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骚》是战国末期的一篇重要韵文,是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我们可从语义、词性角度对《离骚》中的复音词作全面、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荀子》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建文  赵代根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99-102,104
《荀子》相对于以前的经典著作,它的复音词在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大,并已具备了后代主要的结构方式。本文认真考察了《荀子》中的复音词,提出复音词与词组的区分标准,阐释《荀子》复音词的结构方式,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先秦传世典籍,为研究上古汉语词汇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我们可以从语义、词性和语序三方面,对《荀子》中的联合式复音词作全面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孟子》一书中的偏正式复音词数量多,特征鲜明.文章拟从词性角度,对《孟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予以全面考察,并通过与《论语》的比较分析,探究偏正式复音词在先秦时的细微变化,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孔敏 《现代语文》2015,(3):28-31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复音化现象丰富了词汇系统,提高了人们的交际手段,对汉语内部的结构也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探求复音词的发展脉络及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并以《孙子兵法》中的合成复音词为例证。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语》就成书于这一时期,因此研究《论语》中的语言现象对于了解当时汉语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论语》中的副词系统,并从中管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九歌》共有11篇,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词汇的重要材料。以《九歌》为语料,从词性、语义等角度对其中的复音词作系统、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找出其中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管窥上古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碧岩录》是研究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词汇的珍贵材料,尤其是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碧岩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进行考察,主要从语义、词性、词序三个方面对联合式复音词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碧岩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内部结构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发展;存在众多的同素异序词;产生了一批新词新义;有些复音词传至现代汉语,词义、词性、词形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晓平 《语文天地》2011,(15):37-38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汇复音化是汉语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先秦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是体现先秦汉语复音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文献。本文以《论语》的复音词词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同义词、反义词、与《现代汉语词典》比较三个方面对论语复音词词义作了定量定性描写分析。旨在从专书词汇的研究做起,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荀子》词汇总量丰富。其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复音词居次要地位,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也已比较大。其复音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式、偏正式、附加式、主谓式、动宾式等,联合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构词方式。《荀子》词汇是先秦汉语词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2.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战国文献《尔雅》中共有1281个复音词,从书中分布、语法功能、构词法、音节几个角度对《尔雅》复音词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分析,以期使我们对《尔雅》复音词的认识更加立体全面。  相似文献   

14.
《景德传灯录》是研究唐至宋初,特别是晚唐五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考察其中补充复音词的使用状况,可以发现;《灯录》所反映的晚唐至穴初汉语中的动补结构已日渐凝固,逐渐词化,并因此产生众多补充式复音词。这从一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廖梦华 《现代语文》2009,(10):49-51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作品中的语言词汇代表了中古时期汉语词汇的特点。本文从语义、词性、语序等方面系统考察了《神仙传》中联合式复音词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真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0):106-107,126
《列子》是一部富有争议性的道家思想作品,历来也是进行语言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考察《列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状况,可以发现《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关系比较复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齐民要术》偏正式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产生明显分歧,文言和白话的对立逐渐形成。同时,社会的急剧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在内容方面,一大批新词新义应运而生;在形式方面,词汇双音化的步伐突然加快,各种构词方式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为了了解这一时期复音词的构成面貌,有学者对当时曰语程度较高的著作如《世说新语》等书作了全面的剖析和研究。我们知道,作品的类别不同,内容、风格各异,其词汇面貌也就存在差别。要全面揭示某一时期的词汇面貌,还应该对同一时期多种类别的著作的词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穷尽性地搜集了12 952个双音节复音词,并以此为讨论对象和讨论范围,首先根据构造方式系统地考察了《阅微草堂笔记》中双音节复音词的类别,然后详尽地分析了双音节复音词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中双音节复音词的类别和特点,折射出了汉语词汇发展至清代中叶时汉语双音节复音词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9.
刘佩清 《现代语文》2009,(12):51-52
《颜氏家训》中并列复音词非常丰富,也非常典型,本文试图对其中具有同义语素的并列复音词从语义和词性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规律的探索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20.
假借,一直是人们阅读古书的一个困扰,成书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又是假借字较多的一部,本文以《荀子》首六章为例进行统计,以《说文解字》和《荀子》书中的注释为准绳进行判定,对《荀子》前六章的假借字进行了不同类别的划分,并从中得出下面的结论:在《荀子》成书年代,中国的文字正逐渐脱离表意倾向,并开始向表音方面转化,假借字只是做为表示某种意义的物质符号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