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其数学表达式为Ft=mv'-mv或者I=p’-p.学习动量定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1.动能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合=△Ek。  相似文献   

3.
申探禄 《物理教师》2003,24(1):60-61
1 关于动量定理的推论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I =Δp .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为I1和I2 ,动量的变化分别为Δp1和Δp2 ,则由I1=Δp1、I2 =Δp2 可推得 :I2 -I1=Δp2 -Δp1,意即物体在两次不同运动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之差等于其两次动量的变化之差 .2 关于动能定理的推论动能定理的内容是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W =ΔEk.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对它所做的总功分别为W1和W2 ,动能的变…  相似文献   

4.
动量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即I=△p.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动量定理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导出,但适用范围比牛顿第二定律要广.在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的情况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用动量定理求解一般较为方便,而且能得到迅速解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动量定理的理解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p. (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相似文献   

6.
一、动量定理的理解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p.(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相似文献   

7.
魏嵋 《理科考试研究》2004,11(10):39-40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在求解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物体组问题的过程中,若能转换角度,从整体思维出发,巧妙地将相互作用的物体组(系统)视为单个物体,动量定理也适用,这时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之和等于系统内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对系统若能妙用动量定理不仅能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系统动量定理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看作一个系统,它是指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动量的变化.在解决某些物理题的过程中,如果选用系统动量定理,就能体现无比的优越性,今通过下述几例来说明用系统动量定理解题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中关于动量定理的表述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从动量定理的表述可知 ,其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物体 (或者是速度相同的多个物体 ) ,而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多属于两个以上物体相关且运动状态各异的问题 .如果对每一物体逐一运用动量定理来分析求解 ,其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倘遇这种情况 ,其实只要将关于系统的动量定理应用于所研究的系统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求解的效率将会得到提高 .一、系统的动量定理系统所受外力的总冲量等于系统总动量的变化 .若将系统受到的每一个外力、系统内每一个物体的速度均沿正交坐…  相似文献   

10.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和求解物理问题,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动能定理研究的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动能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结合例题着重分析动能定理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述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冲量,等于它动量的变化.公式表达为:F合t=p-p'或I合=△p.它反映了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在涉及力F、时间t、物体的速度v发生变化时,应优先考虑选用动量定理求解.下面解析动量定理典刑应用的六个方面,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动量定理分析物体的运动,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若研究对象是系统,因系统内力的冲量总和为零,故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内各物体动量变化的矢量和,现用动量定理分析几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3.
刘立毅 《中学理科》2003,(10):21-22
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增量 ,数学表达式为 :F·t=mv2 -mv1.动量定理应用广泛 ,解决物体或物体系统在获得外力冲量时动量发生变化的问题非常方便 ,下面介绍中学物理中运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1 .全程法对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 )物体组成的整体系统 ,若整体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恒量 ,不论整体系统内各物体经历的物理过程是否相同 ,都可对整个物体系统变化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例 1】 质量为M的金属和质量为m的木块用细线连在一起 ,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匀加速下沉 ,经时间t1,细线断开 ,求 :…  相似文献   

14.
动能定理,即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它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不仅适用于单个力做功同时还适用于多个变力做功,也可以和电磁学部分结合起来考察,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综合性较强的一部分内容,当然也就成为高考的重要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15.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都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础规律.动量定理的表述为: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定理用数学式子可表达为:I-I=P2—P1,式中的“—”为矢量减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并建立了坐标系之后,可以用代数运算代替矢量运算.要会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动量守恒定律可表述:如果物体系受到的外力之和为零或不受外力,则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和保持不变.如果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相似文献   

16.
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由于其适用的广泛性,涉及到这个定理的问题很普这.能否正确运用这个定理解决具体问题,明显地体现出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针对常见题型,通过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措解和正解加以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进一步区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运用的区别,是深化动量定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就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1、明确概念是正确运用定理的前提动量定理是抬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这个物体动量的变化,用表达式表示为:式中F是指物…  相似文献   

17.
动量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动量的增量。即: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必须注意: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动量定理中的速度必须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 2、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式,动量增量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3、合外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切外力,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虽然动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但凡是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的动力学问题,用动量定理分析和讨论比用牛顿第二定律要简便。下面用具体的例题谈谈动量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W=ΔEK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  相似文献   

19.
动能定理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从功和能的角度揭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或物体所受各力做功的总和)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规律也是高考的重点、热点问题,除了要明确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过程以外,动能定理方程的建立过程中往往还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这两个关键性物理量,从学生的解题实际看,在这两个物理量的分析上学生容易出问题.本文就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学生对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物理  相似文献   

20.
王玉贵 《甘肃教育》2008,(19):59-59
公式形式区别 动量定理I合=△p及动能定理W合=△Ek,两式的右边都表示某个物理量(动量或动能)的变化;两式的左边分别表示动量变化是因为合外力有冲量和动能变化是因为合外力做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