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有的老师在讲“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时,感到很难解得通。辕是车辕子,辙是车轮子碾轧的痕迹。马拉着辕朝南的车子走,车辙怎么会向北延伸呢?有的人就此解释说:对“南辕北辙”这一成语,“要完整地、确切地理解它的意义,不要望文生义,把四个字拆开来一个一个地去解释”。笔者认为,这个说法不无值得商榷之处。古时候,人们在将一个寓言故事概括为成语时,自应按照古汉语固有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方式。因此,只要不是联绵词或外来语的音译词,一般地说是应该能够拆开来一个一个地去解释的。“南辕北辙”自然也不例外。“南辕北辙”也可以概括为“南其辕而北其辙”一般地说,车辕朝哪儿,车辙也朝哪儿延伸,二者的方向应该一致。认为辕向南而辙向北则是自相矛盾、违背事理的。“南辕北辙”是古汉语中的“互文”现象。前面举辕也包括辙,后面举辙亦包括辕。“南辕北辙”还可以表述为“北辕适楚”(如白居易《立部伎》诗  相似文献   

2.
窗上的字要出门了,哈妹无意中发现房间里的窗子上有两个字,你能看出来吗?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哈妹特别高兴,因为,她要去游乐园玩儿。你看,她一大早就起床了。哈妹,时间还早,你也太心急了吧!大招牌哈妹蹦蹦跳跳地来到游乐园,从很远就看见游乐园门口挂起了一块大招牌,可上面写的什么哈妹就不认识了,你能告诉她吗?请仔细看每个方框中的白色部分。哈妹填成语游乐园里真热闹,到处都摆着庆祝“六一”的标语。咦,那边围了好多人!哈妹忙挤过去看,原来,大家正在一块大牌子上填四字成语。哈妹说:“这个我拿手儿!”哈妹的“六一”过得可真高兴,你…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个成语收做“嗟来之食”,说的是古代齐国有个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许多人读了这则成语,都不禁要赞叹那个齐人的骨气,但我则要反问:“为 何不吃‘嗟来食’?”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故 事中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太可惜 了。人们把这种东西归之为“骨气”。可为了 这个“骨气”就一死了之。为了这个“骨气”便 放弃宝贵的生命,值得吗? 让我们来看看越王勾践是怎么做的吧! 春秋越国惨败,越王勾践被俘。过厂长 达三年生不如死的生活;他才被放回国。在 这期间,他要对别人俯首称臣,对别人的命…  相似文献   

4.
美中不足     
“美中不足”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语文教师的笔下。所有的老师在给一篇有缺点的佳作下评语时,往往写上“美中不足”云云。高金玲老师当学生时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评语曾经反复欣赏,因为这是“美”,似乎有些飘飘然;而对美中之“不足”也铭记在心,积极改正。轮到自己当老师了,她当然如法师承,在给学生的评语时常常来个“美中不足”。不过,现在她每每用起这个成语来,就会有别样的感觉,那是一种淡淡的怅然——这个成语总使她想起爱人吴庆陶老师的那张脸,那可是名实相符的“美中不足”。她丈夫挺美,最低不算丑:一米八的大个儿就是现今姑娘所艳羡  相似文献   

5.
“妈妈,我要洗澡。”晚饭后散步回到家,女儿便自己脱掉衣服,朝浴室走去。“好,妈妈这就放水。”我由衷地为女儿已经养成每天洗澡的好习惯而欣慰。可以前,给女儿洗澡一直是一件令我头疼的事,要让她玩水,她乐滋滋地玩不够;可要她洗澡,她说什么也不肯,若硬把她放进浴盆里,她会嚎啕大哭,乱踢乱打,任你怎么哄也无济于事。后来,我试着改变了方法。我找来一个已好久没被女儿问津的脏乎乎的橡皮娃娃,对女儿说:“婷婷,这个娃娃脏不脏呀?”“脏。”“妈妈给她洗个澡,好不好?”“好。”我把橡皮娃娃放在水盆里,和女儿一起把脏娃娃洗刷得干干  相似文献   

6.
汝汝趣语     
女儿汝汝三岁多了,常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充满奇特想象的或是自己独创的语言来,让听者忍俊不禁。现摘取几则,与大家一起分享童心的天真烂漫与童稚的单纯可爱。张冠李戴这段时间,汝汝突然对学习成语很感兴趣。有一天吃零食时,她打开包装袋发现了一张成语卡片,上面写着“张冠李戴”四个字,她不仅让我念给她听,还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啊?”我说“:这指的是搞错了对象。”见她不明白,我就继续按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在了姓李的人的头上。”这回汝汝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第二天,她一脚穿着我的鞋子,一脚穿着她爸爸的鞋子,晃到…  相似文献   

7.
“杀鸡给猴看”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论是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有文化的人,可以说人人皆知.这个成语所揭示出的是法律的社会作用,为什么不“杀猴给鸡看”呢?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测试,我班的种子选手竟然考砸了!考砸的原因竟然是“没做”——最最简单的几个成语没写,听了她的解释更让人恼火。“难道你一个成语都不知道吗?”我生气地大声呵斥。“我没  相似文献   

9.
六岁的儿子楠楠是个小戏迷,他曾恳求我给他做“长靠”、“朝靴”,买对“鸡鸡翎”,盼望有两把小腰刀。特别是在电视上看了“徽班进京”纪念演出后,这个愿望就更强烈了。我真不知怎样应付这希奇古怪的念头,缠得久了,只去商店给他买了两把塑料小腰刀。是为显示不买行头也要演戏的决心,还是让我这个做妈的瞧瞧,演戏该不该有“长靠”、“朝靴”、  相似文献   

