接着概括故事情节,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总结写作特点。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等级的知识,对提高他们的能力没有多大帮助。于是我就打算改变这种教法,那怎么上好呢?我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让学生重点讨论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认真阅读课文后,就“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要说出理由,而且是你发自内心的看法”;第二,授完课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别里科夫结婚了,他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这样一段:“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我的卧室挺小,活象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全段本是描写别里科夫怎么样,但又夹了一句关于“我的卧室……”如何的描写,文意不连贯,且弄不清别里科夫是上自己的床还是上“我”的床睡觉。 查《契柯夫小说选》(下册第675—676页)原译文  相似文献   

7.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进行到别里科夫结婚的悲喜剧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句戏语"宁要套子,不要妻子"更让课堂笑声一片.在"套子"与"乱子"的冲突中,别里科夫就此一命呜呼,进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套子--坟墓.备教时我就留意到,墓志铭在文中是一处"空白点",能不能让学生给别里科夫写墓志铭?这能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决定尝试.课堂上,我先以几则名人墓志铭作了引导: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有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是沙皇暴君的帮凶,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还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也是比较可怜,是一个被时代异化了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9.
教学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们对胆小孤僻、迂腐多疑的别里科夫深恶痛绝,但又觉得别里科夫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1.
别里科夫死了。确切的死期是在俄国大革命的前夜,丧钟敲响在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结尾处。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艺术形象,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必然的结局。别里科夫是在极度苦闷和悲哀中死去的。顽固守旧,整日的惶恐不安,使别里科夫活得实在太累了,“哪怕是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他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嘴里还老是不停地念叨:“千万别闹出乱子来。”如果只是行为怪癖,也许他的死期还不致于那么快,致命的是他把情感和思维方式都装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当他看到一位同事和他的姐姐骑自行车时,立即脸色从发青到发白。  相似文献   

12.
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是通过精心构思和设计而有计划地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的艺术.板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板书应简明扼要,能体现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板书首先要突出课文第一句“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则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中的“才”字.这个“才”把作者对别里科夫的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出来.整篇课文是围绕着“才”展开的,抓住这个字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突出“滚”字,即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了一把“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的”滚”.这个字集中表现了别里科夫这个卑微小人的形象.”滚”和”才”呼应,写出了由人间“才”“滚”到阴间的下场,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往很多的文学史家把别里科夫具备的性格特征称之为“别里科夫性格”,他们对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他的反动性,说他是“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造成了他整个思想性格的那个反动的沙皇专制”,他是  相似文献   

14.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15.
【分析提示】1.内容与情节。这篇小说借中学教师布尔金 (即课文中的“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 (即课文中的“你”)的谈话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从开头至“显然也是苦事”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 ,但课文中的“我”已从多方面叙说了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特征。别里科夫的“套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有形的 ,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套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穿戴上的“套子” ,二是生活习惯上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套子式的论调 ,二是套子式的思想。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读者对别里科…  相似文献   

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罗维奇·契诃夫,一八九八年写成的作品,也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篇作品里,作家塑造了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地维护沙皇统治制度的奴才典型形象。别里科夫的故事,是借“我”(即中学教师布尔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的谈话叙述出来的,编选在高中语文第  相似文献   

17.
恋爱的标准     
有青年向陶行知请教,恋爱的标准是什么?陶行知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爱悦。”青年说:“这不够,德行才是恋爱的惟一标准。”陶行知忍住笑说:“你才20多岁吧?好,现在有个70岁的老太婆,品德高超,你会爱她吗?我看你还是要年轻貌美的女郎吧?”大家都笑了。有学生来告状,说有些人恋爱当饭吃。陶先生说:“你每天吃一顿饭,大概半小时吧?一天如用一个半小时,像吃饭一样谈恋爱,我看没有什么不好!何况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人不吃饭不行,青年不谈恋爱也不行。”他话题一转又说,“但有些人本末倒置就不行了。”他顺口念了一首诗:“做事读书不起劲,…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既能掌握应学的知识 ,又能帮助他们开启创新智慧之门 ,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 ,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课的设计大体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安排如下 :  一、从画肖像开始 ,激发兴趣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以极度的夸张、辛辣的讽刺、巧妙的构思著称。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之后 ,每人给主人公别里科夫画一幅肖像画 ,把自己心目中“别里科夫”最显著的特点、最鲜明的个性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来。要求一提出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 ,提笔就画 ,画着画着 ,又觉得心中无底 ,于是拿起课本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小人物,契诃夫经常用“把荒谬的事放大”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别里科夫的婚姻事件用的就是这一种方式。—般认为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思想的矛盾构成了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情节冲突的基础,共同的看法是婚姻事件体现了这种思想矛盾,也就有了“套子式婚姻”的诠释。这是婚姻事件中的一个显性亮点,而从意识角度考虑,还有一个隐性亮点,即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鸟笼”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别里科夫作为“套中人”,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本文尝试从欣赏、阐发、评价、质疑等方面出发,选择小说漫画中的别里科夫、恋爱中的别里科夫、众人眼中的别里科夫等经典语段,运用创意阅读的方法,实践创意细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归纳小说的创作规律,实现读写一体,力求发现一个多元、丰富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