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专业队建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全面的审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辉煌离不开竞技体育专业队的创建,但是,其在管理和实施中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强专业队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专业队文化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竞技体育资源的行政区分割及其战略性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采取了政府主导发展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保障了竞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也由此形成了以行政区为单位的竞技体育资源分割的格局。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必须引入市场机制配置竞技体育资源,政府明确自身的职能,逐步退出微观体育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认为,中国竞技体育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职业化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四个阶段(社会化、实体化、市场化、产业化)是一个统一有序的整体,必须考虑到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事实,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1):11-15
以竞技体育为形式的古代奥运会独具了人文气息和教育理念,促进奥运会复兴与传承。竞技体育的永恒价值是教育、文化、精神、引领大众体育和转换社会风险,由此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竞技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探究竞技体育的自身特点和见证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竞技体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从发展和完善中国竞技体育的文化层面着手,探析中国竞技体育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让竞技体育独特作用伴随着中国建设强大祖国的核心目标,从形式、内容到思想体系上合着中国前进的脚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招不来、出不去的现状。提出"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绵阳市进行实践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是可行并富有成效的,"初中布点"拓宽了后备人才来源;"高中集中"整合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大学对接"解决了未进入高水平专业队的参训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同时也化解了竞技体育低成才率与高淘汰率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竞技体育,和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作为一种让会化现象,必然会受到历史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探寻中国传统化对竞技体育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经过二十几年三个阶段的发展在深圳大运会上实现历史突破,逐步成为国家竞技体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呈现参赛运动员多、院校地域广等特征,运动员来源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教练员以高校教师为主;金牌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传统优势单项上,集体项目和传统弱项成绩有所提高,北、上、广三地院校奖牌占主导地位;所获奖牌以体育系统培养的"运动员大学生"为主,教育系统培养的"大学生运动员"成绩有较大提高,打破体育院校主导地位,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成效显著,呈良好发展态势。详细分析当前高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及完善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举国体制是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化背景下形成的。“全国一盘棋”是计划经济时代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的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西近现代体育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上真正的近代竞技体育是在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脚步声中,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向封建和教会势力一次次猛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竞技体育冲过黑暗时期的质的飞跃。所以,近代西方竞技体育是冲破思想障碍而形成的,是从精神解放上升到物质形态,从思想上的向往,发展到物质利益实践的一个过程。中国当代竞技体育始终与民族的命运、民族的解放和国家振兴保持着天然的血肉般的关系,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来自民族的自强意识。因此争取民族独立,振兴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全面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崛起与腾飞,是本世纪民族的中心任务,它构成了时代的基本内容,社会历史的中心,民族意识的中心,也规定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基本性质和走向。显而易见,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是由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它更具有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和谐性,因而我们认为它是一种顺向性的发展过程。而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使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也是由于西方文化和竞技体育的撞击而大大强化了的。因而可将中国近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称为逆向性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发挥其优势,创造新的辉煌。本研究旨在提出坚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为路径,研究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动力,对中国竞技体育生成的历史架构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变革的走向。研究认为,举国体制的主要架构就是围绕着竞技体育发展而生成的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所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转变应在渐进的完善中逐步改革。此外,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也需要新思路、新跨越,需要打破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内在路径,对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行革新,重新对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系与运行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运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研究主要探讨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特点,认为竞技体育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运行各有优势与不足,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现代竞技运动发展规律的新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借鉴竞技体育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优势与长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印年代,在“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对竞技体育进行系列的调整,形成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模式的雏形;80年代,在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对竞技体育的调整和改革,强化和完善了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发展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模式的历程,极大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优化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即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由"举国体制"向"院校化"的转变。然而,在两种管理体制相互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随之附带的问题。从系统论角度对这种制度交替时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控制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做以优化与控制,即"举国体制"与"院校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社会三大变革与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看体育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0世纪社会三大变革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进程: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倡导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新政权,使人民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对繁荣教育、文化,竞技体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毛泽东新民主义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实行的是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它是以革命根据地时期形成的部队体育体制的延伸和借鉴或效仿前苏联体育管理的体制而开展体育运动的。这一时期竞技体育为后期进入世界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3,邓小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阻碍社会生产力旧的体制的伟大变革掀起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依据2010年远景纲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契机,论述竞技体育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基本特征.认为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从政府主导型走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是一次体制创新,更是一次制度创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必须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政府与社会结合型"三级"管理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为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运用行政手段集中社会资源投入竞技体育,直接管理竞技体育而构建的制度化、专门化的组织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利用政府行为优势,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举国体制”除继续发挥其政府行为的优势外,还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开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逐步象俱乐部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职业体育俱乐部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职业体育俱乐部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供需三大规律来经营竞技体育,在扩大体育的影响,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满足广大体育爱好的需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意味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到来。这一巨大变革给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尤其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直采取国家投资,集中统一行政管理的“举国体制”。尽管这种管理体制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竞技体育的深入发展,其缺陷也日趋显露出来。如,竞技体育的发展过分依赖国家、发展资金短缺、管理权限有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社会的积极因素、投入效益低下……等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解决这些缺陷与困惑提供了可能。我国将国际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俱乐部制引进,试图打破原有格局,寻求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俱乐部制在我国刚刚出现,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看待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分析、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缺陷,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赖以依存的土壤已经失去,必须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培养模式,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依据这一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竞技体育是在构筑宽大的竞技体育塔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十年的竞技体育实践,始终坚持的是“只有基础宽厚方能塔尖高耸”的思想,并在该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层级分明、目标朝向明确同时也是规模庞大的三级训练网体系。然而,这一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着质的不可逆转的深刻变化。对这种“基础大则塔尖高”理论进行剖析则不难发现,无论从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抑或植根于谊理论深处的逻辑推理、我国各地竞技体育发展实践看,均对该理论立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代之以的则是“小塔基、高塔尖”的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所谓“精兵之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