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实习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新闻是一个热门专业,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可能已经供大于求。在人才供大于求、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搞好新闻实习并非易事,实习生需要不断的努力。到新闻单位实习不是实习的唯一途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创办各种小刊物,在校内分发。国内大学新闻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即重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到新闻单位进行的所谓“大实习”,…  相似文献   

2.
刁文辉 《军事记者》2010,(12):58-59
新闻实习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须环节,是新闻传播专业学员将专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而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充分发挥学员、新闻单位和学员所属单位这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取得更大的实习收获,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忠青  刘成 《青年记者》2006,(20):78-79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最近一年新增202个专业点,该专业在校学生已经超过10万人。新闻传播专业是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人才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新闻实习,但专业点和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可供实习的媒体资源紧缺,造成了学生实习难的现  相似文献   

4.
孙军 《兰台世界》2009,(12):34-35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档案学专业教学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强调了加强教学实习环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档案学专业教学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强调了加强教学实习环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弦乐 《青年记者》2006,(23):13-13
从外地一家报社实习回来,一直想写点东西来反思自己三年的专业学习。我一直在问:新闻专业三年的学习,我究竟有哪些优势胜任媒体工作。通过实习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学这三年新闻专业的学习对胜任职场工作实在是无半点优势可言。假如这样走出校门,我想我注定会输掉这场就业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德胜  肖沛雄 《新闻界》2007,(1):114-115,108
如果说传播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的话,新闻学教育则是一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离不开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训练综合技能、拓宽知识视野和培养意志品格的有关教学活动,”是新闻学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成长与成才所必须历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艳 《青年记者》2006,(10):58-59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大学课堂里的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教学也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看到,每逢寒、暑假,众多参与实习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各家媒体单位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据笔者考察,目前中国内地新闻传播院系实践教学的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院校仍主要采取“假期集中实习”的方式,并且有的学校沿用这种模式已经多年。当实习成为新闻传播专业老师和学生们的一种假期“惯性活动”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实践模式和组织方式。作为一名多次参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在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组织的三次专业大实习为研习范本,探讨老师如何以工匠精神做学生“客服”,推动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走深走实,助力新时期新闻传播专业建设的升维。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新闻理论基本没有,学了也是白学。一些实习归来的学生常常这样总结自己的实习感受: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一点儿也用不上,理论与实际完全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11.
周腊梅 《大观周刊》2012,(18):172-173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集理论、技巧和实务经验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以实务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规定,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接受相关基础知识教育及专业技巧与实务的训练,而实习是学生接受实务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开展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过程中, 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实习督导环节薄弱、专业实习机构资源不足、经费缺乏及社会对专业缺少认同等等,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使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顺利开展对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的培育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2.
尉宁 《大观周刊》2012,(28):107-107
在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社会工作实习是重要的一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服务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叠作为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除了正常完成课堂的教学,还需要辅助于短期的课程实习和相对时间较长的专业实习。而项目实习是专业实习方式的一种,而项目管理流程的借鉴,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本文希望通过项目化的引进使社会工作的实习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13.
每年寒暑假期间,新闻单位都进来一批大学实习生,有的还是通过“关系”进来的。在实习过程中,有些人实习很有收获,渐渐找到了做记者的感觉;也有些人则失望而归,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客观上,这些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风较为浮躁;主观上,实习盲用,没有明确的计划。新闻,实习什么?这在大学生实习中普遍存在而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撰写此文,谈点自己的看法,仅供新闻实习的大学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触之多,感受深。作为一名老记者,笔者先后带过30多名大专院校新闻实习生,因而思考了一些与新闻实习相关的问题。现将一孔之见和盘托出,是为浅探。新闻实习,对将要走上新闻岗位或与新闻相近的文秘等岗位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一年接受的新闻实习生就有700多人。今日幼稚的新闻实习生,不少会成为未来的栋梁。笔者并无大的建树,但很欣慰的是所带的实习生成才的却不少,有的当上了媒体负责人,有的写出了获大奖的作品,有的成了媒体骨干。从湖北日报走出的实习生,就有不少人成为新闻界名流。被誉为“当今中国新闻传播学权威”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二十多年前就曾是湖北日报的实习生,跟随老师采访过三峡工程。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当代中国名记者詹国枢,也是从湖北日报实习而开始其新闻生涯的。  相似文献   

15.
专业实习是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档案学人才培养体系中作用突出。文章借鉴美国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实习规定和程序要求,探讨了档案学专业实习应树立学生导向的专业实习理念,以更好地发挥专业实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邹祥平 《大观周刊》2012,(48):214-214,228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若干环节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但是反观传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现状是:学校委托于企业,而企业往往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孩子两监控不到位。课题组基于上述背景确立研究目标,提出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思路,着力从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团队建设、项目化实训教材开发以及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构建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岳改玲 《东南传播》2012,(12):120-121
本研究聚焦于新闻专业学生校外媒体实习相关议题。文章针对在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日志进行分析,并辅之深度访谈,探讨实习生在校外媒体实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研究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在校外媒体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融入实践社群,经常遭受批评等。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作为一项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新闻系毕业生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独立工作,在实习中参加新闻媒体的实际操作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具体来说,其必要性在于:  相似文献   

19.
易美 《兰台世界》2010,(7):33-34
本文在分析了档案学专业实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规范实习基地、增加实习形式、丰富实习内容、严格实习制度、重视实习总结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档案学专业实习。  相似文献   

20.
李韧 《新闻记者》2006,(11):73-75
一、实习难凸现制度建设缺失 有媒体报道说:“实习时间难保、实习单位难寻、实习效果难体现,已经成为摆在众多高校毕业生面前的三座大山。”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实习难。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统计,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0多个,全国高校新闻专业在校生有12-13万人。不少人认为,高校扩招带来“僧多粥少”的局面③,实习岗位自然也就成了稀缺资源。然而,高校扩招的同时,中国媒体的数量也在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有各类期刊9000多种、报纸2119种、广播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台50个。如果加上接近70万个网站,应该说,我们具备满足国内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需求的硬件基础。有评论尖锐地指出,“‘实习难’的背后显示的是各有关方面的冷漠。这种冷漠症。不仅表现在超过70%不愿接收实习生的企业身上,还表现在只管收钱。却不替学生‘消灾’(联系实习单位)的部分大学身上,更表现在缺乏基本的大学生实习保障制度的社会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