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咏史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诗歌史上的咏史诗是用诗体──诗、词、曲等,以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而抒怀、述见、言志的诗。它不是如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史诗。咏史诗是文艺作品,不是历史作品。清代诗论家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诤诤,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这样,他揭出了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对咏史诗的要求。下面我们列举几组相同题材的咏史诗加以比较鉴赏。一咏秦始皇(1)《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  相似文献   

2.
中古咏史诗以《文选》诗“咏史”类所录为代表,大致分为三种形态:直接咏史、因它事而咏史、因历史地理景物而咏史。咏史与典故的区别在于,历史人物在诗中是否有主体地位。当时时代与社会对咏史诗的期望,即是写出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人也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的。中古咏史诗所咏人物有五类:传统题材所咏者、建功立业者、贫寒寂寥而有作为者、近代有超绝风度者、陪衬者。左思《咏史》为中古咏史诗佼佼者,其特点:以组诗的形式使自我咏怀合理化、多种多样的对比、不重事迹而强调境遇、个体抒情在时间上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诗中咏史,滥觞于先秦,《诗经》中的五首史诗叙写周朝先祖开国的历史,屈原的《离骚》历数夏商二代人君败亡的事迹,都带有咏史的成份。不过完整的以古人古事为吟咏对象的咏史诗当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尽管此诗被后人评为“质木无文”,但首创“咏史”诗之名目,实在功不可没。班固以降,迄至隋代,咏史诗的创作好似稀疏之晨星,诗作寥寥,未成大观。到了唐代,这类题材诗歌的创作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经笔者粗略统计,李白诗集中完整而成熟的咏史诗便有七十多首(尚不包括部分章句咏史的诗作),超过先唐咏  相似文献   

4.
西晋左思今存诗十四首,八首《咏史》诗为其代表作,在中国咏史诗发展的过程中竖起了一座丰碑! 《昭明文选》有咏史诗一类,共选魏晋南北朝9位诗人的21首咏史诗。其中最早的是王粲的《咏史》,其次是曹植的《三良》,再次是左思的《咏史》8首。其实在左思之前的咏史诗及其作家,还要早一些,多一些。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诗经》、《楚辞》中虽没有出现咏史诗,而在《诗经》中却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写的是历史,即记述周的祖先后稷的出世、公刘从邰迁至豳、古公室父再由豳迁往歧山、文王和武王的武功。“五篇连起来便成为一部周人建国的历史。”(余冠英《诗经选》序言)这与后来的咏史诗虽有所不  相似文献   

