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娟 《今日教育》2005,(7):41-42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的问题已成为课改进行推广阶段的研究热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形成共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曾一度认为:只要课堂中的生成是孩子们兴趣所在。教师就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改变原来的预设,带领孩子去体验另一种精彩。但是,在一次尝试课中.使我对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潘燕华 《考试周刊》2012,(70):72-73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一堂课如果是真实的、有效的.带着浓浓的数学味,而且有了师生的融洽,有了互动的生成,那便是精彩的,令人回味的。教学艺术是什么?我想可以简化为预设与生成的和谐。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而在生成中展现的却是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那么如何使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和谐呢?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预设应以生成为目标追求,应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殊途同归。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产生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如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做到预设而不封闭;做到生成而又精彩?  相似文献   

5.
王薇薇 《成才之路》2010,(10):32-33
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想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就必须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来探讨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6.
钟娜 《教育》2014,(30):69
众所周知,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备课时,教师就预设:教学环节和教学对象。尽管如此,课堂上还是在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而教师也在课堂中不停地调整预设环节与生成环节,使两者达到平衡,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互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比例大大提高,要想在动态的课堂中随时把握住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江鸥 《四川教育》2006,(11):32-32
课堂讨论需要精心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孪生兄弟。预设,是为了课堂讨论更好地生成,但预设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不可为或不必为而为之的故作“姿态”。因此,课堂讨论的预设应为生成留足空间,应理性地认识生成、宽容也接纳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利用生成,进而把生长性生成与创生性生成融为一体。怎么精心预设课堂讨论呢?  相似文献   

8.
陈宏 《现代教学》2010,(3):62-62
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细心处理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华忠 《吉林教育》2005,(10):31-3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有了以下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张兴  李雪琴 《宁夏教育》2010,(10):37-37
科学的课堂预设可以诱发精彩的课堂生成,而精彩的课堂生成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成效。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课堂预设呢?  相似文献   

13.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政治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貌合神离"会使课堂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对此,我们有必要探究预设与生成统一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预设、生成是新课程重要理念。简言之,预设就是事先打理,生成就是成长建构。而我们课堂经常碰到尴尬的局面:学生或一言不发,没有生成;或杂语喧哗,脱离预设。如何应对生成与预设之间的矛盾呢?借你一双慧眼,寻觅课堂的生成点。  相似文献   

15.
倪鹏轶 《考试周刊》2013,(95):60-60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教学中,只有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相得益彰,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真实有效,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17.
林婷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11):30-33
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双重特性,对于优质高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运用“动态生成”的教育理念审视教学过程,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进行多个维度的预设,在动态实施的课堂中秉持兼容兼顾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胡春颖 《考试周刊》2009,(49):220-221
课堂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预设可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可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文章作者通过课堂实践与观察,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对预设与生成如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弹性预设,留下生成空间;精心预设,建立生成点:调节预设,呵护生成的观点,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预设是生成的基石,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科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王娇杨 《考试周刊》2010,(6):209-210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课堂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在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探究课是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主,还是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为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以“葡萄糖结构的探究”这堂课为例来谈谈对有效的课堂探究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