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学生能认识灯泡,说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灯泡亮了     
《灯泡亮了》是小学《科学》课本的一项教学内容,其教学过程如下。一、激发探索1.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用各色小灯泡装饰的圣诞树,并插上电源)2.圣诞树为什么这样漂亮?想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3.好,这节课让我们共同研究灯泡亮了。(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其主要内容是用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电路和画出电路图。我教的这批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已学过人教版第三册《自然》中的小电珠一课,并掌握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接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二、教学理念1.灵活使用教材.对本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相连让一个小灯泡亮起  相似文献   

4.
笔者发现,在对"白炽灯丝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许多教师搞不清楚或是解释不清楚,学生就更不用说。其次,在人教版《物理》选修3—1《欧姆定律》教学中,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问题重重,如下面的案例。学生:小灯泡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老师:非线性元件,因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弯曲的。学生:那欧姆定律适用于小灯泡吗?老师:当然不适用,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元件。学生:那为什么我们总在用欧姆定律对小灯泡进行相关的计算?老师:小灯泡是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但  相似文献   

5.
司徒敏 《科学课》2008,(5):24-25
《点亮小灯泡》是学生真正动手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第二部分: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以下是我教学中针对第一部分内容出现的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实例: 在教学《电从哪里来》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学生自制电池,有几组学生按教材要求(在盛有醋的容器中,插入铜片,再接上喇叭,听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实验成功后,兴趣很高,就自行改接上小灯泡,但小灯泡怎么也不亮。 生:“老师,小灯泡怎么不亮呢?”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第六册《电流》一节的最后部分提出这样的问题,试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组装电路的方法?利用哪种方法小灯泡发出的光比较强?你能设法分别控制每只小灯泡的亮、灭吗?本文就上述问题作简要解答。 一、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组装电路的方法。 两只小灯泡连接在电路里的方法有串联(图一)和并联(图二)两种。 二、利用哪种方法小灯泡发出的光比较(?)  相似文献   

8.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的实验。由于该实验涉及的电学仪器多,如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而学生对这些仪器的操作要领往往不太熟悉,因而此实验容易失败,为此,本文就《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的常见故障进行剖析,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本实验的电路图见图一,若电源电压不变,灯泡、导线及接头完好,闭合开关,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时,出现如下故障:  相似文献   

9.
高永春 《现代教育》2013,(2):113-113
在山东省首届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观摩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聆听优秀教师的深,领略他们独有的教学特色、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育艺术,感触颇多。 一、精彩导入,紧扣课题,激情引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盼一半”。如果一堂课能在导人时吸引学生眼球、兴奋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无非“新”和“奇”,  相似文献   

10.
一次,学生问我,老师,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为什么不能求小灯泡电功率的平均值,同时又找到一个中考题作为例题进行说明.题1小明用如图1所示电路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2006,(9):61-6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课,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备把这节课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教给他们。 在讲到小灯泡的特点的时候,突然高高地举起了一只小手。“老师,电流能在灯泡里流通的,这个时候玻璃罩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3年第9期《病题面面观》一文中例1:“某学生在测灯泡内阻时,错把安培表与伏特表的位置相交换,如图1这将造成: A.安培表烧坏.B.灯泡不亮.C.伏特表烧坏.D.灯泡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就是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相联系的地方.在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就是比较法教学.无论是“教”与“学”,采用比较法“教授”和“学习”都很重要,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老师教学有路,学生学习有方.这里的电学实验指初中物理人教版24页《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课本第29页《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课本第46页《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三个实验都是研究电流,电阻,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要求学生操作技能比较高,学生通常不能正确连接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这三个实验又有哪些相联系之处,这都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效地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1.设计实验要具有趣味性。例如《弹性》一课,教材要求的实验材料是锯条、弹簧、注射器、橡皮。学生一看书,就知道实验该怎么做,结果积极性不高。在另外一个班上上课时,我增加了海绵、乒乓球、小皮球、气球、“活跳跳”等,实验时,只提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用桌上的材料做实验?”学生的实验欲望立即被激发,整个课堂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看似“杂乱喧闹”,其实每个同学都在探究。2.设计实验要具有科学性。让学生体验到“真枪实刀”搞科学。例如《电流》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组装电路。看谁的灯泡先亮?谁的灯泡最亮?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互感与自感》一节教学中,做断电自感演示实验时,笔者碰到这样一个状况: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少带了一个电键,于是就用学生电源开关来控制电路,但无论怎样,再也观察不到小灯泡闪亮后再慢慢熄灭的实验现象。后来回到实验室与同事反复实验、讨论、研究,发现了问题所在,主要是用学生电源开关控制断电时,改变了原来实验的电路结构,从而使小灯泡不再产生闪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小灯泡亮暗的分析与比较是物理学习中的难点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首先应明确决定小灯泡亮暗的因素是什么 .电流流过小灯泡灯丝时 ,电流做功 ,电能转化为内能 ,灯泡的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 .小灯泡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可看做是一定的 ,因此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 ,通过的电流也越大 ,实际功率就越大 ,小灯泡就越亮 .反之 ,小灯泡越暗 .如果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 ,小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它的额定功率 ;如果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略高于它的额定电压 ,小灯泡就变亮 ,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相似文献   

17.
<正>苏科版15章《电功电热》一轮中考复习教学,是电学的重难点,综合性强,每个教师选择的方法各有不同。到底怎样重新洗牌,让复习课的"冷饭"不再难吃?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变化教学方法,这次我用一只小灯泡串起15章的三个实验,把讲台变成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复习课中重新活跃起来。本实验的重点是:1.认识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2.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在以前的中考复习中,学生经常混淆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55页:“市场上出售的一种装饰小彩灯,经常被用来装饰店堂、居室,烘托欢乐气氛,其中的几十只彩色小灯泡就是串联的”.  相似文献   

19.
“测小灯泡功率实验”占中考电学部分实验题分数90%以上.不仅仅是它涉及知识点多,还因为它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下面就简单介绍这个实验的其他测法. 一、改变测量对象来测量例1 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 V.在实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想上好科学实验课,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 任何实验都必须使实验原理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实验的现象能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因此,为使实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前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是很重要的,而且提供给学生用的实验仪器、材料,教师都要在事前一一加以检查,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中,教师应检查学生实验器材中的小灯泡是否完好,干电池是否有电,导线两头是否裸露等,学生实验用的器材还应当多准备一些,以便学生损坏时作补充,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