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前言皮划艇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和普通大学生比较,男子划船运动员个性特征表现为好强、轻松兴奋、敢为、当机立断;女子运动员则表现为好强、精明能干、沉着有自信心。[1]  相似文献   

2.
采用因子分析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竞技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训练因子、教练员执教水平因子、学习与研究因子、社会保障因子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产生不同性质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挖掘出影响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提高有关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继而为我国皮划艇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满喜  郑松玲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4):340-341,355
利用红外光点测试系统对国家优秀马术运动员和普通学生的静、动态平衡动作进行测试与研究,探讨马术运动对人体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运动技能类型的运动员在不同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取67名在校高水平运动员,采用三维测力台和MARS平衡分析软件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按照运动技能类型对运动员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运动员在双任务的情况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运动员在双重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要高于单任务的静态平衡能力。在睁眼条件下,闭锁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在有计算状态下的摆动面积均小于无计算状态(p<0.05);在闭眼条件下,开放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的摆动面积在有计算状态下小于无计算状态(p<0.05)。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明显优于闭锁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双重任务条件下开放和闭锁式运动技能男女运动员的静态平衡均好于单任务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人格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验等方法,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各因子状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训练年限的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各因子差异以及人格特质各因子与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训练年限的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人格特质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其部分因子能够预测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30名皮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验等方法,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参赛动机与意志品质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训练年限、不同等级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参赛动机与意志品质各维度的差异及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参赛动机与意志品质的总体状况良好;其参赛动机与意志品质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参赛动机与意志品质之间能够互相预测。  相似文献   

7.
吕晓昌  林琳 《体育学刊》2012,(3):104-109
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级、团队凝聚力、教导方式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各维度差异以及不同赛前情绪特征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良好;不同赛前情绪特征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部分维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8.
皮划艇运动员血清瘦素与游离瘦素受体的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皮划艇运动员血清瘦素与游离瘦素受体的水平。国家队皮划艇运动员24名,按性别分成高水平与普通水平共4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清瘦素与游离瘦素受体(SOB-R)水平。不同性别瘦素与SOB-R有显著差异(P<0.01),同性别的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SOB-R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SOB-R受训练水平的影响,男性高水平运动员血清SOB-R高于普通运动员组,而女性高水平运动员血清SOB-R低于普通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与评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皮划艇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生理生化特点,概述了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与评定的各种方法,并对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最后提出了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与评定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测功仪在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中常用的几个指标,以及测功仪对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的依据,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测功仪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测功仪在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脊柱形态的测量,找出长期冲击应力对蹦床运动员脊柱的影响。方法:通过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对8名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和20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脊柱测量,并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之处。结果:运动员和大学生脊柱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角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测得的脊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长期的冲击应力使得蹦床运动员直立时腰椎的生理弯曲变小,骨盆前倾减小,但是对胸椎的生理弯曲影响不大。在脊柱动态活动时,蹦床运动员胸椎的活动度变小,腰椎的活动度没有变化,骨盆活动度变大,脊柱总活动度变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对普通大学生、竞技武术高水平套路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注意瞬脱程度明显,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注意瞬脱持续时间均为945ms;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其他两组受试对象要轻,持续时间短(540ms);散打与套路两个项目运动员之间的注意瞬脱现象表现出了项目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高水平与一般水平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之间注意瞬脱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征与普通女大学生相比较注意瞬脱持续时间短,注意瞬脱程度轻.表现出了注意瞬脱的群体差异;女子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较一般水平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注意瞬脱持续时间短,注意瞬脱程度轻,表现出了运动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之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体育高考生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实力相当的对手来说,得失往往取决于心理能力的高低上。同时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强调运动项目的技术性和从事运动项目学生的体育能力,忽视了学生体育心理方面的训练,结果出现学生盲目的逆丛,机械的练习,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使压力转变为动力,同时根据近几年山东省体育高考生心理现状分析,提出了体育高考生的日常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明生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47-48,51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对专业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均无显著差异,男运动员具有男性特征人数与男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男运动员恰当定型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女运动员,而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则显著多于男运动员.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运动等级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说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性别角色,有利于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更有利于女性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体育运动水平对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ERP),对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期间的注意加工特点以及神经机制进行探讨.经过对女子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注意瞬脱特征的差异比较以及其可能引起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女子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在对快速系列视觉呈现的刺激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二者均出现注意瞬脱现象,但女子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出现的时间点较晚,持续的时间较短,两者出现了显著性的群体差异.在注意瞬脱期间,女子散打运动员大脑皮层额区和顶区诱发的N1、P300峰波幅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N400峰波幅显著高于普通女大学生;P300峰潜伏期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从理论上支持了注意瞬脱现象及产生的机制,并能有利于解释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对柔道运动员和一般大学生进行了性别角色类型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男柔道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均无显著差异,女柔道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呈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柔道运动员在双性化和恰当定型两种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等级柔道运动员在性别角色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国内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强度控制的若干问题,阐述了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结合训练教学实践,提出了皮划艇运动员青少年阶段科学培养的任务以及训练强度控制的原则,介绍了训练过程中强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5所大学一年级144名肥胖大学生的5项身体素质成绩与全省同年龄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肥胖大学生与全省普通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有明显差距,建议对其采取适当减轻体重措施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比赛焦虑产生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作适当的心理调整,保证运动员发挥最佳的竞赛状态,取得最好成绩。方法:选择参加沈阳市大学生运动会的356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试验,按照EPQ的L量表得分,排除了46名具有掩饰倾向的学生,最后获得有效样本310名运动员的测试记录,其中男164人,女156人。年龄在20~24之间,平均为21.56±1.32岁。样本资料的学生来自沈阳市内各高校的学生,有重点大学、普通本科、专科院校共24所。结果:从本组数据看,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焦虑水平在整体上显现出偏高的态势,比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好许多。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焦虑强度存在着人格特质的差异、性别的差异,运动员之间还具有心理健康程度、比赛焦虑强度等因素的差异,进一步证明了运动能力知觉和期望水平是比赛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预测运动能力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