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载体,更是诗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与意象的完美组合,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诗人十分讲究诗歌意象的组合,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真实意象与真实意象的组合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的著名诗句。诗的主旨是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  相似文献   

2.
林夏 《河南教育》2010,(11):50-50
《在北方》是一本诗集,作者公刘(1927—2003)。 公刘是我读高中时钟情的诗人。20世纪50年代,爱诗的年轻人中少有不知道公刘的。这位边疆军旅诗人,以《卡瓦山组诗》走出云南,蜚声诗坛。公刘的八行体短章,思想明朗,意象新颖,堪称一绝,我们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3.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4.
首先,我是诗人。当我还在中学求学时,就开始写诗。我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借以表达一个塞内加尔青年学生的思想感情。50岁那年,我把所写的诗和收存的诗通通烧毁了。因为我认为这些诗作过于受法国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阎志是诗人。"诗言志"向来被认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阎志这个名字似乎就已经暗示了他与中国诗歌的不解之缘。阎志不仅自己写诗,他的长诗《挽歌与纪念》是百年中国新诗史上可贵的艺术收获,而且他还主编《中国诗歌》杂志,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当代中国诗歌潮流滚滚向前。最初读到阎志的新作《小维故事书》的时候我很惊讶,我惊讶于阎志怎么唐突地闯入了他自己并不熟悉的少儿文学领域,但很快我就内心释然了,因为我在这组陌生的  相似文献   

6.
拜谒普希金     
正在残酷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我们忍受着期待的折磨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致恰达耶夫》犹如一篇革命宣言书,反映了自由战士的心声,敲响了专制政权的丧钟。因为诗歌,一个光辉的名字和形象被亿万人民记住,崇拜。直到诗人过世近两个世纪,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传诵他的诗歌。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普希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公刘是一位有着突出贡献的诗人。他从五十年代起,就是一位新生活的热情歌唱者,他那时的歌声纯净透明而美妙清新,充满了幸福的幻想和青春的憧憬;七十年代末复出以后,他的诗歌就是新时期的洪钟大吕,发出时代的轰鸣,警策动人,跃动着时代的旋律、历史的血流和诗人赤诚的情思,大有李贺之风,读后令人怦然心动。他不愧为诗坛上的大家泰斗,中年诗人的杰出代表。研讨公刘的诗歌创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随新中国诞生而出现的一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对于我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人们多熟知他的小说,但是对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甚了解。很多人甚至把他的诗仅仅看作他小说的点缀而已。然而,即使哈代只是一名诗人,不是小说家.在英语文学世界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实际上,在1865到1867年间,哈代是以诗歌创作开始文学生涯的,他热爱诗歌,本来想以写诗为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这才转向小说创作。晚年时,他因为《无名的裘德》而备受评论界责难,于是他放弃了写作小说,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里又重新开始创作诗歌,并发表了许多诗集。  相似文献   

9.
公刘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颇具独创性的诗人,他作为两南边疆诗人群的一个代表,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引起了诗坛的瞩目。在被迫停止写作二十余年后,新时期以来他又创作了许多好诗,但其诗风与五十年代相比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面评价公刘的诗歌创作不是本文的目的,我只想就公刘五十年代诗歌的艺术美谈两点看法;这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而每个儿童就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因此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赏诗、读诗、写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当代诗坛,有一批诗人兼写诗评,也有一些诗评家兼写诗歌,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霍俊明是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又是自觉成熟的诗人,他把写诗评和写诗歌看做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一只更为专业,一只略显"业余",二者相互支持,相映生辉。写诗评是理性的,讲究文章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而写诗是感性的,依情生发,率性而为。他说:"评论家写诗,就像  相似文献   

12.
作为黑土地上一个写诗的人,我对前辈诗人王书怀是格外敬重的.这种敬重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把听人讲起他和他的诗歌作为一大乐事.那时我在写诗方面师从宋歌、吕长河、曲国栋等诗人,学习他们的民歌风,而那时他们是把王书怀的诗歌作为范例的.  相似文献   

13.
王学忠在人民群众中堂堂正正站着写诗,并达到了相当精神高度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歌承继着古风,在精神上承继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光荣传统,用"体"来讨论他的诗歌是合适的,本文以他最新出版的《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诗歌卷)》的作品作为主要议题,从诗人成长和中国诗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王学忠诗歌现象,分析王学忠体诗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精美的四言诗形式集中论述诗歌风格问题,在司空图看来,创造一种麻歌境界的关键不在于诗人对写诗的具体技巧如何孜孜以求,苦心孤诣,而在于诗人是否具有一种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精神品格,在于诗人同自然造化的契合程度,文学的境界是强求不得的,它是诗人的内心境界与气质风格自然而然的表现。司空图在论述诗歌的风格时,描绘种种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优美意境,以这些极具流动感和立体感的画面来暗示他对于各种诗歌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使文学批评具备了不断自我更新的长久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16.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揭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和诗人的心灵在此相遇、交汇、相融,于灵光一闪的刹那,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寻找的那个世界,和诗人所寻找的那个世界竟是如此相似!在一种共鸣的愉悦和兴奋之中,我们达到了诗的彼岸,流连忘返。阅读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也会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种愉快的记忆。一个真正的诗人借助于语言要寻找的是…  相似文献   

17.
自2007、2008年《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及"90后·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特辑"问世以来,90后诗人在新诗界频频登场,诗歌界反响强烈而广泛。继《诗选刊》之后,《诗歌月刊》、《诗林》等多家纯诗歌和纯文学刊物,也相继推出了90后诗人专栏和评介。由此可见,90后诗人这个新生代已经全面步入了中国的新诗舞台。他们的加入,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诗坛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处在成长当中,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欣喜的90后诗歌与诗人"繁而不荣"是当今诗坛存在的一大问题,90后诗歌的加入,犹如雨后入室的清新空气,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并不那么强劲。90后诗人们不但写诗,也积极从诗歌阅读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中学生》2012,(Z3):90-91
说起来有些像是神话,陈虹宇一年多前开始学习写诗,一年多以后,就出版洋溢着现代诗感觉的诗集《诗:成人礼》了。对于一个在考试的车轮下被碾轧的学生,他是创造奇迹了。陈虹宇比较正式地和我交流写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日子。2009年全日食那天,他爷爷奶奶陪着他,专程从绵阳来到成都。日食的黑暗之后,在我的办公室,我们讨论诗人的感受,诗歌意象的  相似文献   

19.
在诗歌教学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是一个教学难点,以下笔者就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谈几点体会。真正的诗歌欣赏入门,首先应当是对于诗篇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诗歌创作时代的了解。让学生从诗人写诗的环境、时代的氛围中去感受、去理解诗。如戴望舒的《肖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是诗人1944年写的。1942年诗人被日军所捕,此时的诗人,身心交瘁,极思奋起,但又无以宣泄。退肖红基,是他此时心中积郁的表达。如果再进而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此诗的1…  相似文献   

20.
正1我最喜欢的辛波斯卡的《种种可能》,诗中有一句: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第一次读到时,无比强烈的认同感将我围绕,我几乎要热泪盈眶了,为我曾经对诗歌狂热的爱,为我曾经快要幻灭的与诗有关的理想和情怀,为我这么多年来与诗无关的荒谬。我是上初中的时候开始读诗的,当时舒婷的《致橡树》几乎是我对爱情认知的启蒙作品,我偷偷买的第一本诗集就是《舒婷的诗》,因为妈妈不允许我看课外书,买这本书的钱是我从我家的抽屉里"拿"的,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拿出来看,便把书放在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