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词语“FauxAmis” ,现主要是指在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 ,但含义却不相同的词或句子结构。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英汉翻译中易出现“假朋友”的现象 :(1)词汇及习语 ;(2 )否定结构 ;(3)比较结构 ,从而指出正确鉴别“假朋友”现象对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英汉互译中主要存在语音、词汇与句子结构三个层面的“假朋友”。从认知识解角度看,造成“假朋友”的因素主要是汉语与英语在详略度、聚焦点、突显性与视角四个方面的差异。译者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跳出形式和意义的束缚,将原文和译文的概念要素抽象出来,进而找到认知上的对等,最终从认知层面消解“假朋友”。  相似文献   

3.
学生优异的考试成绩着实能使家长满意,教师高兴。然而,如果“优异” 的成绩掺有水分,是“假冒伪劣产品”,则要另当别论了。 前不久,去一朋友处做客,茶余饭后,谈及其子学习近况,朋友盛赞该生成绩优异,并拿出一份数学试卷加以证实。乍看卷首分数的确很高,细析考题难度实在不浅,信手拈了几道该生做得全对的填空题,叫其说说审题思路,没料到该生啥也说不出来。朋友似顿有所悟,厉声责骂其子考试作弊、拿假成绩欺骗家长。 有理由相信,对于“假冒伪劣”成绩,每位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如我这位朋友那样责之、恨之。因为“歪”成绩…  相似文献   

4.
“最近大家听说了吗?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假的希捷硬盘。”“假硬盘?不可能吧,是不是OEM版的?”“不像,这次没有CEM标识了,要不看看图?”……QQ群里的对话引起了笔者注意,赶紧联系了一下做电脑兼容机生意的朋友确认此事,并对此事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5.
[原文]诗人纪伯伦曾借先知之口说:“你的朋友是你的有回应的需求。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土地。他是你的饮食,也是你的火炉。你饥渴时来到他身边,向他寻求平安。”这句话的意思说得很明白,朋友是一种“有回应的需求”,包括物质上的和心灵上的。但如若仅仅如此。这种只索不予的友谊注定是残缺不全与极其自私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友谊.因而他又假先知之口告诫世人:“奉献你最好的给你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李珂 《教师博览》2004,(8):55-55
启功先生的书法诗词艺术造诣精深、誉满天下,但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绝无名流大腕的架子和脾气。朋友们请教如何鉴别他作品的真伪,启功说:“写得好的是假的,写得不好的是真的。”面对耄耋晚境,他经常对朋友戏称自己是“鸟乎之人”——意思是离“呜呼哀哉”只差“一点”了。  相似文献   

7.
"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Faux Amis",在英汉翻译中,主要用来描述英汉两种语言表面意义相同,但实际意义却截然不同的翻译现象。搜集了大量英汉翻译中出现的"假朋友"的例子,从构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假朋友"现象,并从译者语言能力的缺失,英汉思维方式和地域环境的差异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假朋友"这一现象的原因,旨在找出有效避免英汉翻译中出现"假朋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假朋友”     
《海外英语》2011,(12):60-60
英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德语、法语和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的表达。因此,这些语言中有很多表达是相似的。在学习过程中,相似的单词有时能给你帮助。这时它们是你的“真朋友”.但有时它们又会帮倒忙,成为你的“假朋友”。  相似文献   

9.
习语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几乎折射出其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 ,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出发 ,辨析英汉习语中的“真”“假”朋友 ,对深化英汉双语学习、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少先队小干部》2010,(3):18-19
1.熟衷于谈论所谓“档次高”的朋友和亲戚 ——朋友和亲戚的“档次”(名气、地位、成就等),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并不能为你增色生辉。热衷于谈论“档次高”的朋友和亲戚,以此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正是被“虚荣女巫”控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却完全不同的词、词组、成语及表达方式等,是翻译和理解中的一大陷阱,常造成翻译和理解上的困难和混淆。英语学习者需特别留意隐藏在词汇及习语、比喻和否定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假朋友,翻译时多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切忌望文生义,否则很容易造成翻译上的笑话。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跨文化语境为背景,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汉英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共性、差异、缺失的分析与研究,探究了汉英动物词的翻译方法,认为直译、替换、意译适用于动物词汇的翻译,并分析了动物词汇“假朋友”的翻译,体现了这一理论对动物词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假朋友"现象存在于词汇、句子和非语言交际三个层面.分析"假朋友"产生的原因,探讨避免或减少外语学习中"假朋友"的方法策略,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名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善假于物”常被人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假于物”,也会收到奇妙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巧借相关材料来突破教学难点谈谈个人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朱秀芳 《山东教育》2002,(34):15-16
教育本应是一块神圣的净土,是一个国家的千秋大业,立国之本。然而今天的教育形势究竟如何呢?笔者拜读了《山东教育》小学版2002年4月第10期“新论语”《教育要打哪些“假”》和《公开课的“悲哀”》,不由感慨万千,禁不住在心中呐喊:“再假怎能假教育?”让我们先来看看教育之假,假在何处。一曰假培训。有关部门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每学期都进行教师培训。培训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培训收费扎扎实实,培训过程却成了走过场。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式的培训根本起不到充实教师教育教学底蕴的作用。二曰假教改。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吴志军 《天津教育》2014,(23):109-110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的这句话,很多教师都明白,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善假于物”的人,将“物”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有两个问题首先要厘清:一是可“假”之“物”有哪些,二是怎样的“假”才称得上“善”。从备课的角度,各种报刊、书籍,以及网络上与教学相关的资源都应纳入教师的视野;从上课的角度,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教学媒体)当为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7.
毛燕 《甘肃教育》2013,(17):40-41
写作文常常是学生很头疼的一件事,很多学生写作文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应多写“真文”少写“假文”广西忻城县中学潘合商品有真有假,作文亦有真有假,假商品,消费者人人喊打。而“假文”并非在读者喊打之列。一个高明的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有艺术地进行合理想象虚构出来的假文章,常常令人读来心悦诚服,令人或歌或哭或喜或悲。这...  相似文献   

19.
王海现象,即“知假──购假──打假加实惠”。王海不是刁民,他是以“知假──购假”来达到打假的目的。有意识地卖假货的商家,应称为习商。王海不同于索赔的普通消费者,这并不能成为剥夺他向售假商家索取加倍赔偿的权利。王海应该得到“消法”的支持和保护。王海的经济收益与打假是无法分开的,不能要求他的行为动机纯正到排除任何个人利益的追求,同时又希望获得令知假售假者震惊的打假效果。在市场经济中要支持弱者保护自己的权益;王海现象突出地暴露了我们的销售文化的大缺。  相似文献   

20.
古语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计算机多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的能力,它能够把刺激人们感官的诸多要素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控制、处理并将其有机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环境和人机对话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是先进教学手段,但有时候未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需要我们“善假于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