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欣 《教育》2009,(16)
愈是名牌,愈有风险,复读生要面对现实,不能因错报志愿而再次遭遇失败——尽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却仍未阻挡住高涨的复读热潮。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北京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复读生,广东每年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占全  相似文献   

2.
高考复读,是勇敢者的智慧选择!高考复读,是忠于内心、执著理想的有志者的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般的历炼!复读,非勇者不敢踏上此途,非智慧者不能作出此英明决断!——谨以此文献给令人敬佩的高考复读生一、从补习生到复读生高考成绩无论高低,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复读,于是人们习惯称这类学生为复读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高考复读生,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高考复读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复读生的社会支持,关注高考复读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分析得出应从三个不同的阶段给予高考复读生以社会支持:一是高考复读前的决策支持,二是高考复读中的过程支持,三是高考复读后的价值支持。这三种支持无一例外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复读怪圈     
《上海教育》2008,(17):4-4
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有289万为往届生,占286%,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有经验的好教师都留在了复读班,同时,日益增加的复读生,又造成相当比例的应届生不能在当年被高校录取,无奈成为下一届的复读生。复读怪圈加剧了高考惨烈度,应届生成了弱势群体,高中教育是否已陷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毕婷 《教育》2009,(6):30-30
教育部曾两次对公办学校举办,高考复读班发出禁令。在复读生眼里,这一禁令是不公平的;在应届生眼里,复读生的大量存在挤占了他们的高考机会。高考复读之于教育公平,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君阳。  相似文献   

7.
透过高考复读生社会群体可以洞察我国高考制度的问题及改革方向。高考复读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科学的高考制度催生的社会弱势群体,高考复读是考生规避考试风险,追求受教育机会的一种策略。将高考复读视为侵占和浪费教育资源的应试教育病症,采用简单的封堵政策是不可行的;人性化的社会应该将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平等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公民。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复读现象是伴随高考制度产生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三十余年。高考复读教育不属于我国正规学历教育体系行列,是在我国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出的,因此天生具有边缘化的特点。由于其边缘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缺乏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之复读生固然存在的学习或心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复读生成为了社会中一类"尴尬的弱势群体"。2007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禁止公立学校开办高考复读补习班。至此,复读教育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上大学,上理想的大学,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考生以极大的毅力选择了复读这条艰辛之路。随着高考的逼近,再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复读生,其应战心态如何,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加入复读队伍的考生有增无减,并且有大规模扩大的趋势.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各地上线考生近一半是复读生.无论是因成绩不上线而没被录取,还是因为没有进入理想大学而高分复读的考生,都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2009年高考结束了,许多同学即将踏上复读之路,要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复读生就必须战胜自卑与尴尬心理.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重新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12.
王兴忠 《教书育人》2007,(10):22-23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13.
张小武 《教育》2009,(6):28-29
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公办高中不.得举办高考复读班的大背景下,显然没有哪个公办高中愿意公开承认和高考复读有干系。“现在提复读的事不合适嘛,你应该高考结束了再来,那时候复读才是个热门话题。”5月6日下午,《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某中学采访时,该校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高考结束了再来”是个推托辞,但这个托辞可以理解。据记者的调查,公办高中“暗渡陈仓”举办高考复读班甚至以“插班生”的方式接收高考复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4.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15.
高中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广西、山东、云南三省900名高中复读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表明:40.39%的高中复读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心理问题,12.51%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等症状;重点高中复读生的心理问题比非重点高中复读生的严重;城镇复读生的心理问题显著多于城市、农村复读生。  相似文献   

16.
马希 《教育》2010,(10):21-21
距2008年教育部再次强调公办.高中禁止办复读班,严禁招复读生这一决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曲个年头,那么各公办高中是否严格贯彻执行了这一决定呢?笔者近日跟随哈尔滨一对四处寻找高考复读班的母子,对哈尔滨及其周边城市的公办高中高考复读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复读生不同于应届毕业生,不仅要多付出和消耗一年,甚至几年的奋斗时间,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复读,但复读现象仍客观存在,而复读生的志愿填报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复读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应在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稳"、"准",选好"托底"院校,稳中求进,且不能盲目攀高,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当然,这里只重点谈谈复读生的志愿填报,其实许多问题,对于每一位考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特殊群体"的高中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父母、同学、社会以及自身的压力。本文基于某高中高三复读生的学习压力调查数据,了解复读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分析压力产生的起源,最后提倡父母、学校、社会应该共同理解、关心、鼓励复读生,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走出高考失败的阴影,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8,(9):17-17
一项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有289万为往届生,占28.6%。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有经验的好教师都留在了复读班,同时,  相似文献   

20.
记者日前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江西所有的公办高中将不再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据统计,今年该省预计有19万名高考考生,其中包括1万多名去年高考高分复读生,他们为了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重新到高中复读。目前,江西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