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 看图讲述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结束后,孩子们围绕着小蝌蚪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有的说:"会变成癞蛤蟆吧?"有的说:"青蛙和蛤蟆都会捉虫子吃……"延续幼儿对蝌蚪、青蛙、蛤蟆的探索兴趣,我选择民歌<蛤蟆凋>作为教学内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教学背景,将<蛤蟆调>中的歌词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2.
大班的自然角里饲养了小朋友从家带来的小蝌蚪。这两天,丁丁又从家带来了一条清道夫,并放在养小蝌蚪的鱼缸中。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每天区域游戏都会自主观察、交流、分享。这天,乐乐发现自己的小蝌蚪少了两条,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幼儿说:"小蝌蚪肯定是被清道夫吃掉了。"说完,好几个孩子便大声呼喊一旁游戏的丁丁:"丁丁,你快来,你的清道夫把小蝌蚪吃了。"他们几个围着鱼缸交谈起来。有的说:"丁丁,清道夫太坏了,把小蝌  相似文献   

3.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餐情况很是让人头疼: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吃,坐在那儿等人喂;有的幼儿挑食,吃到自己不爱吃的食物便做呕吐状;有的坐在位置上东看西瞧;还有的则把整口饭含在嘴里,慢慢地吸吮……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未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表现。不良的进餐习惯一是对孩子的健康有危害。如边吃边玩,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期下去会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不适;边吃边说话,常常会遇到呛食的现象,严重的会发生呼吸困难等。二是会影响到幼儿在园集体生活的顺利开展。如吃得慢,影响教师组织其他活动,影响到下一环节的开展。三是不良…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我看到某报登载了这样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小蝌蚪不喂食会存活吗?一天,班里一位同学带来了一瓶小蝌蚪,圆圆的身体,细细的尾巴。有同学说,蝌蚪喜欢吃饭粒,也有同学说蝌蚪喜欢吃碎菜叶。我突发奇想:如果不给小蝌蚪喂食,它们会存活吗?我们决定试一试。我们找来一个很大  相似文献   

5.
主题生成一天,卡卡带来了一些小蝌蚪。孩子们见了都觉得很新奇,“小蝌蚪怎么有脚的?”“它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围绕着小蝌蚪,他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时值春天,正是小蝌蚪成长的时节,于是教师组织了野外亲子活动,引领幼儿感受春天的景色,观察池塘、小溪里的蝌蚪、小鱼等。“小蝌蚪是谁生出来的?”“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不和小蝌蚪在一起?”“小蝌蚪会哭吗?它们饿了怎么办?”“小蝌蚪好幸福,有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亲子活动中,幼儿有了很多发现,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引导幼儿进行野外观察,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案例中小男生的挑食行为在托育园里时常出现,除此之外,有的幼儿刚来时什么饭菜都不吃,只喝奶;有的幼儿只吃米饭,任何菜都不吃;有的幼儿只吃荤菜不吃蔬菜;有的幼儿只吃蔬菜不吃荤菜;还有的幼儿只吃根茎类蔬菜,不吃叶菜类蔬菜……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观察了解一开始,教师先不用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幼儿喜欢吃哪些菜、不喜欢吃哪些菜。  相似文献   

7.
(一)我们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过去加点由家长代办,幼儿入园后自带加点食品,午餐由家长负责。随着入园幼儿人数逐年减少,为节约办园资金,节省师资力量,我们实行并点合园,开始正规化管理,实行了一餐两点制。在组织进餐过程中,发现幼儿有许多不良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能安静就餐,每到吃饭时就哭闹;有的需要老师一口一口喂着吃;有的幼儿喝生水等。我们调查分析认为,幼儿形成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如下:1.家长不重视饮食习惯的养成,是造成幼儿饮食习惯不良的根本原因。①家长过多包办,幼儿失去了学习实践的机会。部分幼儿从小由…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2009,(12):28-29
李老师在大班自然角里放了一些小蝌蚪,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第二天一早,乐乐发现自己与泥鳅放在一起的小蝌蚪少了两条,这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幼儿说:“小蝌蚪准是被泥鳅吃掉了。”还有的说:“是小蝌蚪自相残杀。”孩子们都坚持着,谁也不让步。这时,小逸提议:“我们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真相,留下一条小蝌蚪试试!”话音刚落,有些孩子就不满了。  相似文献   

9.
计彩娟 《生活教育》2011,(12):56-57
活动背景:有一天,宇豪小朋友在散步时看到池塘里有许多小蝌蚪,告诉了其他小朋友。孩子们感到十分好奇,决定一起饲养小蝌蚪。他们还提出了许多有关小蝌蚪的问题: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小蝌蚪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小蝌蚪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  相似文献   

10.
从话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认知的盲点(清道夫鱼到底吃什么、如何饲养小蝌蚪)及其争论的焦点(清道夫鱼到底是吃活着的小蝌蚪还是死的小蝌蚪),而幼儿的认知盲点和争论焦点恰恰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生成新的教育活动的生长点。聆听幼儿,发现认知"盲点"和兴趣"焦点"  相似文献   

