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宋应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所著的《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最著名最重要的一部科技文献。该书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工艺及当时的科技成就,被国内外誉为“中国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后人为了纪念他,1987年11月,一座占地面积13亩,气势恢宏、典雅凝重的宋应星纪念馆,已在宋应星的家乡——江西省奉新县建成。  相似文献   

2.
巨玉霞 《中国考试》2006,(11):56-59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两卷专门记述科举,提出“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对唐朝与明代科举做了比较,观察到科举的弊端,进而提出改进之法。研究明代科举,必然要研究顾炎武。  相似文献   

3.
宋代沈括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被当代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科技名著《天工开物》 ,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工艺百科全书 ,被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沈括、宋应星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 ,但两人却能够在中国古代科技领域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不能不让后人称奇 ,究其两人成功的相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沈括认为 :“天地之变 ,寒暑风雨 ,水旱螟蝗 ,率皆有法。”意思是说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都有一定的规律。他还说 :“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在其巨著《物种起源》(1859)中阐述进化论的事实依据时,引用了古代中国在动植物人工选择育种方面的历史资料,并且指出:“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与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后来,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一书中,又明确指出:根据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关于绵羊,据说,改良其品种在于特别细心选择预定作繁殖之用的羊羔,对之善加饲养,保持羊群隔离”。中国人对于各种植物和果树,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据查,该段中的引文源于我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茶马贸易,源于唐,成于宋,而盛于明。明代的茶马贸易制度详备,互市繁荣,持续始终,成为制番、实边、裕国之“国家大经”,“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同时,“随着国力的转衰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变通与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因此,在古代西北茶马贸易史上,明代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茶马贸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6.
<三才图会>是明代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它不仅是古代"三才"理论的具体理解与记录,而且还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图谱,蕴涵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辞书类型的划分,主要以性质为标准。关于“辞书”一词的涵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辞书和辞典是等义词,不包括百科全书;另一种认为辞书是辞典和百科全书的统称。本文时“辞书”一词的理解取广义,即认为辞书是辞典(包括字典、语文辞典、百科辞典等)和百科全书(包括我国古代的类书)的统称。在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中的体育词语刘秉果《金瓶梅》是明代一部长篇世值小说,书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被人称之为“明代社会百科全书”。书中文字用的是白话,因为夹杂了大量方言俚语和专用词汇,在四、五百年后的今天读之,虽能领会其意,但已有一定障碍。如今的有关辞书,如...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既是一部字典,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以“以形表义”的方式,记载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说文解字·草部》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医药志》是哈萨克族著名医学家乌太波衣达克编写的一部具有综合百科全书性质的医学哲学著作,在哲学物质观历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着科学的辩证法规律和分析方法,对世界无限“六元”与人体有限“六元”关系的论证也称得上是科学而客观的。这些宝贵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福建教育出版社经过两年策划,一项世纪性学术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终于启动了。这是一部记述我国20世纪各个学科进展和成果的学术百科全书,必将为21世纪的学人所期盼,因为它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起跑的起点或参照的座标基点。 这部《大典》定位于百科全书版形态,这就使我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和研究者想到,20世纪对于我国百科全书本身也是一个特殊关键的时代,可以说是我国百科全书的复兴时代,或者说是从传统的类书过渡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黄粱梦”引出在我国古代和这一故事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并通过对唐代《枕中记》、明代《邯郸记》和清代《续黄粱》三部作品的分析及对比,揭示“黄粱梦”的故事流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长篇小说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出现的长篇“说话”,它是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元明之际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最早的长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又相继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两部巨制。上述我国旧说部所称“四大奇书”  相似文献   

14.
【试题】37.(36分)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回答:(1)展览一:18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8分)书名项目清朝《四库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时代特征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推行文化专制。内容特点按经、史、子、集分四部、总结了古典文化。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评价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2)展览…  相似文献   

15.
道家学术是我国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道法自然”的旷达玄思,闪烁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推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孕育成熟。对我国古代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发明以及养生理论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闪耀史册的历史贡献。本文仅就其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养生理论所作的富有成效的探索,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向在座的专家们请教。 1 道家对我国古代科技的杰出贡献 道家同儒家不同。儒家一向对科技持鄙弃态度,将之视为“奇技淫巧”或曰“雕虫小技”,横加贬斥。而道家则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在古代科学技术的殿堂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周易》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象以尽意像《周易》这样一部号称中国古代“六经之首”、“十三经之首”的著作,通体充满着中国古人智慧的经典文献,其在美学上的价值和地位又如何呢?首先,《汉书·艺文志》称:《易》曰:宓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近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既“通神明之德”,又“类万物之情”的智慧之学,由于达到了人类认知的“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所以又是一部开启了人们审美心灵的百科全书。审美的前提和归宿是人的身心与宇宙万物在精神上的交融,而《周易》以一种具象与抽象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百科全书是用简明方式介绍各门类知识的工具书。百科全书往往还包含其他各种工具书(如人名录、词典、地图集等)的成分,并附有参考书目和索引。“百科全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enkyk-lopaideia,原意是“全面的教育”或“完整的知识系统”。 西方的百科全书:西方的百科全书起源于古代希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西方  相似文献   

18.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的盗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杰出数学家、珠算宗师程大位撰写与刊行的《算法统宗》十七卷,集16、17世纪数学之大成,并传入日本、东南亚及欧洲,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特别是中国珠算推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作者先后发现了明版程氏《算法统宗》十二卷本各一部。为此,作者对程氏《算法统宗》作了认真地考证,发现“十二卷本”是“崇文堂”刻书坊的盗版本。它以“十七卷本”为兰本,内容与十七卷本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分卷和分册的数目而已。鉴于它是四百年来新发现的惟一的明代改编本.在版本学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相似文献   

19.
薛凤翔为我国明代杰出的牡丹园艺学家。他的《牡丹史》不仅是我国明代牡丹研究的要籍,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大型牡丹专著。20世纪80年代其未广泛流传的手抄本在安徽正式出版。薛凤翔证实了明代我国牡丹栽培和研究的中心已转移至安徽亳州;其牡丹品种的数目、类型已超过宋代,地方品种群业已初步形成;他在多年实践、研究之后,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牡丹的科学认识、栽培与应用的经验、鉴赏牡丹的美学观点;并辑录汇集了历代有关的资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牡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历史久远,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即相传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以大篆编成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史籀篇》。许慎《说文解字》中讲;“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代或异”。《汉书·艺文志》中也称:“《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可见此书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用来教授学童的识字教材。全书四字一句,但早已亡佚。章炳麟认为它“以教学童,必为韵语,若弟子职之伦。其书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许君所见尚有九篇。《说文序》既云合以古籀,则此九篇必全行收入,而今计之,亦属寥寥”。①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