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继柏 《成才之路》2014,(31):97-9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提升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3.
计娟 《教育艺术》2005,(6):16-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针,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来设计教学。那么,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娜 《河南教育》2004,(3):32-32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位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让学生从小学习经典诗文,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指出了其最终目的。那么,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此,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应是语文教师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倪刚 《快乐阅读》2013,(16):119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