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 ,革命战争年代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改革开放时期又要突破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势和理念束缚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色 ,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辅相成、艰难曲折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贡献,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实践层次上,是以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规律为目的、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以党的建设为核心来思考每一历史时期特别是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实现;理论层次上,则以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途径而不断深入地阐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三化"的客观规律。这一历史贡献是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同时也有珍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对时代主题的现代厘定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反思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初级阶段的中国现实国情的现代化建设理论,这一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成,是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构建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二维辩证反思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意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论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地"绿化"为一种生态理论,或者否定马克思主义包含的生态学思想及其价值,都没有全面、准确地把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思维方式,忽视了从方法论的角度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致思路径,包括由实践思维方式支配的哲学观、在生成着的过程中把握的存在论、主客体统一和互动中的历史辩证法等,而这些恰恰是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革命战争年代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时期又要突破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势和理念束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色,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的,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领和指导。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培养他们反思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一、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7.
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三大精神品格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蕴含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高扬的主体意识、理性的发展力量、批判反思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禀有的精神品格,是当代中国亟需的精神品格。主体意识的增强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理性的精神应成为精神领域中的主导力量,使理性历史化,历史理性化;批判反思的精神要求主体以渗入自然的历史的全部能量,使得理性支配现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点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四点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就是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给予中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要倡导党的领导集体中的成员独立撰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点不仅仅是理论的特色化、中国化,而且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际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9.
“价值重估”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核心并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成果的理论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不仅仅是把一般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把特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关注现实问题中的哲学,而且是反思批判哲学自身问题视野中的现实.我们要超出革命的与现代化的视野,可以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历史视野来看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也就是要进一步拓展我们原有的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视野与逻辑,重建哲学自我、重构哲学的自我问题意识.这就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问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时代精神,科学地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集中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取向是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性就不是止步、满足于描述的认知层面,而必须在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思维张力,培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性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在对上个世纪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假设的解构与反思中,建构出一支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怀特海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智慧于一身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流派,使其在有机整体主义、儒道佛思想文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及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资源的补充滋养下,发展出了一种"中"、"西"、"马"相嫁接的有机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过程哲学与现代西方思想相比是一种更具中国风格的生态哲学,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存有一定程度的契合,其所主张的有机生态思维和反对消费主义等理论内核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及实践模式有着一定程度的现实映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百年历史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现代性反思,可以黄遵宪等人在晚清的“诗界革命”作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识对中国学和中国学史,尤其是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加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由此即可对“20世纪中国学”等观点和主张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分析,从而把古代、近代、现代学视为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历史前进运动。  相似文献   

13.
<正>学术研究是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作为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敏锐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更需要以研究的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4年第1—2合期刊载了臧衍杰和黄凯妮两位老师的一篇文章——《反思哲学"体系"跨越思维"误区"》(以下简称"该文")。该文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中教科书体系进行了系统批判,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是理论创新的过程。1938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整个历史过程,解读并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他力求通过实践来证明"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当他从实践中发现"文化大革命"有问题时,总是认真地去反思。他发现多少错误就纠正多少错误,而且是真诚地、迅速地去纠正,在政治、文化、军队、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都纠正了许多具体错误,对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也进行过严厉的批评和斗争。毛泽东在对"文化大革命"反思和纠正的过程中,要求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实上已触及到造成这场灾难的思想方法原因。但是,毛泽东没有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完全错误的,还以为这场运动从根本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仍然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期间毛泽东继续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误入歧途的结果,这个期间毛泽东始终热爱人民。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之道在于"悟"。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对于理解与掌握数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才能启动,思想才能升华。培养反思意识也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一般教师认为,反思只是学习结束时才进行。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从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不断要求,通过各种历史现象解读其背后所蕴藏的客观规律,即"反思决定未来"。几千年,"吾日三省吾身"成为儒生为学为师为人的基本准则。古人如此,现代教师更应该"吾日三省吾身",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争做反思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特点的概括有新意、创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特点概括为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生产力论、人民群众论等"五论"。此外,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内在关系的分析、论述也有新意、创意,提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失误的经验与教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改革开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实践的变动性与主体思维方式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不仅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实践的本质,同时更赋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中国特色的新的内涵,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刚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通过考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历程,论述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必然性。该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问题意识强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论述极具说服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