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上.民本教育具有优秀的传统:追求以“教育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普及教育,倡导以人性为基础的个性教育.探索以天下一家为原则-的教育资源共享。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世界潮流.传统的民本教育在质量观、价值观、发展观上出现了不适与危机。因此,有必要对民本教育进行改革,以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民本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在新时代,传统的民本教育在质量观、价值观、发展观上出现了不适与危机。因此,有必要对民本教育进行改革,以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李文珊 《红领巾》2004,(4):30-31
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本思想.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合吸收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并在实践中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化系统改造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阶级秩序为前提,在本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说教,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利,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空前的创造性发展和超越。其民本思想内容全面系统,既坚决反封建专制,又积极倡导民主共和,使民本制度化,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民主化,且社会发展以民众的经济生活为重。这都充分体现了以民众为政治统治的根本这一核心主题,故具有思想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以唐甄和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新民本思想,承先秦时期的民本传统,井结合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改朝换代等时代变动的因素,用时代话语表述了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学人接受近代西方民主的启蒙先声.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观以及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三方面。它在经济上坚持人民富裕观,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观,文化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务实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在实践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上成为新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确有民本思想传统,而于实际政治运作中却以君为本位,传统民本观念明显有别于现代意义之民主。在以君为本位的政治模式中,政权的根本合法性是掌握在强权者手中的天命,民意被虚空悬置,人民不会也不能掌握天命。中国虽没有西方式民主传统,但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却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深度挖掘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借鉴西方民主政治资源。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开出一条从"民本君权"到"民权民主"的观念演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人民服务思想来源于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思想,但并不是对其简单继承,而是对它们的扬弃和超越。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为人民服务思想与民本、人本思想虽有相同之处,但无论从涵义上、哲学基础上还是其所追求的价值上,为人民服务思想都从本质上不同于民本思想和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韩英丽 《大学教育》2023,(7):100-1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是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这一理念在生成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传承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和人民教育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基础和根本立场。这一理念的践行促进了教育公平,体现了教育的民生价值,在凸显教育的中国特色的同时彰显了教育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的民本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上以君民交泰公利说给君民关系定位,提出了通达民情的现实问题,以西方的议院选举和日报充实和发展民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以近代科技教育取代科举制,以增进民众的智慧,并主张重整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对抗外来文化侵略;通过对郑氏民本思想的梳理,可以反映出近代民本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