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愿你──《发明与革新》伴我一生肖逸生业余时间,我总喜欢翻阅报刊。记得1987年在翻阅报刊目录时,看到其中有一份叫做《发明与革新》的刊物,忽地想起不久前在填写技术职称申报表时的一幕,表中有一栏“你有何发明创造?”我因为不懂发明创造,从未涉足发明创造而只...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发明爱好者,和《发明与革新》相识已多年了。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发明革新知识,掌握了好几种发明创造方法,我觉得自己胸有成竹,大可建功立业了,可总找不到一个发明的谆题大显身手。有一次,我从一本《发明与革新》中看到:发明要在自己熟悉的工作中去寻找,从自己的职业出发,去发现需要改进的东西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来说,韶华之年已过,何谈理想?求学深造、升官进禄早已与我无缘。惟发明创造不受年龄的约束,没有学历限制。是她———《发明与革新》———唤回了我的青春激情,激发了我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欲望。早在70年代初上中学的时候,我就萌发过发明创造的思想,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老师引导,没有发明创造思想的启迪;即使有一个好的想法,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90年代初我有幸结识《发明与革新》,自感相见恨晚。1991年起我开始了长期订阅该杂志。以后,每当新一期的杂志来到,我便会放下手头的一切活计先睹为快。杂志中“发明革新指…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声     
结合本职搞发明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 ,从1978年以来 ,年年自费订阅 ,从未间断 ,其中一些文章反复细读 ,学到了很多东西 ,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 ,自己也涉足发明领域。通过学习和总结这几年自己发明创造实践 ,有一个体会 :即结合本职工作搞发明是成功的捷径。拿我来说 ,我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是热能动力方面。但一开始自己想的是在化学方面有所作为 ,但终究因为“外行”而屡遭失败。我接触的发明人中和我一样因为脱离本行搞发明而招致失败的不少。吴君是发明爱好者 ,他学的专业是电气 ,但他却一度热衷于研究如何降低汽车行驶中阻力…  相似文献   

5.
欣闻今年十月《发明与革新》杂志创刊十周年,出刊100期。这的确是值得庆贺的。因为她的十年证明了她的价值。我已退休,既无权,也无钱,只有说说心里话,既表示感谢,也表示祝贺。 1983年,我从研究所调到省科协工作,从科研工作调到科学普及岗位,当时有三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一是如何搞好科普工作,普及什么?二是科研工作的规律是什么,取得成果的主要经验是什么?三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掌握科研规律,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决定在群众性活动中普及推广发明创造知识,用发明创造知识去总结取得科研成果的经验,举办培训班,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力。 回想当初,我在学习发明创造有关知识时,求教过《发明与革新》,在举办创造力开发培训班,普级发明创造知识时,求教过《发明与革新》;即使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家与《发明与革新》我们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等非常落后,从事业余发明创造的人也屈指可数。过去我曾尝试过搞发明革新,但由于缺乏发明革新知识和信息闭塞,我在发明革新这个神秘的领域里一直盲目徘徊,几经努力但均无成效。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上小学、初中时也喜欢捣弄个小玩意,时常做个小玩具啦什么的。像其他天真的孩子一样,那时也曾梦想长大了做个发明家。然而,梦总归是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儿时的梦想离我越来越遥远。5年前我有幸遇上了《发明与革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期《发明与革新》的丰富内容,充分吮吸着书中的营养,五年从未间断过。同时还从《发明与革新》杂志社邮购了《发明诀窍一百招》、《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创造工程学基础》等众多书籍。理论上的充实,又渐渐唤起了我儿时梦想发明创造的冲动。从此我按书中所授,…  相似文献   

8.
贵刊引我走上发明路3年前,我在同事那里偶然见到一木《发明与革新》,当时的随手一翻,竟使我成了贵刊忠实的订户和学生。其实当时只是觉得有意思,不敢想象自己会去搞什么发明创造。但是慢慢地我变了,我这个毕业于大学数学系、从教十余年的中师教师竟然喜欢起修自行车...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创造学教育同群众发明革新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发明创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认为成立“发明与革新研究所”(或称“创造学研究中心”)是最佳方式之一。“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思维、活动过程、成果的一门科学.它的重点是探究创造的科学方法与理论。它与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结合,就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根据我国抽样调查,一般认为在掌握创造的科学方法之后,一个发明创造、革新、试验项目.周期可比预定计划时间缩短1/3.所需成本费用可减少1/4;这就充分体现了创造学的威力.它能有力地促进发明与革新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助手信息金桥西宁城中区少儿科教中心吴世宁《发明与革新》杂志喜逢创刊十周年、出刊100期大庆,作为深爱这一刊物的读者、从事中小学发明创造教育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初次接触《发明与革新》是1992年初.那时学校安排我担任小发明学科辅导员。开始时手头...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初,我随云南省代表团赴香港参加“第九届全国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我发明的《新式英语词典用法及编法》获得了本次比赛的金牌。出乎意料的是这项发明同时还获得了8月初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王丹萍青少年发明创造奖”,并获...  相似文献   

