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铨 《垂钓》2009,(12):37-37
绝大多数钓鱼人形成了一个共识:拴钩时子线应绑在钩柄内侧,绑在外侧则容易造成切线跑鱼。那么,子线拴在钩柄外侧,是否是切线跑鱼的主因?我想,“子线拴在钩柄外侧”与“切线跑鱼”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还需认真地研究和确凿的证明。我认为,切线跑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绑钩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垂钓》2008,8(3):43-44
手竿子线最讲究软硬特性:鱼吃口不好,子线要柔软些,以降低鱼的警觉;速钓时,则希望子线比较硬挺一些,尽量减少绞缠。  相似文献   

3.
杨天举 《垂钓》2008,8(10):60-60
广西凤山县的鸳鸯湖里生活着一种鸳鸯鱼,其状如同我们常见的金鱼,长鳍大尾,体色艳丽,有红的、黄的、蓝的等等;各色鸳鸯鱼都有一条银灰或白亮的侧线,把它们点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4.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5):32-32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鱼吃饵上送时饵钩运动盲区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分析了鱼水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鱼在下拉饵钩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钓组在钓浮时,饵钩悬在半水,鱼吃饵后也有下拉饵钩的情况,下拉的角度可能因鱼不同  相似文献   

5.
戴频  刘小霞 《钓鱼》2007,(4S):47-48
断线的原因不外乎被鱼的利齿咬断,鱼钻进暗礁而割断子线,或是钩没绑好,线与返转环的结没有打好,线本身已经受伤,以及鱼的拉力强过子线的最大耐力,还有钓竿的号数不对和操作的不当等都是造成断线的主因,如何能使线不容易断,而减低失败的几率,提高成功率,是钓手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鱼钓鱼     
刘洋 《钓鱼》2011,(18):64-65
鱼钓鱼,在我们海员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用鱼作诱饵,是真正的用鱼去钓鱼,大海航行,抛锚时才能垂钓,习惯称海上垂钓,二是有的海域鱼多,水下之鱼遇到食物,唯恐抢不上,有时鱼坠刚沉到海底,一条鱼立即就上钩了,往上提线时,突然又感觉很重。钓到大鱼都是鱼拉我放,鱼不拉了,我才能提线。可是又突然感到没那么重了,等提出水面一看,原来只剩...  相似文献   

7.
抛竿用线     
李哲 《钓鱼》2004,(5):44-44
抛竿用线的要求与手竿的要求一样,都需要柔韧,切水性好,拉力强,耐腐蚀,耐磨擦等理论性技术标准。所不同的是,抛竿的用线限度可以宽泛一些,它能根据需要用到线径为0.6毫米或是更粗的线(船钓用线),然而,在淡水钓鱼中却不需要那么粗的线。不过有的钓友,特别是抛竿的初学者,误以为抛竿用线就是粗、长,缺乏科学的用线和以鱼配线的原则,中鱼后凭借着线粗钩大使蛮力,往往也容易造成断线、断竿跑鱼。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云南高原钓鱼,海竿不宜过长,以3.6米为宜。绕线轮选蓄线在50~100米之间的双轴承后曳力渔轮,因库面不广足以应付鱼的冲撞和要线。后曳力轮在扬竿后,操作方便,可根据鱼的大小冲撞情况,灵活调节。钓线选用直径0.35-0.45毫米的强力优质线。鱼钩应选用钩尖十分锋利的,钩号是伊势尼10~12号或伊豆13~15号的优质钩。  相似文献   

9.
进入夏天,又到了夜钓的黄金时间,钓友们喜欢打上几支海竿串钩等鱼上钩。可是夜钓如果挂铃铛作为鱼上钩讯号有许多不便,主要就是不好固定铃铛,容易缠线,容易脱落,比较麻烦。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用夜光棒作为夜间海竿鱼上钩讯号比较实用方便,醒目,不缠线,又不会脱落,还安静。  相似文献   

10.
温和 《垂钓》2007,7(2):33-33
在我们当地,有一种钓鱼的经营方式十分有趣,它叫“搏鱼”。一般是在一个只有羽毛球场大小的池子里,放养着鲤鱼和草鱼,小的一公斤,大的三公斤左右,钓具由老板提供,不允许自带钓具。鱼竿是一根直径10毫米左右的竹竿,近2米长,钓钩是伊势尼5号散装钩,最薄弱的环节是线,用的是散装鱼线,直径在0.1毫米内,稍微用力即断。游戏的规则是以这套装备钓上的鱼归钓者所有,期间不许用抄网,不许别人帮忙,只能靠钓者的遛鱼技巧,把鱼遛乏了后,再借助水的浮力把鱼提升至水面,然后直接用手掐鱼上岸,整个过程至线断结束,如果没有收获就得自认倒霉,因为每根线就要15元。  相似文献   

