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罗森塔尔效应与边际原理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即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2.
“皮格马利翁”,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但他不是“神”,他与教育心理学有关.教育心理学中有一种由真诚友善、关心爱护、信任和鼓励而产生的心理行为反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关怀、鼓励等,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有所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于是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在,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期望效应,是指由教师的期望所引起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当教师将某种教育期望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或明或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并结合对自己的信念,以及与教师的关系来解释教师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形成一种期望,沿着教师的期望发展。然而,作为教育观念的期望,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表现。为了发挥期望的积极效应,调动学生内部动力系统, 教师应建立期望教育观,学校也应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每个学生都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如果教师能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种期望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这是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这种做法,权且称为“期望教育”。教师的期望,是通过各种途径诱发出来的,对各种期望的形成和特点,做出分析和研究,是“使期望教育”行之有效的第一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将期望教育”应用于专业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供同行参考。“期望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应该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威信实质是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学技艺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专业课教师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更容易形成威信,学生佩服教师像变魔术一样做一个又一个实验;本来有故障的电路一经教师检修灯泡就亮起来;教师像技术工人一样,对电视机、DVD、MP3、手机等电器的调试和维修能力,让学生非常崇拜;教师对当今的尖端科技诸如运载火箭、激光、超导、无线电通讯等如数家珍……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电类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使自己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以及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  相似文献   

5.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认识这一现象的意义在于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并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从而激起教师更大的教育热情,并对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致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有数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可能都曾获得这样的经验:教师当获得某个(某些)学生具有“学业冲刺”潜力的信息后,就会对他(他们)产生相应的期望,并有意无意地给予关注、激励和辅导;这又激发他(他们)自我期望、自我激励,并把“亲其师”的情感体验化为一种勤奋学习的动力。结果,在学生身上真的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效应。这种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的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能正确地了解学生 ,克服偏见。能否正确地了解学生则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本文所提出的光环效应就是这样一种能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正确认知的心理现象。光环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 ,则会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对学生的总体印象 ,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也就是说 ,光环效应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好百好”、“一错全错”的不正确看法。如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 ,则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 ,教师就会将好的品质赋…  相似文献   

8.
教师期望知觉即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期望,它不同于教师期望,在教师期望效应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从影响研究和差异研究两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教师期望知觉研究对初中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强化期望效应教育智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在他们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行为观念、学生的行为反应与期望教育智慧之间存在着循环往复的锁链关系。教师的期望被学生所接收和理解后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概念促进或阻碍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强化“相信学生学得更好”的期望效应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自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效果为人们所承认以来,“教师期望”的研究一直很活跃。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研究,有很大的实践价值。现将国外该项研究所集中的主要方面概述如下:一、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习成绩。很多学者考察了“教师期望——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从课堂互动视角看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讲,课堂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均等的。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分类和期望的相对稳定性,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对学生有一种分化的功能,并表现出差别对待的特征,主要包括:互动对象的差异,互动内容的差异,互动时间的差异和互动性质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运用期望效应”、“采取体现差异性的教学”和“营造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等策略来优化课堂互动,体现课堂互动中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期望效应作了系统研究,于1968年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里,许多教师对期望效应曾作过多次实验论证,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的.如学生得到教师的热切期望,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智力发展;反之,如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就有可能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同理,社会、家庭及本人的期望也有这种作用.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是只要期望值越高,积极效应就会越大.因此,我们应正确处理“期望”与“效应”的关系,防止“期望效应”中的“高山反应”,即期望值大高,反而引起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喜爱某一个学生,就可能觉得他各方面都好,而对他的缺点、错误往往看不到.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一个学生,就可能对他横竖都看不顺眼.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见.心理学称之为“眩晕效应”即人们常说的偏见.眩晕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某些特征和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某些其他特征和品质的认识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些突出特征和品质,使观察者产生一种“眩晕”的作用,由一点而作出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因此,眩晕效应可以说是观察者看人时形成的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心理错觉.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注意克服偏见,克服眩晕效应.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性格、道德品质都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作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实施正确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期望效应,产生自觉的内驱力“给予学生某种期望,最终就能获得所期望的结果。”期望作为一种教育信念,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没有积极的期望,就谈不上成功教育。教师如果把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作为外在诱因,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体验到成功,就能唤醒他们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自动提高他们对后续目标的自我期望水平,并扮演起自己认定的成功者形象,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使自我期望得以实现。期望效应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自我期望功能。只要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内部动力机制的自我期望功能,他们就能在期…  相似文献   

15.
李新防 《教书育人》2002,(14):28-29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晕轮效应”尤显如此。一、何谓“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评价他人或赋予他人特性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偏差。如我们在观察了解某个人形成第一印象时,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正面评价被知觉者的未知品质。不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否定的评价占上风。也就是说,对于被知觉者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他们所担负的培养人才的重任考虑,教师的心理品质应有这些主要方面: (一)热爱学生,期望学生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紧紧相连,是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有原则的爱,理智的爱,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爱而不是只对优秀学生的“偏爱”。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教育实践和实验都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望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罗森塔尔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当教师认为某个孩子是好孩子的时候,那么,  相似文献   

17.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在教育学中是指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受教育者就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就是一份信任、一种鼓励,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形成学生自身对提高学习成绩的期望,它是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高教学效果是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和预测,这种期望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对高期望学生和低期望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学业成就或行为等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该文对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及主要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曹建军 《班主任》2005,(4):45-45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期望,即期待、激励,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教育实际中,有些教师认为,要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期望值越高越好。由此引发了期望值高低度的争论。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望效应的发挥,但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对学生寄予期望,更要把握期望的“度”,“科学”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