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主题有三个关键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三个词中,核心为“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研究者有一个大致公认的看法,即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与其类似的概念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等。根据研究者对“人文精神”的公认看法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识:“人文精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名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称作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一词源于西方,又称“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有三: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的价值;二、张扬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3.
独立富强始终是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努力追求的目标 ,他们设计过种种方案并为之努力奋斗。而严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其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 ,把思考的对象定格在人的现代化建设方面。他对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批判、对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学习以及对近代人文精神的构建模式 ,启动了对近代人文精神的探索 ,开始了从古典人文精神向近代人文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西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都主张"以人为中心",但前者着力于阐发个人的自由与诉求,而后者则力图将人纳入纲常伦理秩序的轨道.西方人文主义将人从人身依附和神权枷锁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西方现代化的发展,但其纵欲主义与拜金主义也给西方文明带来负面影响.儒家人文精神构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动力,但其对个人自主性的扼制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拓展,需要对这两种思想资源进行批判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独立富强始终是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努力追求的目标,他们设计过种种方案并为之努力奋斗。而严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以其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把思考的对象定格在人的现代化建设方面。他对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批判、对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学习以及对近代人文精神的构建模式,启动了对近代人文精神的探索,开始了从古典人文精神向近代人文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学批评的价值坐标,人文精神及其相关概念很多人都了解但又对其所指不是很明确。人文主义在在西方的演变中经过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新人文主义几个阶段,其精神指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换所指,但它的宗旨始终是"为人",人道主义便是人文主义精神世俗化的产物,它与人文主义既相关又不同。在"为人"的前提下,人文主义精神具有与时俱进性,宽泛性及批判性,而这种判断批判职责的执行则主要靠知识分子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有其自身的内涵。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运演历程。人文主义思想早在中西古时即有创生,论及人文主义不可避免地涉列到对“人”的理解,涉列到对人的价值的理解。由于人文精神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尚存在弱势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娟 《文教资料》2008,(35):137-139
人文精神是涉及古今中西人文主义现象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哲学问题.人文精神主要由人本人文精神、理性人文精神构成.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基地,应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文化的精神就是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精神通过人与神的关系、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体现出来。在人神关系方面,对人的价值,尤其是对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的尊重,以此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方面,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了解未知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另外,关注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格的完美,以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也高度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孙仕荣 《文教资料》2012,(12):127-128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是盛行于西方教育界的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油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因其人文内涵与实践方面的深厚博大而使得人文关怀成为其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人文环境中理解人文精神,在教学和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人文价值是提高油画艺术学科品位与发展油画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首无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的由来及中国文化中人文的涵义 ;其次 ,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主要观念 ,认为人文主义的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 ,本文提出我们今天的新人文精神并不排斥科学 ,它包含两个相关方面 :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 ;最后 ,文章提出 :新人文教育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 ,二是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正>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理性的文明观念,富有文化内涵,将该理念应用于高校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关注人类生存价值与意义,将人文主义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其核心则为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作用。人文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分析与目标确定 “启蒙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内容。由于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教与学的铺垫,学生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展开,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文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新课标"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个专题下要求掌握3个问题:古希腊时期"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启蒙运动时期概括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性""人权"反对"神学""神权",它蕴涵的人文精神在当时成为西方大学教育的最初基石.人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文素养,陶冶人文精神,塑造民族灵魂.这一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阐述得很深刻:"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别人、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摒弃?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文主义,拉丁文humanitas,是人情、人性的意思,它是有关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的思潮与理论。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认为,人文主义是一种能够促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制度。而在十五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它意味着一种以世俗的人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世界现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人文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有其不同的具体内涵,但…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链条,它蕴含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通过教化,使人成为人的存在,表面上属于道德型人文精神,本质上则为伦理型人文精神,这是古代人文精神的主流。在其发展过程中,伦理性被凸显,自然性逐渐遗失,这是儒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衰落甚至泯灭的过程。晚明儒家文化发生了裂变与分化,形成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构成了对儒家文化的反叛,其社会根源在于明中叶之后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发展,思想根源则在于阳明心学的崛起。然而,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没有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它只是作为儒家主流文化的一股逆流在中国文化史中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浅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以人为出发点还是归宿,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从哲学、宗教、甚至审美的角度看,人文精神都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有所超越.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分析中论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近代部分     
《中学历史教学》2012,(1):11-19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主要内容】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