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甜 《东南传播》2012,(4):63-64
本文以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为切入口,探讨《海豚湾》和《海洋》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及功能。《海豚湾》运用创作者的视点,既具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海洋》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创作者以及主人公这两种视点来叙事,以片中人物情感、理解和认知来叙事。这两部纪录片的叙事视点各自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特色以及在片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也蕴藏了深刻的意义,两部纪录片都传达作者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呼吁。  相似文献   

2.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再现艺术,由于这种独特的性质,让它具有自己的叙事概念和叙事结构。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感人的故事、细腻精致的画面和在南极大陆拍摄的真实场景,带给观众深切的感动和回味,赢得了全球热捧并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叙事即讲故事,纪录片叙事是讲述时间的方法;内部聚焦的叙事角度、丰富多彩的声音与画面语言的表述是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独特的叙事手法;该片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结合营造出的叙事节奏更接近观众的心灵;合理的叙事结构让片中剧情更加紧凑。纪录片《帝企鹅日记》拟人化的叙事方式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叙事特色?本文将从叙事视点、叙事时空、叙事结构这三点出发,分析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蔡旻俊 《新闻世界》2013,(8):269-270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画面呈现方式的关键环节,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国又重磅打造了工程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它不仅有炫目的视觉效果,其叙事结构更使绚丽的画面具有了思想灵魂。本文以纪录片《超级工程》为例,分析我国纪录片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决定着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舌尖上的中国》以板块化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叙事策略、故事化的叙事方法和灵活的叙事技巧,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都会有打动我们的地方,透过《迁徙的鸟》中与鸟齐飞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豚湾》中那一抹殷红的海水你看到了什么?透过《舌尖上的中国》天南地北的美食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路十八里》中那条潮起潮落的滩路你看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是哪部纪录片,只要它打动了我们,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的皆是真诚,是事件的真诚、纪录的真诚、纪录精神的真诚。一、真诚无关金钱,是使命的必然选择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为了拍摄纪录片《迁徙的鸟》,  相似文献   

7.
血色海豚湾     
《海豚湾》是2009年首播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日本有一个名叫“太地町”的美丽海湾,却因为当地渔民对海豚大规模的捕杀而成了全世界闻名的“屠宰场”,其中揭露的对海豚灭绝人性的屠杀足以让每个观者齿冷。在2009年Hot Docs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该片赢得观众选择大奖,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8.
孙浩  叶小源 《东南传播》2021,(11):136-138
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作品的影响下,已经寻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模式.《早餐中国》《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舌尖上的重庆》等美食题材纪录片开始从地域特色、餐饮类型等方面分散发力,开启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新纪元.在当下"群雄割据"的美食题材纪录片中,一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片《人生一串》从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以小众化另类视角阐释了我国美食纪录片的多样性.本文以地域空间的建构、多重维度的用户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从怀旧的视角对纪录片《人生一串》的艺术表达与叙事特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刘汗青 《新闻世界》2012,(1):150-151
我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在央视播映,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确切说是国产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热播同时也引发了纪录片领域对于《森林之歌》的分析。笔者以《森林之歌》与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作比较,分析(《森林之歌》在纪录片叙事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大众传播上的成功,使碎片化叙事在中国纪录片业界受到睹目。文章尝试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节》的文本分析,在介绍什么是碎片化叙事的同时,探求纪录片创作中碎片化叙事的四大策略:(1)碎片化叙事的拍摄策略;(2)碎片化叙事的细节组接策略;(3)碎片化叙事的收放策略;(4)碎片化叙事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十年来,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一直以富有特色的表现方式,在我国纪录片栏目中创下了举足轻重的成就。在纪录片的领域之内,《探索·发现》栏目的戏剧化叙事策略具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因此,研究《探索·发现》戏剧化叙事策略能够促进传播者和受众双方有效交流,有助于推进我国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聪  李妍 《新闻世界》2012,(7):242-243
本文以探索频道《南极洲日全食》这一事件类科学纪录片为例,探讨西方事件类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色,以期能为我国事件类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VR全景技术使纪录片打破了"画框"的限制,在全景空间中完成叙事。因此,VR纪录片叙事方式也由传统的"线性叙事"向"互动式叙事"过渡。VR全景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以疫情为叙事背景,由来自全国的124名拍摄者联合创作完成,并入围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本文将从基于民间立场的平民化叙事视角、全景技术下的多重内聚焦叙事、VR技术下的互动式叙事等三个方面论述《我生命中的60秒》在叙事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探寻《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技巧.通过个案分析,透视纪录片中情与理的“两极中和”手法和取得的效应,并对其叙事结构,包括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做了多维度的解读,力求总结和梳理纪录片的若干叙事规律,为提升电视传播效果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黄义成 《新闻战线》2022,(12):112-115
在关注媒介更迭融合技术的同时,也要看到国产美食类纪录片在叙事内容和话语表达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具有小众化特色的美食类纪录片《早餐中国》进行深度剖析,与其他同类型美食类纪录片进行对比,从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艺术多维度展开解读,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新闻前哨》2022,(4):77-78
本文将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带入到纪录片的叙事范畴中,并以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记住乡愁》第7季为例,从叙事选择、符号解析、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四方面子以剖析,试图挖掘出该纪录片的叙事技巧.笔者认为应该减少摆拍痕迹,增加故事化叙事,减少说教意味,增加多种叙事视角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梁占歌  汪美芳 《传媒》2015,(22):45-46
顾筠,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新世纪以后,顾筠先后用10年时间创作了《筑梦2008》《永恒之火》和《缘聚羊城》三部经典的体育纪录片,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同时,也有别于传统体育纪录片,她的作品采用递进式叙事结构,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采取故事化叙事模式,强调冲突与悬念的设置.可以说,不管是对内容的挖掘,还是对结构的创新,在体育纪录片创作领域上,顾筠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时间的魅力、真实的力量、情感的张力形成了顾筠体育纪录片的独特叙事特色,彰显出了中国纪录片的审美内涵、艺术品质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余幕英 《传媒》2021,(16):48-50
湖南卫视的《路过零点》与日本NHK的《人生规划U-29》都属于以职业青年为题材的人物纪录片,以激励年轻人为主题,拥有较好口碑.本文从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试图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创作策略,期望能为此类题材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存宽 《视听界》2012,(4):58-60
纪录片以其纪实属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受到观众的欢迎,像《大国崛起》、《故宫》、《敦煌》、《天启》、《大秦岭》、《我决定爱你》、《生命》、《美丽中国》等。《舌尖上的中国》更是让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引发全民纪录片热潮。考察优秀纪录片可见,叙事技巧的创新为纪录片赢得受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北方的纳努克》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他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制作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不仅克服了极其恶劣的环境,还开创了很多在叙事和拍摄等方面的技巧,并将之延用到以后的纪录片制作中,给予了后人诸多启发。叙事学理论发端于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被渐渐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纷纷运用该理论来研究纪录片的叙事元素或叙事策略,本文试从叙事主题与风格方面对《北方纳努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