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之爱侣,文字联姻、诗书言情者,知多少! 可知这一对?“战地青衫侣”,邓拓、丁一岚。翻开诗卷读读吧:一九四二年,《心盟》:“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邓拓诗)一九七九年,《挽联》:“山海风波心盟永忆,万家恨雪云际长明。”(一岚词),数十年间,沧海横流,有多少悲壮情怀,绵绵情爱!当丁一岚对我轻吟那诗句,眼中流动的是何等感人肺腑的深情! 一九四一年冬,那一夜,晋察冀根据地,平山县。  相似文献   

2.
同志,你是《燕山夜话》的热心读者吗?告诉你一个消息: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又编辑出版了一本《邓拓散文》。这本散文集,收了邓拓同志的38篇散文,绝大多数都是他在1958年以后写的作品。这些散文说古道今,旁征博引,知识丰富,议论风  相似文献   

3.
书讯     
《邓拓诗词墨迹选》《邓拓诗词墨迹选》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编有邓拓生前在各个历史时期书写的诗词墨迹近130幅,其中关于新闻工作的也有若干首,并配有陶军等同志写的注释。邓拓博学多才,是卓有声望的报人、作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的书法具有潇洒俊逸、瘦劲洗练等特点,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书由邓拓夫人丁一岚编选,以纪念邓拓逝世20周年。估价:5.50元。  相似文献   

4.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  相似文献   

5.
丁一岚,是邓拓的夫人,是著名的播音员、广播界的领导干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盛况。由丁一岚和播音界泰斗齐越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直播6小时30分。丁一岚走完77年为祖国奋斗的历程,1998年9月16日在她生前最喜欢的《延安颂》歌声中安息了。  相似文献   

6.
福建人民出版社收集有关悼念邓拓同志的文章,编成《忆邓拓》一书,准备出版。丁一岚同志要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是“三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又曾经和邓拓同志一同工作过十多年,对这个委托当然无可推辞。但是经历过这十多年人所共知的沉冤浩劫之后,我在感情上发生了一种并不自知的变化;特别是每一提到同受灾祸的邓拓、吴晗两位同志,便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不可抑制。因此在受命作序之后,踌躇再三,只好撇开对邓拓同志本人的沉恸哀思,将自己的思路引向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7.
邓拓书法     
邓拓同志是大家熟悉的新闻界老前辈。他热心收藏、研究古代文物,又以精湛的书法深受人们的赞赏。最近,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了邓拓藏画、书法展览,邓拓同志的夫人丁一岚同志在前言中说:“许多朋友希望再看到邓拓的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8.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退下来,才有较多外出的机会。“我是第一次来福建。这倒不是因为路远,实在是因为忙。象天津,离北京那么近,虽然路过几次,竟没有下去看看。”老李解释着,带着几分解脱的笑容。  相似文献   

