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书评按照其功能,可以把它划分为: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  相似文献   

2.
伍杰,1930年生,湖南常德人。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主编。现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山路崎岖》、中篇小说《金色的种子》,散文集《点翠集》、《芦苇集》、《溪流》、《花为媒》、《追寻》等。论文随笔著作有《作嫁琐议》、《我的书评观与书评》、《严复书评》、《精神阅读》等;主编有《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小传》、《中国古代编辑家小传》、《中国出版社概论》、《全国书评索引》、《中国百年书评选》、《中国书评精选评析》、《书评三十家》等。自2003年8月起,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上发表“书评家与书评”研究系列论文至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为繁荣我国图书评论事业,调动广大读者参加图书评论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图书评论工作的学术性及广泛性,根据学会《章程》和理事会决议.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开始吸纳个人会员。凡热心图书评论工作、有一定书评理论素养和较为丰富的图书评论实践经验,具有较强书评  相似文献   

4.
漫话书评     
书评这门学问,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它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400年,孔子在《论语》中就多次评论《诗经》;说它年青,它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就连“书评”本身的概念也没定论。何谓书评? 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书评”作为动名词,其词意作宾提动前理解,即评书,指对图书进行评论的工作过程,一是把“书评”作为名词,指对图书评论的成果,即一种或一批对图书评论的文章。不过,一般理解,总是不圆满、全面的。把书评的对象仅仅理解为图书欠准确。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图书》杂志由加拿大书评周刊有限公司出版,一年出十期。加拿大文化委员会和安大略艺术委员会协助出版。该杂志是加拿大全国性的书评刊物,设有编辑和副编辑各一名,另有新闻编辑、发行经理和顾问等。《加拿大图书》的大部分篇幅用于书评。书评写得都很简炼。十二、三页往往可以评论二十本书。评论的范围有小说、诗集、传记;有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6.
书评艺术     
书评的概念所谓书评,指的是对已出版的图书进行评论。按照肯伊(king)的说法,书评有两大作用,一是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简述,二是发表评论。“首先应给人们指出图书的内容要点,再者就是对图书进行评论,指出它的  相似文献   

7.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8.
叶建 《出版科学》2012,20(5):103-107
《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但是不能以此否认刊物在近代书评期刊史上的地位和价值。20世纪30年代初,《图书评论》以书评的形式关注新兴学科的发展,回应思想文化界中重大问题的争论,是当时办得较有特色的学术期刊。但终因其语言风格在当时出版界、学术界引起诸多非议,成为迄今为止评说纷纭的众多近代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9.
书评文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包括议论体、叙述体、褒贬体、书信体、对话体等。从以往书评创作的实践中,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分别举例作一些说明。 (一) 根据图书的内容而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论述的书评,是一种议论体的书评。采用议论文的形式,往往围绕被评图书的内容或主旨展开论述。这种书评大多是对学术性论著的评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是他在30年代从事进步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忆录,它以良友图书公司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描绘出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同志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题为《读〈编辑忆旧〉》(《杂家与编辑》),称它是一部“书的报告文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特殊创作”。罗老是站在文化出版史的高度去评论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10.
评论作者书评家要客观地根据图书的内容来进行评论。但是,如果以为书评家拿起一本书,可以不问作者是谁,只是从头到尾读过以后,就凭图书的内容进行评论好了。这种意见也不免偏颇。评论图书与评论作者有时是难于分开的,或者评论作者是必要的。不少书评恰恰用相当的笔墨来评论作者,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物论”。大致有几种原因:一是被评的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二是结合  相似文献   

11.
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今,可以说是书评的初步繁荣时期。 1985年是这15年书评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认真提倡和重视书评事业。1985年5月15日—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在济南召开了建国以来的全国第一次图书评论工作会议。会上研究分析了书评现状,讨论了书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确定了书评的方针、任务、内容、发展方向和发展书评事业的具体措施。会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85年7月1日批示了《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纪要》。中宣部充分肯定了会议的成就,并要求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总政宣传部、中央宣传系统各单位党委、党组重视书评工作,对《纪要》要参照执行。还明确指出:“目前,图书评论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宣传和出版部门还没有重视这一工作。搞好书评对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指导读书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认真搞好这一工作,有影响的报刊,要经常发表图书评论。”这次会议对推动  相似文献   

12.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召开的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5月15日至20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门和出版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红旗》、《读书》、《书林》、《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负责同志,部分出版社和大学的有关同志。本刊负责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出版局局长许力以、副局长伍杰出席并主持会议。伍杰同志在会上发表长篇讲话,深刻阐述了书评工作的意义,开展书评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当前书评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加强书评理论建设,开创图书评论工作新局面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书评二题     
(一) 书评是评论图书的一种独立的文体,但在其他文体中,往往也包含有评论图书的内容。鲁迅在给一位青年开列的读书单中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认为这本书的价值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书评?“书评”是“图书评论”的简称,就是对图书进行分析评论。书评包涵两项内容,一是“书”,这是指书评的对象;一是“评”,这是指书评的性质。书评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书评文章或讲演等,则是书评者对图书经过研究所得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代书评业发展概貌●郑建明当代意义上的台湾书评,始于50年代。1954年9月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了最早的一部当代图书评论集,即司徒卫的《书评集》。《书评集》共收入书评24篇,揭开了台湾当代文献评论事业的帷幕。台湾当代图书评论事业可以根据其特...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承办的“新世纪书评征文”评奖工作日前在京结束。  相似文献   

17.
美国格林伍德出版集团最近创办了一份书评杂志《新亚洲书评》季刊。该刊将对亚洲出版的图书、杂志以及多媒体出版物进行评论,并发表有关文章。据该刊主编詹姆斯·波顿介绍该刊将成为西方了解亚洲图书出版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到了某先生的一篇书评《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读〈中国文化集粹丛书〉》,文中说:作者“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中国文化集粹丛书》后,“心潮激荡,浮想联翩”,欣然命笔。书评写得洋洋洒洒,极富文采,很有几分鼓动性。在这篇书评的感召下,我找来了这套15篇、19册的中型丛书,也“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一遍。掩卷之余,确感获益良多,这套丛书,一如文作者所言,“内容丰富,浅而不俗,深而不艰,是一套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图书”。 然而,在捧读此套书过程中,却没有通常阅读到一本好书时那种由衷的畅然之快,反而不时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套丛书的《明耻篇》和《薪传篇》二书的作者正是文作者某先生。读着书,对照着书评,我们不禁要对这位先生的写书评的意图产生疑问:这篇文章,到底是书评还是广告?写作此文的本意是推荐还是推销? 我们知道,书评,尤其是推荐性书评,担负着介绍图书主旨,客观的评论图书的优劣,以指导读者阅读,进而起到引导大众阅读倾向的重任。这就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即书评作者的身份。按说,这似乎不应成其为问题,书评作者自然应该是此书的读者,而不是此书的作者。不论是专门的书评作者还是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现代意义上的台湾书评,始于50年代。1954年9月台北文物供应社出版了最早的一部图书评论集,即司徒卫的《书评集》,共收入书评24篇,评论对象覆盖了整个50年代的台湾文坛。《书评集》揭开了台湾现代文献评论事业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书评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不仅仅是介绍图书,更重要的是评论。而评论的现实标准首先取决于不同的文化。无论是政治标准还是科学标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内涵,不同文化的评论家对图书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从世界各国图书的内容、评论家及其书评的差异看,图书评论不可能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