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顺明清的山水风物诗描写了安顺的奇山异水、生活风貌、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征,意境清幽静谧,色彩艳丽,情趣活泼,展现了优美与壮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安顺旅游散文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呈现出纯美真挚的独特魅力。它与安顺旅游密切相连、互补互生,赋予山水景观以丰富生动的文化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顺旅游散文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景现,呈现出纯美真挚的独特魅力.它与安顺旅游密切相连、互补互生,赋予山水景观以丰富生动的文化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在上饶闲居近20年作了大量关于上饶山水风物的词作,这些词作突出了上饶山水风物的地域特征,使上饶的山水是自然景观亦为历史人文景观,丰富了上饶山水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联系清初相关风物诗的创作及民闻风俗景物,探讨此类诗歌在主题、内客以及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对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及诗歌创作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评定清初风物诗在诗歌史与民俗史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庠是明孝宗弘治年间任职贵州的一个官员,他的<普定山寺>一诗描绘了安顺圆通寺的多彩景致,是众多讴歌圆通寺的诗作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圆通寺建于元至正十一年,明、清时经过多次重修:成为安顺城内最著名的寺庙,有.黔境第一山"之誉.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的海南文坛上,王佐是很引人注目的一位.在地方上,他和邱浚、海瑞和张岳崧齐名,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又被誉为“海南四绝”.而王佐特以诗名,世称“吟绝”.  相似文献   

8.
陶弼在旅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留下了大量描绘风土、吟咏性情的风物诗,这些风物诗往往于花草树木、田园风景和山水风貌的抒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宋诗“以哲理入诗”的特点。诗中既有百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深含旷远高古的道境禅理,又内蓄着丰厚绵缈的历史意蕴,饱含了深刻隽永的哲理意味。诗风清新自然而寓意深刻,是八桂风物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的绵缈情思和深刻意蕴。值得后人不断地寻索玩味,并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纯文学普遍滑坡,文化散文却卓然中兴。这股带着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借山水风物与世事人情的融汇而抒发作者对于文化内涵的痛感彻悟,藉诗意审美与哲理思辨的契合以揭示丰厚博大的人生秘谛的创作潮流,给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注入了强健的生命活力,也给纯文学创作带来了再度振兴的迷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我们学过的有《鹿柴》《春晓》《宿建德江》《江雪》等,作品中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他们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五光十色、纷然杂陈的,作家的思想和性格是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富有创造力和艺术个性的作家对外界客观的反映和自身情感的表现是多种侧面、多种色调的。过去我们对古代诗人作品风格的研究常有简单化、片面化的毛病。论及盛唐诗人岑参,因宋代严羽曾有“高、岑悲壮”(《沧浪诗话·诗评》)之评,从此一锤定音,人云亦云,几乎成了众口一词、不容置疑的考语。高、岑诗各具特色,并不都是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党陆军军医学校、陆军兽医学校等内迁至安顺,给安顺小城带来现代科学意识,它们积极参与安顺抗日运动与安顺地方经济、文体等建设,对安顺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旅游解说词作为表达旅游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安顺的解说词没能将安顺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神韵展示给游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顺旅游资源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安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此作者对安顺旅游解说词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为安顺旅游解说词品位的提升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安顺旅游解说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解说词作为表达旅游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安顺的解说词没能将安顺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神韵展示给游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顺旅游资源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安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此作者对安顺旅游解说词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为安顺旅游解说词品位的提升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安顺市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先天的自然资源,但却疏于自身的城市品牌塑造.为深入了解安顺现有城市品牌评价及构建情况,文章就消费者对安顺城市品牌建设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安顺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品牌联想、品牌形象等方面跟安顺城市建设者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针对安顺城市品牌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族报》、《贵州政协报》、《布依学研究》、《安顺工作》、《安顺信息》、《安顺日报》先后发表了“花山,呼唤发展”、“花山,需要培育”、“花山,也在呼唤”等文章后,我和众多观注花山问题的学者甚为兴喜赞赏。特别是《安顺工作》编辑部对安顺区域内花山片区的社会经济作了全面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发展思路更是催人奋进。同  相似文献   

18.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为表现对象,充分调动各种表现技巧,运用多幅动态画面,营造出了空灵、寂静和物我相融的意境,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禅趣之美,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诗人自己的艺术视野,而且也有力地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校园风物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为“二校门”了。它不仅是清华园的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清华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1925年,清华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论述了宋代文人山水禅诗产生和时兴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缘以及禅诗中透露出的深刻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一代文人学士独特的生活体验、卓越的生命境界以及从山水中悟得的对于生活的巨大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