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意”解     
初中语文第五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秦王对唐睢讲的这样两句话:“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本上对“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注解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把他)放在心上。错意,注意。错,同‘措’。”这样注解,有点牵强。关键在于对“错意”的理解上。体味秦王的话语,是要托词表达出“我为你着想,你却不为我着想”的意思,以借故责难,施加压力。他先向唐睢宣称:泰国之所圮l灭韩亡魏而让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存者,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肯违背他的心愿(意即没有一并灭亡他)。接下去又反责安陵君: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让他扩大领土,而他却要不顺我的心原,是看  相似文献   

2.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所提的“丰厚条件”,并没有接受,而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识破了秦国的骗局,可见安陵君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君主。他意识到自己的婉拒势必会使秦王盛怒,于是就派唐睢去谒见秦王,而唐睢终不辱使命,使安陵国躲过祸国之灾。这又说明安陵君是个有慧眼的君主。试想如果安陵君随便派一个人去拜见…  相似文献   

3.
《唐睢不辱使命》一开头引秦王告安陵君的两句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对其中第二句目前理解不尽一致,标点也有叹号和问号之别。分歧的重点在“其许寡人”四字。作叹号者多理解为强令语气,作问号者理解为委婉请求语气。前者如南方五省区合编的教学参考资料,将虚词“其”解作“可要”,“一定”,  相似文献   

4.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所提的“丰厚条件”,并没有接受,而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识破了秦国的骗局,可见安陵君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君主。他意识到自己的婉拒势必会使秦王盛怒,于是就派唐睢去谒见秦王,而唐睢终不辱使命,使安陵国躲过祸国之灾。这又说明安陵君是个有慧眼的君主。试想如果安陵君随便派一个人去拜见…  相似文献   

5.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并威胁安陵小国,安陵君派唐且出使秦国。秦王向安陵君提出无理要求,要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国土,遭到拒绝,秦王勃然大怒,对唐且说:"你  相似文献   

7.
唐睢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睢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睢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睢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  相似文献   

8.
第一幕秦王(一身名牌,十个手指有九个戴着东西):“Hi,老安,听说你家有陈慧琳的最新专辑,借来听听如何?”安陵君(一身土气的中山装,鼻梁上架着深度近视眼镜):“秦总,这……这有些……些困难。”秦王(跷起二郎腿,审视着安陵君):“老安,这样吧,你把陈慧琳的专辑借我,我把周杰伦的《龙拳》、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变》借你,以二换一,你不亏。”安陵君(眼珠转了转):“秦总,让我想想。”秦王(皱了皱眉):“好,考虑好了,发个短信。”幕落。安陵君边下边唱:“我想我会一直孤单……”第二幕(咚咚咚……———敲门声)秦王(老样子):“Comein.”唐雎(一身…  相似文献   

9.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出自新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材注释为“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因为,介词。下面的‘以’,认为,动词。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如果按照注释直译的话,“毋”译为“不要”;“以”译为“认为”;那么“吾”,明显的“我”,又该如何翻译呢?配套教参译成:“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回答我的问题。”也体现不出“以”是“认为”的意思。笔者认为,此句中的“以”解释有误,当译为“用”;“毋吾以也”当译为“(人家)不用我”。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是现代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不少作家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也是匠心独运。解读标点,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意蕴丰厚的语言世界。下面将以三文为例,说明课文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种标点符号。一、单个标点的特殊使用。《唐雎不辱使命》的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换常理来说,句末应用问号,  相似文献   

11.
《唐睢不辱使命》(初中语文第五册)一文,写秦在先后灭了韩、魏两国后,又想用欺诈手段吞并魏的属国安陵。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交涉。唐睢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在秦王(始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恫吓下,针锋相对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作为回答,终于迫使秦王长跪谢罪。  相似文献   

12.
篇首开门见山,文笔利落。秦王以地易安陵之语,说得何等轻巧,显然是借势凌人,想不动刀剑侵吞小国。安陵君不识大势,但回话婉转,也颇顽强,“愿终宁之”四字,见国虽小而气不可凌。唐且“使于秦”,他面对的是强敌,显然使命艰难,文章逐层铺开矛盾。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是选自《战国策》的《唐睢不辱使命》,其中有一句话“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该页书下注释⑤是这样解释“其”的: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相应的“问题探究”部分中说所谓“其许寡人”就是要服从他,不得违抗,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另外在“有关资料”部分里也说,“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我认为这样解释“其”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龙”和“dragon”两词的词源着手,论证了“龙”被译为“dragon”及“drago被译为“龙”是误译而不是文化意象错位,提出了两词的新的译法。  相似文献   

15.
于漪课堂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教学片段 师: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秦国.这里秦王有两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师朗读)"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他是不是真的要拿五百里的封地去调换安陵的土地啊?  相似文献   

16.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读后感是在读的基础上发感想,因此在写法上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写好读后感,这里笔者谈谈写作时必须避免的四个问题。一、抄录原文,叙多感少。这样的读后感,不是大段地引用原文,中间只夹些过渡性的话,就是以第三者口吻叙述原文中的故事、人物等,写成“读后搬”。如一个学生读了《唐睢不辱使命》,读后感大意这样写道:开始“我”读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心想,安陵君一定会答应秦王,又往下读到“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才知道安陵君因爱国不交换土地;紧接着复述唐睢和秦王的一场舌战,赞扬唐睢不畏强暴的  相似文献   

17.
《左传》记述了范宣子对姜戎氏的谈话,意思是当初秦人追逐你们的祖先吾离,一直追逐到了瓜州(今甘肃敦煌一带)。据历史学家考证,姜戎氏被赶到瓜州后,人们就把聚居在瓜州的姜姓人统称为“瓜子族”。又因为“瓜子族”人秉性忠厚,被人雇用时不懂得偷懒,埋头不停干活,勤奋老实,因而被当地人视为“傻子”,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18.
《伤逝》是一部爱情小说,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它不仅反封建,而且对“独尊自我”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度反思。从“他者”视角探讨《伤逝》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以看出,真正对启蒙者的“自我”构成挑战的是子君。因为子君和涓生一样把发挥个性作为最高道德,并且相信“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包括亲密爱人也不行。涓生爱子君,但无法与觉醒的子君共同生活。无论是改造子君还是驱逐子君,本质上都是不承认不接受对方的“自我”。正是在这里,鲁迅深刻地揭示出潜藏在涓生灵魂深处的男权思想和专制暴虐。透过涓生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有深刻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教材《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其中对“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一句的翻译为:“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从译文可看出,编者把该句中的“危”译为“危险”了。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一、作介词1.介引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方式、标准等,可译为“凭”“按照”“根据”等。如: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2.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用”等。如: ③具告以事。(《鸿门宴》) ④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柳毅传》) 3.介引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等,可译为“在”“到”等。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