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有关早期美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诗人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对其他女性作家则几乎不曾涉及。本文以美国17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为背景,简要介绍了一位极其重要的早期美国女性作家——玛丽.罗兰森的生活经历、她的代表作品和她所采用的体裁,揭示了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她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性文学"并不是一个由"题材"框定的范畴,男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操作并不意味着男性作家可以依据这样的本文介入女性文学.事实上,"女性文学"首先是指女性作为书写主体的写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妇女被拒斥在文学史之外,说到底是因为妇女一直被拒斥在写作之外.其次,"女性文学"是指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心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女性文学永远意味着女性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通常被定义为由在美国出生或后移居美国、有华裔血统的女性作家用英语所写的文学作品。其创作通常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热情得到了空前释放,此后涌现了诸如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和邝丽莎等等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家。本文主要选取在2009年-2014年期间近20余篇中英文著作与研究文献,对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简史、作品风格、作品侧重点及作家文化身份问题进行综述,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最后指明所选取研究文献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有关学者能够以贯穿中西的视角加深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帆 《大学时代》2006,(11):56-57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曾经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陈染,她的作品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感兴趣的解剖对象。她的作品也被评论家们贴上了“现代派”、“私人小说”、“女性小说”、“自传体”等诸多标签。如何定位陈染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难题。直到现在,对陈染作品尚无一致的定论,但是,陈染和她的那些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了九十年代文学历程中间的某种特殊的“陈染现象”。  相似文献   

6.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成绩卓著,女性也在文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先后有27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这同其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具有“德才色”并举的进步的女性观,非常重视家族女性文学的刊刻和传播,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活跃和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文学观念关系密切。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而洒脱的,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着力追求生活质量。在文学观念上。她们把写作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为文学只能是作家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自然表露,作家的责任感应该是对审美的自觉把握和在作品中熔铸作家一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阿蕾是彝族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者,她的作品主要关注彝族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尤其关注彝族女性的生存状态。而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作为美国当代炙手可热的少数族裔作家之一,同样是站在女性立场进行女性书写,所写作品大多关注少数族裔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女性地位低下等问题,因此以阿蕾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嫂子》以及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例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西少数族裔在创作中的异同,求同存异,借鉴吸收也就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研究是一个庞杂的课题,《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一书是在普泛意义的女性内涵文学研究基础上展开的,并侧重从历史语境、文化语境,从作家的生存体验、个性品质中发掘属于女性作家个体的独特性,而非强调男、女的性别对立,来凸显现代女性作家的历史地位、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莱恩·肖沃尔特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职业生涯和事业成就几乎与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同步发展。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最大贡献和理论成就是挖掘了女性文学传统、构筑了妇女文学大厦、创立了“女性批评”,倡导了女性文化。因此,对她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能使我们知微见著地了解到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为我们审视、反思中国当代妇女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女性意识的张扬在她的文学文本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文学演变为表现女性精神的主体性内涵与具有普泛意义的社会性特征两种态势.丁玲是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与妇女文学都留有重要作品的作家,由女性文学向妇女文学的嬗变,从《夜》的产生中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2.
苏珊桑塔格作为20世纪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以独特的女性题材和视角进行创作,她在《美国魂》中采用的叙事策略展示其“坎普”风格及写作技巧,通过分析它,读者得以加深理解20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再生缘》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在当时曾引起强烈轰动,但学术界却一直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尽管它曾得到过陈寅恪和郭沫若先生的极高评价。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力薄手低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对《再生缘》女性魅力的关注,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理论背景的界定,因此关于“女性文学”的内涵,目前文学研究评论界有四种观点。观点二的唯性别论、女性题材论和观点四的唯性别论、女性意识论占大多数。笔者认为女性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人物的作品均称之为女性文学;狭义上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并称之为女性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一直有一种不变的东西,存在于张洁各个时期的作品中,成为她思想的命脉,即对女性命运的探索和关注,同时,通过对她的思想的研究,也意在表明作家之于文学的意义,在于其自然、自由而动情的思想之光辉.没有伟大的作家,只有动情的笔触,以及充满力量的、自由之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玛丽艾玛·格雷厄姆(Maryemma Graham)是堪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堪萨斯大学黑人书写历史项目的创立者和负责人。她的作品包括《非裔美国小说剑桥指南》(2004)、《非裔美国文学剑桥历史》(2011)及其他关于美国非裔文学和数字人文领域的书籍。格雷厄姆教授已经完成了多项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目前正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开展"黑人作家再发现"项目。王丽丽博士在堪萨斯大学访学期间采访了格雷厄姆教授,访谈主要涉及数字人文领域的众多问题,数字人文是近些年文学研究应用的前沿方法。访谈聚焦数字人文的定义、当今发展形势、应用于文学研究的问题和挑战。访谈还包括数字人文对现存的文学假设、文学理论和经典文学研究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说明了18世纪以前英国女性文学未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真正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成为配角,使她们从美的幻想中走出来融入现实社会,从“假”人变成“真”人的英国女作家当属简·奥斯丁。她的《傲慢与偏见》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书中的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既有人格的尊严,不卑不亢,又有温柔女性的特点,是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不同于传统女性,但又不是女权主义者。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遣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内心的愤怒。 英国女性文学是在英国妇女受压迫的悲壮、曲折的历史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蓬勃旺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邢翠鹃 《文教资料》2014,(29):131-133
本文主要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来分析女性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通过TF-IDF计算文本特征项的权重,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分析这些女性文学作家作品的文本风格相似度。并以此证明同时代不同作家或不同时代同类作家(女性文学作家)的文本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此外还分析了部分特征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袁劲梅不属于高产作家一类,但一有作品问世,总会引人特别关注与瞩目。在海外新移民作家群中,她不怎么显山露水,但她的名字是响亮的,她不跟风不赶潮,她的创作最为可贵的是独树一帜,充分发挥个人的特色,发出自己的声音。旅美作家袁劲梅,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教授。研究领域和兴趣为比较逻辑、符号逻辑和中国文学。近年来,在海内外各处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及哲学论文百余篇。著有长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