12.
我父亲许铮祥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他从医30多年,曾编写过《胸部X线征》(湖北人民出版社)、《腹部X线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两部专著,发表各种科技论文数十篇,发明了“X线机摄影微机自控与防护装置”,该成果1993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父亲成功的背后是《发明与革新》。 在父亲的直接影响下,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阅读《发明与革新》,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未来发明家”告诉我学科学、用科学、发愤图强要从小做起;“发明指南”则使我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搞发明创造的业余爱好者,一生偏爱览群书,求学问,好百艺。十多年来一直订阅《世界发明》杂志,只因信息闭塞,不知道还有个创刊已20年的《发明与创新》杂志,直到2003年才通过《世界发明》认识“发”刊,我马上到邮政所去订阅2004年的《发明与创新》,果然不出我之所料,今年读了十一期,期期使我爱不释手,真是相见恨晚。本来近期经济有些紧手,但怕逾期订不到,还是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在上月把2005年《发明与创新》订了才安下心来。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举办、中国发明协会《发明与革新》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国际发明与革新成果博览会”正在招展。本次博览会采取网上与通信交易方式 ,参展项目通过国际互联网和《发明与革新》杂志发布信息 ,任何人在全国、全世界人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方便地看到参展项目 ,具有交易时间长、交易范围广、费用低廉等特点。克服了传统展馆式现场交易会受场地、时间、交通、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原因限制的不足 ,为广大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发明创造者以及投资商提供了一个推广、引进、选择科技项目的极好交易舞台与机会。参展内容 :1…  相似文献   

15.
范示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法宝(一)──什么是范示思维兰毅辉(一)《发明与革新》从1995年第4期起连续登载敖子先生的“小发明评点”,到现在共评点了35个小发明.从这35个小发明的点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中有15个发明其发明过程应用了范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范...  相似文献   

16.
朋友之间──我与《发明与革新》攀登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参加交通大学作文竞赛的习作,评审老师的评语是:“该文把《发明与革新》杂志当作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并以自己成功的经历表达了对这份杂志的深切情感,最后以自然的笔调将这位朋友推荐给交大的其他同学。文...  相似文献   

17.
我想起你们……我是《发明与革新》杂志的忠实读者,今天,当我的发明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能不使我想起你们,《发明与革新》的编辑们,是你们给了我很多启迪,是你们引导我迈进了发明者的行列。在以前,我认为发明都是专家、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事,自己虽然喜欢,但没有...  相似文献   

18.
读作编     
《发明与革新》带给我巨大的鼓励彭雄宏国防科技大学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现在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自从我1995年初接触到《发明与本新》杂志,就立刻被其中的文章所吸引。它提醒了我注意身边的任何事物所蕴含的人类已做出的创造性,它后达了我从一种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创造性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被称为“败家子”,原因是家里的闹钟、应外、收音机、许多销具都被我拆坏了,那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和眼睛去了解、去观察这个世界.可是,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日先后翻阅了今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韩如摘《农民棋手陈南星发明旋弈象棋》、第2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王林延的《张子恭和他的新象棋战法》,报道两位农民棋手先后发明“三人象棋”与“四人象棋”的过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联想到在中国象棋嬗变史上曾出现并流行过的“三人象棋”与“七人象棋”的一段史话,现在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三人象棋”,见于近代著名学者徐珂著《清稗类钞》卷七十一《艺术类》“三国象棋”的记载:清时,安徽桐城光律元布政聪谐家中,曾有一副“三国象棋”,由三人对弈,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忘不了你     
回顾与老黄、老廖的接.触和合作,应该说是愉快的、默契的,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为人为文以及事业方面的东西。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他们是我的良师和益友。”在他们身上体现一种“发明与革新”的精神,这就是:执着的追求和不折不挠的努力。 平心而论,在短短的十年里,《发明与革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知名度不怎么高到现在成为全国优秀期刊,发行到世界诸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与他们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切望“发明与革新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