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建立马尾松松球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马尾松松球总多酚的含量。没食子酸在浓度1.818~10.908μg/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马尾松松球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16.24 mg/g,RSD=0.31%。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可作为马尾松松球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朝强 《大众科技》2013,(12):147-148
马尾松良种是马尾松育苗质量的基础,采用营养袋育苗可节约种子,提高育苗质量。马尾松营养袋育苗方法有营养袋点播和苗床催芽、移芽入袋两种,使用可移动苗床培育马尾松芽苗,然后移载营养袋的育苗技术,其更有效提高芽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苗木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8,(3):4-4
国家林业局技术推广项目“低丘马尾松综合利用技术”课题——马尾松旋切厚芯单板生产工艺,近日研发成功。 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周海宾博士介绍,承担该技术的中国林科院和河北省廊坊市双安结构胶合板研究所采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被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的Q19系列无卡轴圆木旋切机,根据马尾松材质纹理通直、有弹性等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加工工艺,把拳头般粗细的马尾松旋切出5.5毫米至8毫米以上的厚芯单板,超过世界最新标准2毫米。目前,中国林科院正在推广这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根茎比、木材基本密度及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的BCEF值为0.62Mg·m-3,BCEF值幼龄期变动较大,并随树龄增大趋于稳定值;(2)马尾松人工林的BEF平均值为2.36,BEF随树龄的增大,并呈指数降低并趋于稳定;(3)马尾松人工林R平均值为0.202,新造林根茎比值最大,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为建材、人造板、包装箱、松香等林产工业提供大量的木质资源。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问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常帮东 《科技风》2013,(16):207
马尾松在开阳县分布广,数量较多。在开阳县的森林资源中,马尾松蓄积量占了总林木蓄积量的2/3以上。马尾松喜光,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马尾松忌水涝,不耐盐碱,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pH值4.5~6.5生长最好,在钙质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副产品松脂的产业化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林农的脱贫致富,有利于松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影响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松脂产量及松脂深加工利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为建材、人造板、包装箱、松香等林产工业提供大量的木质资源。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蒙祥隆 《大众科技》2009,(10):142-142,120
文章介绍马尾松生物特性与适生环境、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松脂的用途等。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造林的主要树种。种子存放方式不同,种子活力亦不同。袋装挂在室内的马尾松种子发芽率最低,两年后已无活力,只有6.67%能发芽,但均不能成苗,活力指数为零,严重劣变。而低温密闭贮藏的种子活力最高,活力指数达76.83。室温密闭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减低,幼苗生长势弱,活力指数亦较低,只有20.93。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松籽一般是指名贵树种红松以及油松、马尾松的种子。红松属于国家一级濒危物种,野生红松需生长50年后方开始结籽,成熟期约两年,因此种子比较珍贵。松籽又名松实、果松子、海松子、新罗松子,有“长寿果”、“养人宝”之美誉。松籽粒大、昧美,并以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莫大玲  汪本堂 《科技风》2013,(14):85-86
以皖东丘陵地区马尾松低效公益林现状及成因为依据,对急需改造的低效公益林进行采伐作业设计与改造试验,并对改造林分进行量化评价。最后,通过对林分结构培育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低效林优化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松材线虫是一种非常细小的蠕虫,体长仅有14~16微米。可是,这个小虫却是世界各国严密防范的入侵生物,因为它就是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松材线虫病又名松枯萎病,是影响最严重的森林病害,危害的对象主要是松属树种,如马尾松、黑松、白皮松和红松等,也包括部分非松属的树木,如一些落叶松属和云杉属的树种。患病的树木水分运输、光合作用、呼吸和蒸腾逐渐停顿,树皮变得干枯,针叶开始一束束地褪去绿色,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逐渐萎蔫,最后整株都会枯死。在我国,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首见于江苏南京,现在已有疫区近100个,直接、间接损失达上千亿元。  相似文献   

14.
邓世宗 《资源科学》1992,14(2):67-73
广西森林水文研究是在广西中亚热带的桂东北龙胜里骆林区、南亚热带的桂东南岑溪七坪林场、桂中的宜山庆远林场、桂西的田林老山林场进行的。研究的林型有: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柠檬桉与马尾松混交林。其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台地。每一种林型都在林内、林外建起400m~2的径流场,用三角溢流堰和水位计测定地面径流量。同时,在林内、外设置气象观测场,观测林内、外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雨量、树干茎流  相似文献   

15.
林盛 《金秋科苑》2012,(17):44-47
在华东铅锌第一大矿区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说起年近八旬垦荒播绿17年的老科技工作者、老共产党员林上昌,有人说他是个大傻瓜,不享受人生却自投资金种植了要等到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成材的珍稀楠木。也有人说他有远见,为填补“闽中绿色翠帷”之美称尤溪珍稀树木空白,扭转马尾松、杉木“两棵树”当家的局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韦元  梁伟坚 《科协论坛》2004,19(9):45-45
龙岩市区东面的翠屏山,因为采煤,煤矸石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包。过去,这些灰黑的煤矸石山草木不生,好似城市的一块块癞痢。但如今,这里长满了类芦,还有一株株苍翠的马尾松。知情人说,这一切全靠张炳荣发明的矸石山快速高效类芦绿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林盛 《金秋科苑》2012,(5):98-101
在华东铅锌第一大矿区的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说起年近八旬垦荒播绿17年的老共产党员,有人说他是大傻瓜,因为他不享受人生却自投资金种植了要等到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成材的珍稀楠木。不过也有人说他有远见,广大干部群众对他赞不绝口,说他为填补有着“闽中绿色翠帷”之美称的尤溪珍稀树木之空白,扭转尤溪珍稀数种马尾松、杉木“两棵树”当家的局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文献资料的89块生物量样地以及在桂中的6块不同龄级样地实测数据,对南方人工林的代表树种--杉木、马尾松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分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枝条、根系生物量在马尾松林分中也随林龄显著增加,但在杉木林中则随林龄的增加逐渐趋向稳定,2种林分叶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不密切.林分生物量的根冠比在杉木林中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马尾松林中二者关系不密切.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差异表明林龄对于森林植被碳蓄积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是一种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昆虫,它的寄主植物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马尾松等松树。松墨天牛传播的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也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大量的寄主植物在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最快40天即可死亡。由于松材线虫病主要借助羽化后的松墨天牛来进行传播,因此,如能有效地控制松墨天牛,便能达到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和蔓延的目的。花绒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常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这两种方法均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生态效应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为了给红壤丘陵的综合开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3—1986年在江西泰和县千烟洲,通过4块面积各为200m~2,植被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rbar formosana)、裸地以及人工封育的天然林的小区实验,观察、分析研究了人工林与天然林在幼龄期的生态效应,评价了这两种不同方法治理红壤丘陵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