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话很容易让人想到恐怖电影里的怪物,但我说的可不是那些东西,而是May R.Berenbaum和Richard J.Leskosky,他们再次联手,写出了一篇很有见地的新作,只要你对科幻小说里的科学成分感兴趣,就一定会喜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当我还是一个男孩的时候,我读过相当多的科幻小说。尽管我早就立志成为一个科学家,但科幻作品吸引我的,反倒不是其中的科学成分,而是其中所描绘的未来社会图景,不管好与坏,可能迥异于我们自己的想象。这就把我从科幻小说引向了乌托邦文学: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和贝拉米(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同时也把我引向了反面乌托邦文学: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开创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和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近些年我的兴趣主要在其他方面,但在踏上新的千禧年之际,自然就会停下来想一想,未来等待我们的,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乌托邦,抑或是何种反面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提起科幻小说的鼻祖,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但实际上,最早的科幻小说,却出自一位英国著名女小说家之手,她就是玛丽·雪莱。其因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也许这位女作家对大多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她的丈夫——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就可能耳熟能详了,玛丽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或许是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是文化界  相似文献   

4.
袁慧 《科教文汇》2008,(28):250-251
作为科幻经典,爱伦·坡的《汉斯·普法尔历险记》不落以往同类小说的窠臼,具有开创科幻小说之先河的意义。它将科学性与瑰丽的想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以其创新性为之后的科幻小说创作提供了崭新的模式。本文通过探讨小说中情节的跌宕起伏、科学与想象的完美融合、以及它对西方科幻小说的深远影响等方面来彰显坡的这篇科幻小说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1976年他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史研究。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发表在《科学  相似文献   

6.
    
“我发现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约翰说。他的老板安德鲁·克拉克看了看约翰,冷笑着答道:“别胡说八道了!你是在编科幻小说,不是在研究科学!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门’,科学界早就有过论证了。”“我真的发现了——它真的存在,而且我还从那扇门进出过呢!”“你喝醉了吧?”  相似文献   

7.
鲁迅幼年时就表现出对博物知识的喜爱,接受过系统新式教育的他有过赴日学医和翻译科幻小说的经历。随着对西方科学的认识不断加深,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在鲁迅文学转向之初,相继完成的三篇科学史论述当中。以"科学史教篇"为代表的这批早期作品,不仅位于《鲁迅全集》首卷开篇的关键位置,其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理性气质,更是后世理解鲁迅弃医从文,从科幻小说翻译转向文学创作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与刘慈欣等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他希望大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高扬理想和科学旗帜,创作更多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科学正能量。今年8月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中国科普科幻界深受鼓舞。座谈中,大家就繁荣科普科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幻小说,我最喜欢的就是所有实验都能奏效。"我的一位物理学家朋友曾经如此论断。他毕生从事的实验科学的挫折唤起了这句令人伤感的评论。它源自于这样一种巨大的痛苦:一年来的辛劳变成了几页毫无意义的测量结果,所要考察的难以捉摸的量消失在复杂性和仪器的噪声中。在巴黎的某人可能想使用一种  相似文献   

10.
科幻小说是从文艺的角度解读科技伦理命题的有益补充。《弗兰肯斯坦》、《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我,机器人》和《两百岁的人》四部不同时期的机器人科幻小说描述了人和机器人关系的不同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在机器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
研制一种真正有效地提高记忆力的药物,是长久以来科幻小说里的东西.生物科技公司所做的这项工作,正处于激烈的科学竞赛中的最前线.新一代的记忆药物已经可以改善大病后的失忆或心神恍惚的病症.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呼唤另类宇宙的别样科学所谓科学革命的真意,就是要向常识挑战。那生命的真意呢?是不是要我们用有限的才智那一丁点力量,去窃取隐藏最深的自然奥秘?于是我们看到,不单理论物理,连实验物理也越来越像科幻小说了。自然界在基本层次上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化,这个物  相似文献   

13.
郭丽 《世界发明》2009,(11):68-70
“我一直很喜欢看科幻小说,小时候读过阿西莫夫的短篇《请用“S”拼我的名字》,故事里的主人公名叫Zebatinsky。这则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对‘斯基’这个后缀很有感觉,为笔下的形象起名时就想出了兔斯基(Tuzki)。”这是王卯卯在自己所出版的首部兔斯基绘本图书《我兔斯基你》中开篇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4.
<正>隐形术、青春常驻、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对于热衷科幻小说的读者来说,所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事物。今天,一项又一项的进步和成绩都表明,人类通过科学不断开拓"可能性"的疆域,对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并用精确的科学术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正我最近有件烦恼的事,说起来有些特别。我在读一本科幻小说,书中有一些情节很吓人,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竟然被这些情节所"牵绊",脑海中总也忘不掉,甚至是一些细节内容。我一想到就头痛,我非常想忘掉这些事,但是忘不掉!我好怕这些情节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该怎么办?放任自流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新概念研究院的推动下,科幻小说中的高科技正在步入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并用精确的科学术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他是迄今为止惟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注重把精力放在预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晚年.他亦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本文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0.
科幻小说作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较晚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创作受到“文以载道”传统文学价值观念的影响“,工具论”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我国科幻小说的主要创作观,滞后了我国科幻小说的发展。随着由工具论向人性化、社会化等创作观念的转变,我国科幻小说创作向文学本体回归,呈现出日益丰富多彩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