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湘阴县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服务中心,今年把建筑施工企业等高风险行业继续作为重点,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了农民工工伤保险。上半年,  相似文献   

2.
翁玉虎 《大观周刊》2011,(29):28-28,41
农民工群体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成为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多发群体。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待遇标准偏低、工伤认定程序复杂、制度设计的缺失和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工伤保险专项立法建设、简化申请程序、调整各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建立三位一体的机制和加大监管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俪砾 《新闻天地》2010,(7):I0006-I0006
建筑业是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近来,不少建筑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工拨打本刊热线.咨询建筑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政策.本刊记者近日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金艳 《今传媒》2013,(2):15-16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媒体的兴起是否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充分的话语表达空间,网络媒体话语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目前,网络媒体关于农民工的话语形态主要呈现为:与政策同盟的官方话语、"代为立言"的精英话语、与市场共谋的多元话语等,这些话语都不约而同地将农民工群体客体化,并未为他们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位置。在这些话语的合力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群体认同不断被强化的同时,自我认同却处于被淡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网站的特色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新闻前哨》2011,(4):46-48
分析农民工网站的使用现状、特点、使用动机、影响等,重点探讨农民工网站以农民工的利益表达为中心的特色,以及农民工网站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提出农民工网站逐步实现数字化的互助社区的功能,农民工在这里构建了网络群体身份,产生社区归属感,并形成新的身份认同。最后分析当前农民工网站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素来是被刻板化的。本研究内容分析金融危机期间《人民日报》、《东方日报》(香港)和《中国时报》(台湾)的农民工报道,发现:"农民工失业与再就业"议题得到共同关注,"责任归因"和"人情味"框架被频繁使用,报道时间走势趋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以正面为主,倾向于"政府政策与管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议题;《东方日报》负面居多,集中在"农民工犯罪"议题;《中国时报》多为中立,为"政府政策与管理"议题。最后尝试从媒介属性和政治体制阐释上述异同。  相似文献   

7.
黄康 《报刊之友》2013,(9):25-26
农民工是备受社会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农民工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直接影响其融入城市的程度。影响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因素复杂而多样进而导致该问题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本文根据经典社会学理论,将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的理论视角分为五类:制度依赖理论、文化融合理论、社会适应理论、社会排斥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并概述相关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关冒平 《大观周刊》2012,(51):63-63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可喜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本文从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当前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农民工与市民在城市生活中信息传播关系,以及对自我身份以及对方身份的认知与想象为出发点,指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身份是他者,市民对农民工的想象也是作为他者的想象,农民工的自我体验使得他们在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中均有了他者的感党.因此,建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理应从农民工群体和市民群体的社会心理建构出发,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2):46-53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产生了农民工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认同危机。"农民工"进入电影,进而成为主人公,有着一条较为清晰的外在线索可寻,但是"农民工"被影像化的内在过程和方式却较为复杂:先锋的策略、主流意识形态的政策需求,甚至是商业利润的考虑都渗入其中,这使得电影中的"农民工"形象发生了有意思的流变,并且在诸如创作者和农民工的关系、作品中人与人相处而呈现出来的底层社会的道德问题、底层影像与观众及真实社会底层受众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陷入某种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地处湘江之滨,与省会长沙近在咫尺,素有“都市后花园”的美誉。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湘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亲切关怀下,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服务中心,在主任钟驰涛带领下,几年来,多措并举抓征缴,以人为本解民忧,把建筑施工企业等高风险行业作为重点,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有力地推进了农民工工伤保险,为“民本岳阳,和谐崛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舒曼 《新闻界》2015,(4):32-36,41
在现代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双重困境,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他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使用参与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社区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传播是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提升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要注意消除社区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2亿农民工离乡背井,进入城镇,成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外的一个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占高危产业工人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的“劳保”状态在恶化。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矿工,都是“农民工”卖命的行业。2006《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颁布,明确指出了“无保障”是“高危劳动力”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据湖南永州有关部门调查,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31%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特指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具体的讲是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或者基本脱离农业生产.主要靠在城镇各类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业为生的人群。从职业看农民从事的非农生产,但从身份上看农民工的本质仍被定性为农民,拥有农村的土地和农业产业,因此农民工被视为边缘群体,具有双重身份,游离于城镇与农村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有1.2亿,  相似文献   

18.
李宁 《新闻爱好者》2011,(5):149-150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逐渐增加,目前已达l亿人左右,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务大省,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新生代农民工拥入省会郑州。他们的媒介接触、媒介参与、  相似文献   

19.
乔敏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50-51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他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以我国"农民工报道的反思"为研究课题,总结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现状,对媒体忽视农民工报道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继而对媒体如何改进对农民工的报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产品,天然成为农民工获取知识、顺利完成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场所。为了探究农民工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的状况及其制约因素,本研究对深圳特区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受地位结构、制度身份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