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2.
当新兵时,我就喜欢舞文弄墨,不时往报刊投稿。后来,新兵下连时,我从连队34名新兵中捷足先登,当上了一名通信兵。我利用业余时间,找出新闻写作书籍,开始追逐我的新闻梦。在王教导员的推荐下,我走进团新闻骨干训练班。短短一个月时间,我就有3篇稿件在报刊上发表。当我从培训班结业后,便萌发了去报道组锻炼的想法,可又担心自己水平低,干不出成绩。再说,这段时间,我可以提升为副班长。是当骨干?还是自讨苦吃搞报道?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毛遂自荐,主动向新闻干事邱邦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邱干事对我的想法十分赞…  相似文献   

3.
徐昊 《军事记者》2008,(5):65-65
我实习的具体部门是在解放军报社通联部来信组,负责编辑《读者之友》专版。在学校时,教员上课时常常提到新闻写作“四季歌”:要善于摸清新闻写作规律,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来写作。这一点,军报的编辑老师们更为重视。二月底三月初,新兵陆续下连。正当我认为应该像往年一样在新兵身上做文章时,编辑老师的策划却在老兵身上“打主意”:新兵下连,老兵怎么做?  相似文献   

4.
函授中心全体老师:你们好。我是去年底刚从新疆奎屯市驻军退伍的一名战士。在服役期间,有幸参加了团政治处统一组织的《解放军报》第十一届新闻函授学习。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你们的精心指导,我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渐渐成为在军内外报刊见稿40余篇的基层报道骨干。退伍回家后,已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我,常常夜深人静之时仍挑灯奋笔整理白天的见闻和灵感。因几篇有深度的稿子发表,我被家乡的一家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近日,当收到为我转寄的第12期《军事记者》和第9期《函授学员通讯》时,一股暖流充满了整个心房,真…  相似文献   

5.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6.
“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名堂来。”这是武警南昌市支队报道员谢正侠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一信条,他在新闻路上绝处逢生、开花结果。1996年,谢正侠带着对绿色的憧憬圆了孩提时的橄榄梦。新兵生活的苦与乐、酸与甜激起了他强烈的写作欲望。于是,他悄悄拿起笔,将警营多姿多彩的生活“编织”起来,投向报社。一篇、二篇、几十篇……泥牛入海、杳无音讯。面对“屡投屡败”,他开始心灰意冷,感觉自己理想比天高,命却比纸薄,感觉笔杆子比枪杆子“沉”。苦闷、烦恼、忧郁中,政委王金根得知谢正侠因不能发表稿件而情绪低落时,特意为他送来《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7.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我入伍不久,新兵一下连就“钻”进业余写作的天地,还参加了第七届军报新闻函授。虽然努力,可至今未见成效,一篇稿件也没见报。于是,一些战友劝我:“别瞎折腾了,在基层连队摘报道还能成什么‘气候’?”我不知道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帮我一把。87060部队甘崇堂甘崇堂同志: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的不在于他在何处干什么,而在于他怎么干。俗话说:“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从这个角度看,决不能把在基层搞报道说成“瞎折腾”、“成不了‘气候”’。当然,不能否认,在连队搞报道是很艰难的。一是接触范围小,一个连…  相似文献   

9.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10.
刘练文上中学时就常有散文、诗歌在家乡小报、校园文学上“点缀装饰”,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钦佩。1994年12月,刘练文带着未圆的大学梦,来到了大别山深处某部当了一名装甲兵。火热的军营生活立刻拨动了他的写作之弦,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一本《新闻写作入门》、几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是他的最好老师。凭着灵性和较好的写作功底,他投出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闷葫芦”变成了“金喇叭”》很快被《前卫报》刊用了。首战告捷,他棒着散发油墨香味的报纸,又雄心勃勃地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第七届新闻函授学习。不久,他被挑选到团报道组当专…  相似文献   