9.
邓拓的书法     
邓拓同志的书法,十几年前常在荣宝斋、和平画店等橱窗内见到。但都是行书大字。最近走访邓拓同志的夫人丁一岚同志时,她拿出珍藏的几本邓拓同志的墨迹给我看。这些自勉诗、家书之类,都是行书小字。不论大至径尺,还是小不盈寸,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潇洒俊逸,笔势奔放,通篇气韵很足,有一笔到底、一气呵成之感,行书那流畅洒脱的特征得到了充分表现,看来邓拓同志好用狼毫。另一个特点就是瘦劲洗炼,以骨力胜。他的大字行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对父母的新闻经历了解甚少,只知道父亲邓拓用"马南邨"的笔名写了<燕山夜话>,因为很多人在议论着书里的文章;只知道父亲在人民日报工作了十年,因为我家住在报社宿舍;只知道母亲丁一岚一直在广播电台工作……而对他俩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的经历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1.
正迄今为止,《燕山夜话》共有四个版本,即北京出版社1963年8月初版合集本,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新版合集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燕山夜话》并附《三家村札记》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燕山夜话》注释本。其中,初版合集本共分五集,每集收录杂文30篇,共150篇。1979年4月版的《燕山夜话》是"文革"后出版的第一个合集本,文前有邓拓1958年的留影,邓拓1963年3月为初版合集本写的自序手迹,邓拓夫人丁一岚的《不单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邓小平为何决策裁军百万吗?你知道“洋里藏土”的毛主席纪念堂是怎么建成的吗?你知道老山前线的军事机密是怎么被窃的吗?你知道林彪出逃前仓惶的一幕吗?你知道罗瑞卿将军为何要到联邦德国去治腿,而他真正的死因却是手术成功后的心肌梗塞吗……请看《报刊文摘》。近几年,文摘类报刊纷纷涌现,而上海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报刊文摘》在众多的文摘类报刊中独树一帜。一年前,有关部门曾对全国报刊进行民意测验,在“你最喜欢什么报刊”一栏中,《报刊文摘》名列榜首。报纸的发行量也从1980年的5万份,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抚摩着丁一岚大姐的赠书、几封来信和我的合影,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春天的探望去年4月,我去探望丁一岚。她的笑容还是那么灿烂,开国大典上现场直播的嗓音还是那么清脆悦耳,行走自如,一点都不像多年来靠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重病人。她热情地招待我喝胡萝卜汁,吃南方甜美的袖子。她说:“萧乾的老伴文洁若昨天送来的柚子。”我俩天南地北随意聊天,谈到中央电视台最近播放的《文旗随战鼓》短片。丁一岚说:“那是系列电视片‘百年回眸’中的一章,专门写晋察冀日报八头骡子游击办报的。你注意到没有,有一个骡子驮着印刷设备的…  相似文献   

14.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5.
书界采风录     
《新民晚报》近日发表叶路的文章《除了拍卖,作家还有多少权益?》。文章说,近来国内有许多作家对文稿拍卖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一字×金”的消息,更是令众多作家怦然心动。但是,在把稿子寄出之前,请作家再考虑一下,你了解著作权法吗?你知道伯尔尼公约吗?你知道怎样才有可能维护好并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吗?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青年记者》2005,(3):41-42
有一首歌,《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唱的时候又拍手又跺脚,很适合大家一起唱。其中一句歌词我最喜欢,“假如幸福就应该让大家知道”。而我在唱的时候一直很犹豫,幸福真的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吗?我理解的幸福应该是夜深人静时,自己躺在温馨的床上,在回味中偷乐,却怕被别人冠以“你太幸福了”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16日,中共河北省委、阜平县委、县政府专程到北京,为筹建中的晋察冀纪念馆征集革命文物。晋察冀日报研究会会长,原晋察冀日报社老新闻工作者陈春森同志,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的子女邓小岚、邓壮捐献文物。陈春森同志捐赠了在反“扫荡”战斗中坚持出版的铅印晋察冀日报原件及复印件。邓小岚、邓壮捐献了邓拓和丁一岚同志在晋察冀边区结婚时,聂荣臻司令员赠送的一只煤精雕刻的花瓶。和邓拓同志用过的望远镜、行军床。以及两本晋察冀边区出版的书籍等。  相似文献   

18.
“你幸福吗?” 去年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你幸福吗?”央视各路记者走遍大街小巷.以一个简单的问题采访大江南北的老百姓.却收获了千奇百怪的答案.而其中最经典的回答莫过于那句“我姓曾”。随后.“你幸福吗”开始成几何式的传播.并最终成为人人都知道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接触邓拓同志生前总喜欢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我给《北京晚报》写《燕山夜话》,是被你们逼着上马的。你们真有一股磨劲儿。”确实,我们当时那股磨劲儿,也真够邓拓同志受的。按我们自己的行话来说,对有的作者,就是要抓住不放。邓拓同志就是被我们抓住不放的一个。当他还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时候,在我们组稿作者的名单上,邓拓同志的名字就列在前面。很多作者都被编辑部的同志一个个“攻”下来了,唯独邓拓同志,因为他太忙,却始终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网络传播》2005,(3):72-73
知道杨臣刚.康磊.郝雨.东来东往吗?也许不知道.那你知道《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大学自习室》这些流传的网络歌曲吧?这些歌曲正是以上几位的作品.这些名字也成为近期网络歌曲乃至流行乐坛中的关键词.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把“香香”等几个网络歌手下载到老百姓的电视机里头.大概这是继雪村之后网络歌曲的又一高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