11.
汤昕东 《垂钓》2009,(2):70-71
问:钓50克左右的小滑鲫用多长子线、多大钩距为好? 答:绑好钩后单子线长度为12~15厘米就可以了,但还要结合上鱼的速度.鱼慢子线可稍长一点,鱼快子线可稍短一点。4号袖以下的钩,留出15~2个钩距较合适:4号袖以上的钩,留出1~15个钩距为好。  相似文献   

12.
细说子线     
赵峰 《垂钓》2006,6(5):20-21
子线虽然是悬坠钓组中很小的组件,但它却非常重要。忽视了它,就无法正确运用悬坠钓法,所以它也是竞技钓手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组件之一。不管是平时休闲野钓还是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由于没能配合鱼情合理使用子线,造成跑鱼、不上鱼或少上鱼等遗憾的钓友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功效、怎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或鱼情正确使用不同的子线呢?下面就以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实践经历给大家谈谈关于子线的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子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竿垂钓,最令人懊恼的是坠子挂底,造成丢坠跑鱼。后来,我将连坠线换成细线,使铅坠变成“舍弃坠”。即遇上较大鱼后,若再发生挂底,就可拉断连坠线,舍弃铅坠,保住上钩之鱼不脱钩。  相似文献   

14.
现在海竿钓鱼常用的钩是爆炸钩,我在使用爆炸钩时发现它存在一些弊病如:装饵比较慢;投入钓点后只能紧一次线,时间长了就不能再紧线了,如紧线或遇风吹浪打线移动钩饵容易分离,就成了空钩钓鱼;钓上鱼后由于鱼的挣扎,鱼钩和脑线容易缠绕,整理很费时间;容易挂钩等。  相似文献   

15.
郅辽 《钓鱼》2005,(17):46-46
青草鲢鳙鲤,跑得最多的是鲢鳙,不容易脱钩的是鲤鱼,操作费时,最不肯就范的是青鱼,但从遛鱼角度来说全都一样。在竿线有效范围内顺着鱼的势头,由外到里,纵放结合作横8字遛鱼。钓了几十年鱼,都痒在鱼往里游的那刻。  相似文献   

16.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鱼饵,鱼钩,渔线等钓具的合理搭配,能让您享受到钓到鱼,钓好鱼的乐趣;正确的抬竿,遛鱼方法,才不会让您因跑鱼而遗憾。  相似文献   

17.
下线     
徐德晋 《垂钓》2002,2(10):47-48
我入伍前经常与弟弟到河口外、港套内下小线。我们总是在秋季利用刮大北风后的第二天晚上下小线。因为北风大,潮水就大,港内一片汪洋,海鱼喜欢到河口吞食混合水的小鱼,尤其是那些捕食凶猛、游速快的鱼类如寨鱼、  相似文献   

18.
钓线面面观     
刘定龙 《钓鱼》2006,(5):23-24
怎样选择一款最适用的钓线?讨论此问题前,我们首先必须摒弃“什么钓线都能钓到鱼”、“根据鱼的大小选择钓线”之类的泛泛之谈,我们要研究的,是在特定场合下,选择什么样的钓线才能钓得更好,怎样使您在一场钓鱼比赛上比别人多钓最关键的几尾鱼。下面,我们就钓线各项指标中和垂钓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问题分别谈一谈。号数、直径和强度的关系钓线的规格多用号数表示。线细,号数就小;线粗,号数就大。在同样材料的情况下,一种线的号数是另一种线号数的多少倍,这种钓线的截面积就是另一种线的截面积的多少倍。而直径却是另一种号数线倍数的平方根。…  相似文献   

19.
钓线种类谈     
沈书凡 《垂钓》2005,5(8):13-13
我们要谈的是将钓者和鱼直接联系起来的重要元件——钓线。一般钓友选择钓线的时候,主要比较的是拉力值有多高、是否耐磨、结节强度如何等等,讲究一些的钓友还会对钓线的伸张程度、有没有“记忆性”、抛投时是否容易出线、线体是否吸水、软硬是否符合需要比较关心。很多钓友都想找到一种万能钓线,都想用最细的线尽可能钓上更大的鱼,但实际上所有的钓线都会断,断线不是你跟水中大物搏斗的必然结果,还有很大的责任在于你对线的材质、  相似文献   

20.
刘兴南 《中国钓鱼》2004,(11):23-23
时下兴起的拉饵钓鲫法很受我们这群钓鱼迷的欢迎与喜爱,闲暇时到池塘边去拉饵速钓鲫鱼,品味其中乐趣。然而池塘里的鱼大小不均,对垂钓可有影响。有时正钓得得心应手起劲儿的时候,浮漂忽然不动了,少顷,有力地下挫。是大鱼信号!一提竿,水下的鱼很重,动作扭扭捏捏的,那么一定是钓中大家伙了。如果是平时搓饵钓,1~2千克重的鱼并不费多大劲儿,2~3分钟基本“拿下”。可拉饵钓鲫的脑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