11.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2.
三十出头,不高微胖,怎么看都像一位庄稼汉的他,却是一位远近有名的“笔杆子”。打开他珍藏的剪报本就会清楚地看到,里面既有5000字的工作通讯,又有二三百字的“豆腐块”、“萝卜条”;既有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言论又有发表在刊物上的杂谈、侧记。这个新闻战线上的多面手,就是沈阳军区二0六医院政治处宣传干事石权山。俗话说:“蚕只有吃饱了桑叶,方能吐出闪光的丝来。”一个报道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新闻写作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1989年,从小喜欢写作的石权山,凭着在家时发表过的几篇散文,新兵刚下连就被政治处…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山东苍山县三合乡中心学校陶钧:《新闻与写作》是一份严肃的刊物,它的格调很高,给生活以启迪,给人生以指导。我开始写稿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得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仔细阅读起来。《新闻与写作》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在这位导师的指引下,我的稿子便一篇篇发表了,今天我又在省级刊物上发了一篇,这不禁想起我的这位良师益友,我应该与他同享成功的喜悦。以后不管我经济多么拮据,我都会与你同行。你永远是我前进的拐杖。特别感谢彭朝丞同志,他撰写的“新闻标题写作”栏目让我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14.
我是当第二年兵的时候认识《新闻与成才》的。凭着以前在家时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散文、小诗,新兵刚下连我就被指导员相中,调到连部当了一名文书。通过看报发现,和我一块当兵的同班同学、后来调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的吕杰经常有新闻稿在《前卫报》上发表。羡慕之余,便萌发了搞新闻的念头。但由于我以前只写过文学稿,对新闻报道接触少,刚开始起步时,那些靠在“黑暗”中摸索的稿件寄出之后便泥牛入海。于是我便去请教吕杰,他向我介绍了《新闻与成才》。看过这本杂志以后,恰如久旱逢甘露,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成才》。每…  相似文献   

15.
57岁的通讯员萧建浓,从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地区、省级报刊上发表了新闻小言论71篇,被同志们称之为“评论家”。问他有何写作的诀窍,他说:是《新闻与写作》使我在小言论的写作上不断进步。该刊新闻小言论写作专栏讲的小言论写作知识,教我选题及说理,还让我养成了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相似文献   

16.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7.
勤可补拙     
我是2000年10月走上团报道员岗位的。期间,共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作品380余篇,先后被几家新闻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能在短短一年内创出佳绩,实践给我最大的人生启示就是:“勤可补拙。”腿要勤———写作要求写作者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而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想做到这些,腿不勤怕是不行的。当报道员不到一月,我就跑遍了全团所有连队和小远散单位。坚持隔一段时间到基层单位“滚”上三五天。去年,在新兵入营前,我迈开双腿下到连队,发现有几个单位迎新兵的室内拉彩条、扎红花、挂灯笼,布置得…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感谢郑北之所以身在军旅,才能以独有的情感,渲泄一种诗意的辉煌;之所以身在军旅,才能以豪迈的气概,任思绪恣意飞翔。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用笔记下了新兵连时那段真实的感受,当时纯粹是一种热血沸腾而已,并没把她当成回事,然而,几天后,她居然登在了报纸上。现在看起来,那算不了什么,只是一个新兵蛋子的瞎胡闹而已。就是这个“瞎胡闹”,才突然让我感悟到军旅写作的价值,才一直牵引我又接连发表了当兵时的《美丽无比》和退伍时的《兵歌》。在新闻这块园地跋涉之初,我最早接触的老师就是(新闻与成才),那是1993年12月份,机关…  相似文献   

19.
苦练成才     
当笔者走过某坦克旅报道员郭海平那不足十平方米的陋室时,一种苦练成才的气氛立刻包围了我。你看,他的墙头上挂着“头悬梁锥刺股”六个黑体大字。(精神可嘉,作法不宜提倡──编者)一条足有丈余的白铁丝从房梁上垂在案前,一张三面装有铁钉的特殊方凳就放在案旁。他解释说:一这东西是我晚上学习写作用的。打瞌睡时,就用它提神,挺管用的*。小郭是在苦学苦练这条崎岖小路上成才的。一九八九年初,他带着一大捆写作书籍走进了军营。新兵分配时,他当上厂一名坦克兵。连队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余,他迷上广新闻写作来。两度春秋,他写了一大…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报道:2003年12月11日,从济南军区某炮兵旅传出一条喜讯:该旅原38岁的新闻干事李金宝去年底自主择业后,没有因年龄偏大而找不到工作,相反,顺利地被连云港旅游局招聘为新闻干事,并于当天正式上班。李金宝是济南军区《前卫报》的特约通讯员,曾连续十几年被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1981年10月,他从江苏沭阳入伍,在新兵连时,因有一个“火柴盒”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新兵下连后,就被挑到团报道组当上了业余报道员。对于新闻写作,无论是当战士,还是当新闻干事,他都没有停歇过,一干就是20多年。李金宝去年底自主择业后,一度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