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点感想     
《中国图书评论》的编辑 王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是编辑部收到一篇《错位的对话》的文章,是批评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一书的,让我说几句话。我开始谢绝了,因为我感到刘小枫的身后似乎真的  相似文献   

2.
错位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儒家的“乐感文化”与基督教的“罪感文化”的优劣比较,高下分析,从基督教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在当下的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新一轮的争鸣,代表作分别是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和高旭东的《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关于这一争鸣的反映,率先呈现于去年《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组织的王伟与高旭东的“对话”中,而本刊组织这次讨论,缘起于宋一苇寄给本刊的对高旭东的批评文章《错位的对话》。本来,我们拟请高旭东写篇回应文章,但未能如愿。他只写了《一点感想》,推荐了一篇文章,于是才有了下面的“三人谈”。尽管这次讨论并不系统,但也涉及到一些重要问题,有助于讨论的深化。现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晚近以来,刘小枫、甘阳给国内学界带来了一股施特劳斯旋风.无论认同与否,思想界经常开谈必涉施特劳斯.刘小枫也被视作施特劳斯学派在国内的代言人.他这部新作无疑又给人以这样的暗示和确证.《论卢梭的意图》是施特劳斯的一篇短文,意在主要(但不完全限于)通过对卢梭经典作品《论科学与艺术》一书逐字逐句的疏解,展示卢梭的"意图".刘小枫的新著则是对施特劳斯的这篇解读短文进行了厚达300多页的疏解.虽然论述的重心是卢梭,刘小枫选择的却并非卢梭文本,而是对施特劳斯的解读进行再解读,这种解读显然是一种对施特劳斯的高度礼赞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无话可对     
《对话》是中央电视台二套改版后推出的新节目。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话”的解释是这样的:1.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主要是指人物的对白),《对话》显然不是这个意思;2.是指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与谈判,与(《对话》有点沾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是上下级之间的对话或几个持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谈话。如果没有不同的观点谈话,就不应该叫对话,而应该是“聊天”或“侃大山”。  相似文献   

5.
《色诺芬的品味——经典与解释》第13辑,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华夏出版社,2006.6古代经典在现代语境下复活,向来不是一件平常事:让谁复活,怎么复活都大有讲究。这么看,西方古史大家色诺芬独得解经大师施特劳斯的垂青,就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既不同于广播对话.也不同于答记者问的对话式报道正日益生机盎然于我国新闻媒介,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就分别在《新闻纵横》、《今日关注》、《热点透视》,《新闻会客厅》、《面对面》、《高端访问》、《对话》、《当代工人》、《实话实说》等十多个栏目中运用了这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和南怀瑾先生当年的《论语别裁》是有很大区别的,《论语别裁》是对《论语》的解读,而《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则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与对话。  相似文献   

8.
《北京晚报》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评选中国十个最有品位的电视栏目的文章中,央视二套的《对话》被排在了第一位。经常收看《对话》节目的观众都知道,《对话》节目的播出时间是在每周日晚10:50(现改为10:00),而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一般在晚7:00到9:00之间;此外作为一个谈话节目,《对话》有着众多的前辈和竞争对手。但在短短的一年中,《对话》实现了中央电视台两个零的突破,一是以往二套在晚11:00后收视率基本为零的记录;另一是广告收入在这个时段为零的记录。这个才创办一年多的谈话节目,突出重围,迅速成为一…  相似文献   

9.
社科类:高等教育出版社《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三联书店《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万物本原》,[法]塞尔;《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日]口雄三。经济日报出版社《宇宙·生命·统一物场:破译生命之谜》。海南出版社《辜鸿铭文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系统》。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自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时代之子——吴晗》,[美]马紫梅。新华出版社《未来的战争》,[美]托夫勒。华文出版社“台海风云录系列”5种。世界知识出版社《世纪末的疯狂:西方邪教透视》、《苏联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通俗化的范例──评《世纪之交:与高科技专家对话》编者按:《世纪之交:与高科技专家对话》一书的编著出版,是具体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经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指示精神的范例,这正如李鹏总理在为本书所作的序言所说:“由五十位科学家参与编写的《世纪之交:与...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8年1月)一书中提出“现代学”概念,将之视作关于现代事件的一门知识学。王一川在《中国形象学》(1998年1月)与《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新眼光——中国现代学刍议》(《文汇报》1998年5月13日)中也提出了“现代学”概念,开始从文学和诗学进路对本土现代性问题的探索。而2009年的新作《中国现代学引论》则全面阐释“中国现代学”问题,颇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2.
职场观察类综艺作为一种新兴综艺节目类型已展现出回归理性思考、与观众进行现实性对话之势。本文基于主体间性视角,从“对话理论”出发,以《跃上高阶职场》为例,分析当下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与观众作为对话主体的对话模式、现状、效果及影响,检视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双主体间如何在对等关系基础上达成现实议题的对话交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既不同于广播对话.也不同于答记者问的对话式报道正日益生机盎然于我国新闻坛,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就分别在《新闻纵横》、《今日关注》、《热点透视趴《新闻会客厅趴《面对面趴《高端访问趴《对话》、《当代工人》、《实话实说》等十多个栏目中运用了这种报道方式。不仅广播、电视媒体广泛地运用了这种报道方式.就是报纸媒体也日渐增多地运用了这种报道方式。对话式报道已日益成为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评述焦点热点、解析疑点难点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东西方交往与对话的时代,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孕育出的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深深吸引了西方世界眷注的目光,儒、道、释中的古代哲学思想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黑格尔早就对孔子、老子感兴趣,但对后者评价高于前者。现代西方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晚年倾心于老子的学说。为了给中西交流添彩增光,许渊冲教授的英译《汉英对照老子道德经》  相似文献   

15.
“网络猪”-让搜索无所不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非常感谢李彦魁主任和陈沛先生接受我们《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的邀请,参加《IT三人行》对话栏目。由于两位工作都非常地繁忙,所以这次对话只能在网上进行。通过这次对话,我们也可以再一次感受互联网及其相关的工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相似文献   

16.
通俗化新闻报道受欢迎6月11日到17日,新华日报在一版逐日刊登《结构调整纵深行》苏锡常篇:《关于结构调整的对话》,共7篇。这组系列报道形式新颖,视角独特,引人注目。《关于结构调整的对话》分市场导向,不断版的教科书;走出重围再重组;开放摆渡;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7):68-68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重说文坛三剑客:血色闻一多》,《往昔玲珑》,《双子座:对话王小慧》,《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02,(1):14-18
2001年岁末,在中央电视台800平方米的《对话》演播室里,世界著名学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先生与《对话》主持人和嘉宾,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与现实问题的精彩对话。本刊独家推出托夫勒先生饱含激情描画未来的部分谈话内容。  相似文献   

19.
点到为止一组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的报道最近,新华日报在一版连续刊登《结构调整纵深行》苏锡常篇:《关于结构调整的对话》,共七篇。这组系列报道形式新颖,视角独特,引人注目。《对话》分“市场导向”————不断再版的教科书;走出重围看重组;开放摆渡;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20.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