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代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呼唤学生朗读的个性化,因为朗读是阅读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2.
聂慧玫 《考试周刊》2014,(45):20-2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目前的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对朗读普遍弱化,不够重视,现状堪忧。朗读对阅读意义非凡,将朗读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能让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努力让我的课堂书声琅琅,在朗读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4.
赵留锋 《文教资料》2006,(34):110-1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互动,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阅读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而让学生少动笔、假动笔、不动笔的现象,导致了“阅读”意义的狭义化,“阅读”过程的单调化,“阅读”本质的虚拟化,最终导致了听、说、读、写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和审美享受。本文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朗读在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力、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帮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中体验,提出朗读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认为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与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互动,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阅读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而忽视让学生动笔的现象,导致了“阅读”意义的狭义化,导致了听、说、读、写的割裂。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  相似文献   

8.
赵頫 《华章》2005,(10)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手段。朗读可以从自主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它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客体不仅要认知,而且要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确定目标和进度;要有情感的投入,才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朗读是弘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朗读是让阅读主体把内涵丰富的个性特征放在阅读客体中来理解、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客体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高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语言敏感的程度。读,是需要过程的,读一遍、二遍、三遍……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滚滚如潮,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重视学生的诵读、感受和情感体验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式,离开了诵读,学生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也就难以学好语文。新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过分重视理性的分析和能力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体验。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内喜、怒、哀、乐的情感,抑扬顿…  相似文献   

10.
教材: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第14课 设计理念: 语言学习要重视积累,朗读是重要的形式,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本课教学借助色彩明亮的图片、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放声朗读,朗读词语、朗读句子,是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阅读的目标是:在小学各个阶段,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陶冶情操.因此,朗读就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因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积极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学会阅读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朗读和默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就朗读的效果提出:“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二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在阅读课堂上发挥朗读的作用,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地解读,并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特别重要。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根据专题网站知识点精心为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读、品、悟、写"的方法学习课文,引领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懂人物的内心,感悟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深切爱戴之情.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主体意识,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感悟,探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体验、欣赏文章的美,得出一些自己真实的心得体会,甚至能从原文中引申出新颖的思想、观念,对原文具有与众不同的新颖见解。《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7.
朗读感悟,即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领略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的行为”,即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特别重要。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这…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1.突出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验情感,感悟内容,领会主旨.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就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