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斌跳马侧手翻转体90°屈体后空翻2周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跳马世界冠军陆斌完成的侧手翻转体90°屈体后空翻2周的运 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对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侧手翻是技巧运动中的基本动作,也是连接一些难度动作的基础动作。如侧手翻向内转体90°接(后手翻、团身后空翻、直体后空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等等)。变化练习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熟练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推摆速度,培养学生的动作连接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将多年来在体操教学中运用的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休斯(英)第一套:助跑侧手翻内转后手翻——后空翻二周——两次后手翻——侧空翻——后手翻。第二套:助跑侧手翻内转接直、后空翻两周直体后空翻加转体360°,(前一周直,后一周团的360°旋)。加斯泰(波兰),第一套助跑侧手翻内转两次后手翻——直体后空翻二周加转体180°——侧手翻内转两次后手翻——直体后空翻。威加斯(波兰),第一套:助跑侧手翻内转后手翻——直体后空翻二周——三次后手翻——团身后空翻二周。第二套:助跑侧手翻内转后手翻——直,团身后空  相似文献   

4.
一、自由体操 1.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跳起接团身前空翻。 2.前手翻跳起转体180°接团身后空翻两周。 3.前手翻跳起转体180°接屈直体成直臂俯撑。 4.前手翻跳起转体18°快速后空翻。 5.向后跳起直体转体360°接团身后空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技巧男子单跳世界冠军获得者冯涛、胡星刚完成后手翻转体180°接屈体前空翻两周动作的技术,秦培勇完成后手翻转体180°接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完成该动作的先进技术,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美华  陈平 《体育科技》2012,33(2):58-63
通过采用运动学等研究方法,揭示我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杨亚红完成的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高难度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发展此类动作对提高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选题依据目前,我国男子单人技巧运动员已有15人完成团身或屈体后空翻三周动作,11人完成两周转体1080°旋翻动作。1人完成了1440°旋翻动作,就旋空翻动作而言,目前都还是属于两周的范筹,在横轴翻转周数上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必须放眼于国内外发展趋势。着手朝多周、多转方向发展,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对策。冯涛自87年元月开始进行辅助手段训练,2月17日正式在保护和帮助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加快掌握高难动作是女子跳马发展的趋向,掌握两个不同类型的10分起评动作,是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仍将集中在"踺子后空翻"、"侧手翻"、"前手翻"和"踺子转体"四种类型的动作上,以"直体"完成不同类型的两种动作,是当今女子跳马动作选择的主要特征。"前手翻类"动作的发展潜力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力度将加大,"踺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将倾向"转体180°";而采用"笠松"侧手翻来尽快提高跳马动作完成难度的选手将会增多;确保动作质量及落地稳定是跳马比赛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我国男子跳马项目运动水平,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及生物力学三维录像解析方法对我国国家体操集训队队员卢裕富跳马侧手翻转体90∽°团身后空翻两周半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动作成功系数大.双腿撞板方式独特,不经屈膝完成缓冲和蹬离;1腾翻转与转体的能量主要来自离板前脚与板的摩擦力矩及腾空中上肢、躯干的协调运动;推手效果好,2腾重心腾起高.指出加强2腾团身意识乃是他完成该动作最有潜力可挖之处.  相似文献   

11.
蹲跳式后空翻,即技巧中的快速低空翻上高低杠,除靠部分小翻技术之外,还靠蹬(跳)杠的反作用力来完成动作,空翻动作较高。小翻式后空翻和蹲跳式后空翻,两个动作的类型基本相同,但由于高低程度不同,结束姿势不同(小翻式后空翻展髋,蹲跳式后空翻屈髋),所以两种空翻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小翻式后空翻在高低杠上空翻低、握杠快(翻到3/4就握杠), 接大摆动作为好。蹲跳式后空翻在高低杠上空翻高、握杠迟(一周完了握杠,不握杠也可以接动作),接摆振转体、腾身回环、弧形转体、蹲低杠等动作为好。并且可在空翻完了之后握杠之前,加转体180°、360°、540°等,因此蹲跳式后空翻在高低杠上可出现许多精彩巧妙的连接。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 1988年济南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比赛,是预赛中团体前12名、全能前36名、单项前8名的单位和运动员参加的决赛。从男子少年跳马动作比赛的情况来看,多数运动员做的是B组和C组难度动作,少年跳马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完成动作情况较好,技术水平发挥较正常,涌现出一批优秀少年选手,如武汉黄力平、郑州曹永刚、武汉李大双、成都欧阳戈、西安尚敏、广州黄成发。他们的动作是踺子上板后手翻直体后空翻,前手翻屈体或团身前空翻,侧手翻直体或屈体后空翻,前手翻转体360°。动作技术较为规范,第二腾空高、飘、远,落地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录像观察法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揭示罗马尼亚优秀运动员德拉古勒斯库完成的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2 周转体180°”动 作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该类型动作和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德拉古勒斯库完成的跳 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2 周转体180°”技术动作稳定,质量较高,技术成熟,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能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国家体操集训队队员肖俊峰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的前手翻转体 90 0°的高难技术动作进行了高速摄影和测力试验。通过测试结果分析 ,得到了动作技术的一些特点 ,主要表现在 :前手翻采用屈臂撑地技术 ;前手翻脚着地时相身体姿态角合理 ;完成直体前空翻转体动作起跳过程中 ,左右方向上冲量较大 ;起跳离地时拉大肩角  相似文献   

15.
直体后空翻两周接快速后空翻与接后手翻着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单跳是技巧运动发展较快的项目之一。几年来,诸如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之类的高难度动作已普遍被各国优秀选手所掌握。随着团(屈)身后空翻三周、团身后空翻三周转体360°、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440°等高难度动作的相继问世后,各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将难度动作的发展转向到高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上。  相似文献   

16.
"跳起转体90°~18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是近几年来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杨亚红(目前我国惟一能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找出她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杨亚红的助跑速度快,第2腾空转体角速度快,空中姿态保持较好,但第2腾空高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17.
跳马远端屈体腾越接屈体后空翻,是我省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毛主席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示下,为迅速赶超世界体操水平,正在尝试的一个在难度表内从未见过的难新动作。尽管目前还没有脱保,但从运动员的掌握情况来看,这个动作完全可行。我们现把训练中的一些探讨和肤浅的体会介绍出来,希望在攀登世界体操高峰的道路上,能有更多的人试学、掌握这个动作。一、动作要领:该动作和跳马前手翻接前空翻、侧手翻接后空翻等许多动作一样,是利用第二腾空来完成的。除了和跳马其他动作一样需要高速助跑和有力的起跳外,它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如下两点:①第一腾空:第一腾空的起跳角不宜太高,约30°  相似文献   

18.
傅道华  孟宪林 《体育学刊》2006,13(6):118-120
以第38届世锦赛双杠决赛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双杠D组以上动作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有:支撑前摆转体和支撑后摆跳转540°,分腿前空翻114屈臂撑;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挂臂前摆转体360°倒立;向后大回环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梯佩尔特直接屈体前空翻;后回环转体360°倒立。  相似文献   

19.
单跳新秀陈台良1965年出生,今年22岁、身高1.62米,体重57公斤,1972年进入上海市体育宫技巧进行业余训练当时他是上海市东余杭路一小,一年级的学生,身体灵活、弹性好但是柔韧性较差、经过四年的基础训练,已能完成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直体转体720°,在保护下完成团身后空翻二周,在四人轿子上能独立完成转体360°站轿,二周站轿,720°站轿,以及直体后空翻转体1440°高难动作下法。  相似文献   

20.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如蹦床世界冠军获得者法国的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