10.
“做妈妈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宝宝懂事乖巧。”可可妈总是这样跟周围的人说。女儿可可1岁7个月了,在妈妈眼里,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小天使。忽闪的大眼睛,似乎总能明白大人的意思,一副“人小鬼大”的样子。瞧,她又将她正在喝的牛奶递给来看他的叔叔,请他一起来分享美味,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这孩子,真是大方。”可是,最近,这样的赞扬声越来越少。可可变得越来越小气。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甚至不许别人碰她的食物、玩具。一旦做了违背她心愿的事情,她誓将哭闹进行到底。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越来越抠门了?平时在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以“礼让”为准则,怎么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呢?可可妈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1.
镜子中的她     
我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那个她。我笑,她也笑。我朝她做个鬼脸,她也不客气地向我做个鬼脸。她的头发长长的,穿一身休闲装,脚蹬运动鞋。她的名字叫张猜,这个名字包含着父母对她的希望,当然她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还有点儿小聪明。她不但活泼可爱,而且还很“顽皮捣蛋”。她总  相似文献   

12.
“你常来?”她不相信地问。“不,以后不能来了,后天就走!”“后天?”她念叨着,有些害怕,突然留意起这一切。有一种冲动要让她大声地说“不——不!不要走!留下来,为了这座城市,为了我这个可怜的弱女子!”这算什么?不过是两个天涯游子的偶然相遇,不过是两个互相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陌生人。她有些发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和虫虫们一起玩。这不,我已经用麦秆为蝈蝈编织了一个“家”。傍晚,蝈蝈们的“歌声”可欢快了,顺着“歌声”寻找过去,瞧,草叶上有一只碧绿的大蝈蝈正在“唱歌”。我屏住呼吸,轻轻地一伸手就将蝈蝈扣入掌心把它送进了笼子里。回到家后,我把蝈蝈笼挂在了屋檐下。听着蝈蝈的叫声,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蝈蝈是怎样唱歌的呢?为什么要唱歌呢?这对我来说真是个谜,通过长时间仔细观察,我发现了蝈蝈会唱歌的秘密。原来蝈蝈的“歌声”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翅膀摩擦发出的声音。它的发音器官位于翅膀基部,结构比较简单。雄性蝈…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渊源流长的语言历史。丰富悠久的语言历史孕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但由于各自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英汉成语相对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是一个英语成语,在这句话里可以用这个汉语成语翻译,但在另一句话里再用这个汉语成语恐怕就不太合适,甚至根本就不能采用。例如“birdS0f。f。thel”,有的将其译为“一丘之貉”,有的译为“物以类聚,人(鸟)以群分",究竟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birdsofafeather原本包含这两个汉语成语的意思。只是在具体句子中该取哪种译法得视上下文斟酌而定。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5.
据抽样调查:中小学生对妈妈的要求是希望“妈妈不要对我板着脸”。这个请求天真而有趣,应当让做妈妈者想想。人们总以为,妈妈总是“慈母”型的,不想在不少孩子的眼里,她却是“板着脸”的人,这个形象出人意料也就不太雅观了。这就发生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妈妈里究竟是板着脸的多呢?还是笑咪咪的多呢?社会上又另有一说,认为现今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多,孩子是家里的“皇帝”、“公主”、“太子”,要什么买什么,给什么,小宝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女孩叫智子,因为妈妈生下她时,她嘴角边就有一粒豌豆大小的红胎痣,“痣”与“智”谐音,也就有了这个名字。在她第一次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妈妈,我脸上为什么会有这东西呀?”她妈妈先是一怔,然后对她说:“这是怕囡囡被人认去,才贴上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微笑中有几分忧虑:“马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不用说请教,我们一起来讨论。说说看,老师能为你做些什么?”我说。“您说,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我笑了:“你能把这个问题讲得具体一点吗?比如,你碰到了什么具体的难题,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是这样,我是个挺在乎同学关系的人,我也在往这方面努力。但是,我感到同学们并不是都很喜欢我。可是,我们班上的另一个女孩却非常有人缘,她不当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喜欢她,她当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也喜欢她。您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先不去管那些大道理是怎么讲的。你能…  相似文献   

18.
成语图猜     
文章由词汇组成,词汇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关于词汇的小游戏——成语图猜,也就是看图猜成语,考考大家,从小学到现在,成语学得怎么样了。可能有的同学没有做过这样的游戏,所以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第一个图,“正”字在图的正中心,而“怀”则在图的下方,显然,这便暗喻成语“正中下怀”;第二张图,一个“一”,还有一个反过来的“3”,这是什么意思呢,答案是“举一反三”,你猜对了吗?至于第三张图,“马”的繁写字下面有四个点,代指马的四个  相似文献   

19.
知道吗?中国跳水队有一只“蝈蝈”。这只“蝈蝈”除了脚底厚厚的一层茧,周身却晶莹剔透——她就是用轻盈的姿态和甜美的笑容征服了全世界的中国跳水皇后——郭晶晶。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学任教时,有位学生拿着“有眼不识泰山”、“气涌如山”、“恩重如山”、“稳于泰山”、“铁证如山”、“寿比南山”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七个带“山”字的成语问我:“老师,你在讲比喻修辞格时,反复强调喻体和本体之间一定要有相似的地方,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否则就不贴切。而这七个成语中,都用“山”做喻体,这个喻体和七个本体是不是都有相似之处?比喻是不是都很贴切呢?”“都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很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