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介绍了沉降观测的布设方案和测量技术要求,简要阐述了沉降观测方法、精度和评估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要求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在高速铁路实际施工作业的时候,需要做好路基沉降作业。根据沉降观测到的相应数据信息预测路基沉降量。再经过相应的预测实现路基工程项目的相关要求,进而明确无砟轨道的实际铺设时间。针对路基沉降预测经常使用的方法会关联多个领域,其工作困难程度加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以及提出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方法,期望经过本研究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路基沉降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所起的必要作用,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布设方案和技术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详细介绍了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法及技术要点,以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运营及延长工程的寿命使用,为在以后路基沉降工程的测量工作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铁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内江科技》2010,31(3):100-100,105
本文在介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对沉降板、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观测桩这五种沉降观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对今后的路基沉降观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及沉降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敏  黄恒禹 《大众科技》2010,(5):88-88,86
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重点研究的内容,路基工程质量的成败也主要取决于对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的控制。文章阐述了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过程,并对现有的沉降预测模型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铁路路基是支承轨道和传递列车荷载的建筑物,是铁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保证线路稳定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迅速发展,对轨道的平顺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沉降是轨道变形的主要原因。笔者主要对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控制工作进行研究,提出路基沉降分类、控制重点及路基沉降施工过程控制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路桥过渡段如何处理一直都是比较头疼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粗粒级配料填筑法、加筋土法、土质改性法、过度板法等等.本文分析了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修建中的重要性,并在路基沉降观测的基础上阐述了告诉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高速铁路建设中,桥涵工程是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高速列车提供平顺、稳定的桥涵上线路,以确保运营的安全和旅客乘坐的舒适,由于速度大幅提高,高速列车对桥涵结构的动力作用远大于普通铁路桥涵。因此对高速铁路桥涵沉降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最大的特点是:高精度。在线下工程沉降监测之前对各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和实测方法,充分做到事先控制。该文结合津秦客专桥涵工程沉降观测的情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要求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京瑞 《科技风》2011,(5):121-122
我国高速铁路科技攻关研究表明:高速铁路高安全性、高舒适性要求轨道结构在列车荷载长期作用下保持高平顺性,这就要求严格控制路基、桥涵和隧道工程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是无砟轨道铺设过程控制中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试点工作的重点是控制路基沉降及变形,这与普通路基只需控制基础应力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在实际工程开展过程中,发现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尚且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潜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凭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武康二线襄胡段02标DYK19+478~DYK20+300段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要点进行阐述,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保证本段软土路基的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后沉降、提高设计质量,在DYK19+400~DYK20+300段900m布设观测断面17处,并进行重点观测.在本段路基施工过程中,对软土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统计分析表明,通过对软基进行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其工程质量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本文介绍了软基施工观测的教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于德洋 《科技风》2011,(4):144-148
镇江市地处长江沿江丘陵地带,地质结构较为复杂,且浅层有较厚的人工填土及粉质黏土,对路基施工及后期的稳定较为不利。由于路基在运营期处于隐蔽状态,难以详细地了解其内部状态,一旦出现沉降需要加固,处理非常麻烦且费用较高,如何较准确地分析得到总沉降量是需要研究且比较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镇江段路基沉降观测数据为例,分析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中沉降量的数种计算方法及控制,并分析适用条件及优越性,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及高铁路基的基本形式与动态特性,通过ANSYS仿真模拟分析了路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及,应力分布等,分析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为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燕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126-126
基于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重要性,讨论了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控制措施及主要软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15)
高速铁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路基、桥梁等沉降不均与的状况,为了保障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本文笔者针对造成结构物沉降的几大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原因探究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满足乘客顺利、舒适、快速出行的种种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的基建项目很多,尤其是新行的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在哈大客运专线项目无碴轨道设计行车速度350km/h.与以前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相比,客运专线设计的各项施工要求较高,对路基桥梁等沉降工作要求较高。铁路客运专线的沉降观测是一项新的专业技术工作,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通过对沉降数据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出现沉降是难以避免的。在设计施工中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问题至关重要。对施工单位现有的新老路堤差异沉降问题控制实施,以相关处置手段来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用变形协调和控制作为主要施行的目标,通过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优化及工程实例观测分析,开展了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防控技术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斜交涵洞路涵过渡段膨胀土地基沉降特性,依托云桂铁路建设,开展了路涵过渡段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监测了桩顶与桩间土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基面沉降和地基分层沉降的时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与斜交涵洞平行的过渡段路基横断面而言,膨胀土地基的沉降分布规律与正交的普通路基横断面沉降规律类似;受过渡段路基填筑影响,涵洞产生了明显的附加沉降;沿线路纵向,过渡段沉降随着距涵背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之后沉降趋于稳定,吻合于普通路基的沉降;过渡段首部、中部和尾部工后沉降分别为3.0、6.3、6.7mm,路涵工后差异沉降为3.8mm,折角为0.3‰,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要求。基于考虑附加应力转正效应的沉降计算方法,对斜交涵洞过渡段膨胀土地基开展了沉降计算,得到了过渡段首部、中部和尾部沉降计算修正系数分别为0.53、0.64、0.74。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公路扩建工程路基填筑过程中没有根据路基沉降和稳定控制标准对填土速率进行控制,因此很有必要对软基处理效果和施工工艺进行验证.本文从沉降点布设原则、观测仪器及精度、监测结果分析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该高速公路运营期内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公路建设中,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软土地基的施工,做到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对减小路基沉降、保证路基基底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处理后的路基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文章就这一技术问题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