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朱亚琴 《现代语文》2010,(12):28-28
一、设计问题探究,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教师在初中语文探究教学中,要善于发挥问题探究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设计的问题为线索,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启发点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集中体现在以“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由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归纳总结,从而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4.
赵启玉 《教育文汇》2013,(17):33-33
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此,物理教学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冯熔老师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围绕着“问题的提出、研习和解决”这一思路展开,通过研习任务导向,让学生探究、突破、解决问题,最终以语文“素养”抵达彼岸。一、紧扣单元任务,提出“问题”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相比,更注重“专题性”和“探究性”。梳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可知,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比其他学科更易触及学生的科学思维及探究能力的发展。生物实验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直接或间接源于教材,生物实验既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获得性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提出“通过发现而学习”,也就是“以培养探究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踏上实…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探究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学”是指突破教学的一般思路和课堂结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它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但是,必需正确地处理问题的主体、目的、解决问题的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会进行有目的的思考。教师应采用一切手段去教学生推理和证明。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我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潜力,培养自觉用脑等优点。但并非传授知识的首要方法,由于课时限制,更无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学习,主要解决定理、习题、竞赛题等。而定理、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首次遇到,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并没有多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易生搬硬套,更易陷入题海之中。而“反映性教学”包含了“发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华—即学生对问题的思索、探究。“反映性”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为特征的。不但重视教师教法,而且还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又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探究,发现规律结论;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创设出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发现的欲望,并引导其思维逐步深入,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中尝试应用的实例。本文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交流合作、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发现、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通过个体与小组的学习活动来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同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活动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科学新课程的今天,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问题化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持续追问确定核心问题,构建问题系统,合作解决问题,最后不断反思持续向更深处,以撬动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问题化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流程,并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实践,对“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它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探究为中心,不拘泥于教材,善于创设适应性、连续性问题,敏锐捕捉生成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构思方案,尝试解决;在挫折和失败中积累经验,在成功和喜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探究活动的环境,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探究活动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浙教版数学教科书设置了“合作学习”、“探究活动”、“设计题”等栏目,很多教师也逐步把这类探索思考的体系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形成正确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是以发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学科核心知识为内容,以探究发现为主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是在学校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会的,而是学习者…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