5.
狭义咏史是指作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诗歌类别。虽然咏史诗与用典和咏怀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它又具备和后两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咏史诗的产生和我国重史的民族传统及人尚古心理有关,同时又受乐府民歌创作实践的影响。从“正体”咏史到“变体”咏史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咏史诗从重客观铺陈到尚主观抒情的曲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7.
纳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开拓,他的咏史词注重描写铺叙而不议论,篇篇"有意又不事张扬",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悠远韵味;注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突出对历史的心灵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咏史诗多借古人事以自抒怀抱,将强烈的孤愤融入对历史的观照、反思之中,既使得咏史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又赋予史事以丰厚的现实内蕴和情感深度.其<咏史>、<咏三良>二诗即典型地表现了此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傅玄《秦女休行》与皇甫谧《庞娥亲传》同为《重修肃州新志》所收录,前者为咏史诗,其本事即后者所述史实,诗中几乎每一句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而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虽难以确考,但与傅诗并不相同。咏史诗发端于班固《咏史》,其特点为“括本传,不加藻饰”,其结构为在叙述史实的同时抒发感情或进行议论,有“史”有“咏”。这种咏史诗到两晋时有所发展,增加了细节,增强了感染力,出现了“踵事增华”的趋势,傅玄《秦女休行》即其具体体现。但光绪《肃州新志》却托名傅玄,对傅诗进行了窜改,使原诗艺术感染力削弱,“古质健劲”的汉魏风骨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咏史诗多借古人事以自抒怀抱,将强烈的孤愤融入对历史的观照、反思之中,既使得咏史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又赋予史事以丰厚的现实内蕴和情感深度。其《咏史》、《咏三良》二诗即典型地表现了此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咏史七绝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精微的艺术技巧勾画出古人的灵魂,用以照亮当今活人的心灵;善于寻求历史题材本身的因果、矛盾和对立,拓展诗的时空跨度;正确处理咏史诗中事,情、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除了《诗经》里作为歌颂祖先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文王》等颂诗之外,真正抒情言志的咏史诗,始于班固的《咏史》。但它“质木无文”(钟嵘《诗品》语),可见是呀呀学语的习作。此后很长时间绝无嗣响,直到魏晋时期才风气渐开,出现如阮瑀《咏史》、曹植《咏三良》、左思《咏史》八首,陶渊明《咏荆轲》、《咏三良》之类作品。但仍未成气候,咏史诗的成熟繁荣要到中唐时期。咏史诗不仅起步较晚,其发展成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而我们如果反观辞赋对这类咏史题材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咏史诗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划时代的影响,他按照以儒家诗教为主体的传统诗学的审美要求将咏史一体推到了思想艺术的峰颠:赋予咏史诗以强烈的讽时性;讽刺寄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赋予咏史诗以深长幽婉的情韵;丰富和发展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是初唐以前咏史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其咏史诗主题内涵全面深刻,继承与开拓有机统一,拓展了咏史诗的诗体功能和题材空间。这和其“兴寄”论密不可分。从创作风貌上讲,其咏史诗呈现出恢复魏晋风骨,同时又开拓唐音;悲慨的情感与深入的理性相统一的特征。尤其是其怀古类咏史诗打破了传统的否定结构模式,一改悲观虚无的历史消极情绪,为怀古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使怀古走向与咏史体式的融合。综合来看,他应是古代咏史诗史上贡献很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咏史诗,是直接采取史实进行构思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始于东汉的班固。但他写的《咏史》,仅局限在歌咏缇萦上书救父一事,没有借以抒怀寄慨,是典型的单纯歌咏史事。到了六朝的左思,咏史诗才发展为托史寄兴,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抱负或抨击当时的现实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不过,左思有些咏史诗的写法仍和一般的用典相差无几,文学色彩较淡。后来,诗人们逐渐克服了重“史”  相似文献   

17.
《咏史》这首诗,收入作者自编的《破戒草》,写于清道光五年十二月(1836年1月)。当作者客居昆山,目睹东南地区形形色色的“名流”们的卑劣行径,和清朝社会政治的黑暗,深有感慨,便以《咏史》为题,写下了这首讽刺现实的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咏史》名篇的,始于东汉班固;至晋朝左思,咏史诗有了新的变化。明朝胡应麟《诗薮》称: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是大家所熟悉的作家,他给人的一般印象是,爱情诗的创作取得卓越成就。其实,他的咏史诗亦独具特色。本文打算把它放在咏史诗发展的长河中作些探讨。 一 我国诗歌创作中出现咏史诗是在东汉,班固《咏史》是最早的一篇。但却“质木无文”。建安时期咏史作品有所增加,曹植、王粲等均有诗篇传世。它们与班固《咏史》相比,一是增添了文采,二是带有较多的情感。但依然是就事论事,“(隐木)括本传”。而后的杜挚有所突破,其《赠毋丘俭》已不再是咏一人一事,而是列举了许多古人的事迹,但显  相似文献   

19.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选》第一次自觉地按题材类型列咏史为诗歌的重要一体,从而肯定了咏史在诗歌中的地位。按照诗人对历史人事的把握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可将《文选》所选咏史诗分为三种类型:以客观叙述历史人事为主;围绕历史人事抒怀叹议;借历史人事抒怀言志。咏史诗与咏怀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南朝咏史诗不仅数量较多,超越前代,亦有像颜延之这样的优秀咏史作家。更为重要的是,南朝咏史诗表现出前代所无的新特征;怀古诗的形成与成熟,“赋得”题咏史诗的出现与创作,咏史乐府创作题材的女性化与趋同化。南朝咏史诗的贡献在于,确立了咏史诗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在贯穿古今时空的古迹场景的描绘中去追寻历史古人的咏史怀古模式,否定结构,对诗作形式作了自觉探讨,为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