11.
蝌蚪与青蛙     
“蝌蚪与青蛙”是历年来我们幼儿园都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为使这一活动更符合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特点,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尝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各年龄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做了调查。不同的年龄班,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不同:小班在观察实物中交谈。中班观察图片交谈,而大班采取直接谈话的形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班60%的幼儿认识小蝌蚪。但不知道小蝌蚪怎样变成小青蛙;中班63%的幼儿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但不清楚正确顺序;大班70%的幼儿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初步掌握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体验亲情的美好,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准备:绘有荷叶、青蛙、池塘的大投影背景胶片,三张不同动态的小蝌蚪投影胶片;一张空白大投影胶片,幼儿每人一张小投影胶片;每桌两个蘸盒(内有黑色广告色)和一块擦手布。活动过程一、放映绘有荷叶、青蛙、池塘的背景图.引入主题教师请幼儿帮助青蛙妈妈找找她的孩子并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小蝌蚪)他长得什么样子?”二、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1教师放映三张不同动态的小研料投影胶片,并告诉…  相似文献   

13.
小熊阿斗最讨厌吃鸡蛋了,尤其是鸡蛋黄,从幼儿园开始每天早晨妈妈总要往他书包里塞两个鸡蛋,阿斗去了学校后,总把蛋白吃了,把蛋黄就悄悄给了同桌小猪笨笨. 有一天,班主任小象老师发现了阿斗的秘密,还发现班里的好多同学都不喜欢吃蛋黄.就开了一个"吃鸡蛋的科学"主题班会. 班会开始了,她先问同学们:"小朋友们不喜欢吃蛋黄的举举手我看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为什么呢?"小朋友们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会儿就叽叽喳喳开了,有的说难吃,有的说难咽,有的说蛋白好吃.她接着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妈妈从幼儿时就开始天天给我们吃鸡蛋呢?"大家有的说是好带,有的说是奶奶说的,有的说营养价值高,各抒己见,热闹极了.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意图:我们幼儿园的养殖角有小蝌蚪、小青蛙,在一次观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而有的孩子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说的是小蝌蚪看到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河面上游来游去,面对这一温馨的场面,就产生了问题:小鸭子有妈妈,那我们的妈妈呢?于是就问鸭妈妈.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小蝌蚪根据这些特点看到大金鱼赶紧喊妈妈,大金鱼说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色的;小蝌蚪把鸭妈妈和大金鱼说的话综合起来,看到大螃蟹就喊妈妈,大螃蟹说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于是小蝌蚪看到大乌龟又喊妈妈;大乌龟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小蝌蚪把以上所有了解到的特征加以综合终于找到了妈妈.  相似文献   

16.
一天喝豆浆时,幼儿发现所发睁饼干与往常不一样,有的说饼干的形状像铜钱,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他们边吃饼干,边议论纷纷,一时间教室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老师不耐烦地说:“跟你们说过,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谁再讲就不给他吃!”  相似文献   

17.
笔曾看到一份有关幼儿健康认知的调查问卷,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解。很多幼儿认为“蔬菜就是一根一根绿绿的”,不少幼儿将胡萝卜归入水果类,并认为辣椒不是蔬菜,而且有不好的气味,所以不喜欢吃;很多幼儿把“吃饭前要洗手”仅仅理解为吃“饭”前要洗手,或仅仅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而经常忽视吃零食、出去玩、上厕所后等也要洗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要求: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的确,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所发现的世界越来越大,不解之谜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和实验,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认识新事物,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发展了幼儿的理解能力。1 多方面地组织观察实验以前,我们饲养小蝌蚪,目的总是让幼儿观察小蝌蚪自身的变化。现在,我们先带幼儿从不同地方抓来小蝌蚪,统一养在班级自然角里观察它们的变化,当小蝌蚪变得有大小时,孩子们便发生了争论。教师带全班孩子在同一池塘里抓小蝌蚪,让四个小朋友带回家用不同容器饲养(瓶子、脸盆、水缸、小渠道的一截),二十多天后,把这些蝌蚪与原池塘里的蝌蚪分别比较,发现饲养的范围越大,得食越容易,蝌蚪也长得越快。孩子们从中明白,同一物体由于自身和外界的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的道理。陶承承小朋友还将小蝌蚪放在不同水质(河水、井水、田水、雨水)里,并分别喂不同食物(糠、微生物、饭粒)。结果发现:养在田水里吃微生物的蝌蚪长得最快。对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现象,我们总是让幼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保教结合,才能真正使幼儿受益。我是一名保育员,仅就自己如何通过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谈谈体会。一开学我分在新中班做保育员工作,我感到亟须解决的是幼儿的进餐问题:饭菜盛好后有一半幼儿知道拿勺吃饭,但是不会干稀搭配,不会主副食搭配;有1/5的幼儿不会正确拿勺;有1/10的幼儿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会吃;还有极个别的幼儿饭一来就哭,想妈妈,想家;有的挑食,有的索性不吃;每顿饭45分钟也吃不完,饭、菜全凉了……我是保育员,主要工作是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同…  相似文献   

20.
孙菊芳 《教育导刊》2009,(11):40-42
设计意图 看图讲述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结束后,孩子们围绕着小蝌蚪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