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施,在“新课改”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可以说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遗憾的是,“新课改”绎常遭到教师的阻抗,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乐意自觉参与,主动实施,致使“新课改”在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效果不甚明显。因此,分析教师阻抗新课程的原因,消除教师对“新课改”的阻抗,建立与健全吸纳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决策与激励机制,将有助下“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周红军 《江西教育》2006,(10):47-47
对教育者来说,“后进生”教育是永恒的命题。应试教育使人们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行为等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后进生”。新课改要求我们面向体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的出笼,关于音乐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话题较多一些。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中小学音乐工作者,我对音乐是否加强“双基”教学是颇有体会的,“双基”必须得到重视,尤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5)王峰的《重视“双基”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误区吗?》有认同感。中小学音乐的“双基”教学不但应得到重视而且为了国家的教育大计,其地位不能被削弱。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进入文明社会的行列,而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社会文明的程度,这素质当然也…  相似文献   

5.
杜百代 《甘肃教育》2011,(20):39-39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学科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长期受到被看做是“副课”思想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对其未给予足够重视。而教师教学手段一成不变,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翻开教育期刊和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要求在教学中努力试行“新课程标准”。最近的音乐教研活动组织者让我们听了几节课,评课后我颇为迷惑,“为何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仍是‘涛声依旧’呢?”仔细分析,是不是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未能转变观念大胆实施;其二是新旧两种课程理念发生了碰撞……,我们该如何正视新课程呢?一、新课程学习方式=继承+创新“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已不再满足于老师“教教科…  相似文献   

7.
曹化清 《现代语文》2008,(10):92-92
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做了两次语文赛课的评委,每次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相同情况下,多媒体使用多的教师得分普遍较高,多媒体使用少的教师得分却普遍较低。下乡调研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农村教师几乎说着同样的理由:“我们乡下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法进行新课改。”怎么会出现“多媒体=新课改”或者“新课改=多媒体”这样的误会呢?在不断地反思中,笔者初步意识到,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Z1)
“自主探究、联系生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已经被中小学教师广泛接受和重视。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因此,在新课改教学实施中,应特别注意正确把握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几年以前,知识技能还是音乐教学的香饽饽!新课改的东风一吹,强调淡化知识技能,强调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知识技能似乎变得“高压”起来,音乐老师似乎一提知识技能,便觉得不那么“课改”了。于是,在寻寻觅觅的转折过渡中,知识技能便经历了两种尴尬: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刚刚实施,各地就迫切要求新的评价方案赶快出笼。甚至“威胁”说:评价方案再不出来,我们的课改就要穿新鞋走老路了。新课改的目标上级件已陈述得很清楚,教师们通过培训也已心知肚明,照理说,对着目标改革得了,何必等评价方案看风使舵。可事情就是如此,我们就不得不问:为什么“评价”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平 《现代语文》2009,(9):153-154
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它的带来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思潮”“新思维”等等,让我们耳目一新,也为语文教育界开拓了新的时空。然而,正凶为“新”,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一些所谓的新的名词、说法,遮住自己的眼睛而迷失了教学目标。本文将从黑格尔的“花蕾·花朵·果实”比喻说对语文新课改的“新”进行哲学审视,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住语文新课改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中,如何引导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克服传统教学的影响及对新课改的抵触心理,自觉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新课改、实践新课改是学校管理者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让教师在新课改中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我校(注:此处指甘肃省秦安县莲花中学,下文同)在实践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教育改革,其决策在政府,执行在教师。没有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就没有新课改的顺利发展和有效实施。新课改需要“新教师”,教师要参与课改,必须更新观念,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那么,到底“新”在何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5.
明炫 《山东教育》2007,(6):53-53
音乐能够给人以享受,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新课改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音乐课的内容丰富了,音乐课的形式多样了。但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过于重视课堂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我们的学生也不时发出“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呼声。那么,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里,让学生喜欢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呢?  相似文献   

16.
张清 《师道》2006,(11):17-17
随着一纲多本的真正实施,多个版本的教材的正式投入使用,新课改也开始真正的付诸教学实践。但由于新课改本身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配套的评价机制并没有同步跟进,加上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并没有真正的与时俱进,所以在实际的基层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与新课改并不协调的现象,笔者称之为新课改中跑调的“音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要求,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开展广泛地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学生知识的形成上来,解决问题强化在探索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鸟类”一节教学为例,我尝试运用了观察、讨论、合作探究,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对新课改在教学中的实施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中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拓展热”现象。笔者针对其中“拓展过度”的倾向展开冷静思考,进行诊断分析,追击根本原因;并尝试在实践中追求“拓展”的合理、高效,为突破难点而拓展,为品味音乐而拓展,为发展能力而拓展,为人文熏陶而拓展,为文化视野的开拓而拓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发行使用,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己在全国各地推进。课程改革给音乐基础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在音乐课中,教学活动再也不必沿着以前的“三部曲”(即:练声——视唱歌谱——学歌)进行,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万木争春,千帆竞渡”了。对于教材,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删整合,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高涨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拥有很大的自主空间,我们为新课改的实施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