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在他的论著中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建立在他的信仰之上,也是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历史理论的理性选择,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史学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外各种历史观的批评,李大钊倡导以“新史观”(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指导史学研究,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生。他还尝试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上古社会状况、中国近代历史、中国近代思想和伦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毛泽东根据这一经典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发展出群众路线,作为基本理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通过阐述毛泽东群众观的内容,比较群众论与民本论的异同,探讨在新时期如何继续发展毛泽东群众理论,以期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是在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历史性的理论建设目标。在推动唯物史观中国化实现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立足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使其理论内核得到“再创”、理论形态得以“改铸”,而使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改造中国”的“指导规律”,他为传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这个理论形态的创造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研究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确立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这是世界革命的维度;二是研究和吸收第二国际的唯物史观的思想成果,建构中国的革命史观,这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维度;三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范式,这是中国史观变革的维度。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这三个维度的张力中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进而推进了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史学革命,为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社会发展目标。对中国梦的唯物史观解读,旨在深刻领会中国梦所内蕴的丰富文化传统与时代内涵,全面解读中国梦厚重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根据,从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角度阐释中国梦。本文指出中国梦所具有的厚重文化渊源,从物质层面与文化层面及其有机统一的角度阐释中国梦丰富的时代内涵,揭示中国梦的现实基础,阐明中国梦的价值意义、实践主体,论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力求在观念上阐明中国梦为中华儿女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动力,在实践上揭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对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审视,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明确提出的新概念,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成为引领全国人民奋进的标志性口号。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为每个中国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中国梦适时而出,可以说带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中国梦的来龙去脉,我们特邀请李曼、阎树群老师撰写此文,希望对大家进一步认识中国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认为:在 2 0世纪上半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探索社会变革的道路,从接受唯物史观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五十年来,随着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新中国建立后,唯物史观的发展者一是革命实践与理论创造相统一的非专业的哲学家,二是以哲学为职业的学者,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相结合,直面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挑战,培养出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家;我们要继续坚持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邓小平“三个面向”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它本身就是人们对历史反思的理论总结,但反过来,它又启迪和指导着人们对幽深的历史获得一种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不仅扫清了历史的阴霾,同时,也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古人所走过的足迹。我们提倡对历史研究的态度——即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去考察历史的发展,而并未强调和限制用何种具体的理论去研究历史领域内所有的问题。唯物史观并不存在阶级的局限,它不是迷信,也不是偏见;而是探索的方舟,是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史研究领域,陈旭麓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罗荣渠有效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通史研究方面,白寿彝自觉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密切结合;唐子孺在断代史方面,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发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论等原则和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的理论特色。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石。"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提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要义,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主体性诉求以及共商、共享、共建的价值追求,遵循了唯物史观谋划社会发展大局和把握历史进程大势的整体观,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我国改革发展的相关实践逻辑。"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新局面,而且为世界的均衡发展带来新机遇;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分期历来被视为中国史学研究中一重要问题。自然,历史学家们因各自的立足点不同而引发了无数的争论,本文并不打算对某一段历史如中国近代史也提出一种新的分期法,从而卷入这所谓的争论,相反,笔者试图从分析各种历史分期产生的理论基础开始,来揭示争论的根源,借以重新考虑分期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我国史学中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 总体上,我国自马克思主义传入,历史研究越来越深地受其影响,尤其建国后,唯物史观直接指导并成为历史研究的理论源泉。近年来,有学者就唯物史观是否能直接地作为一门具体科学——历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质疑,因以唯物史观的普遍性涉足历史研究的特殊性往往会造成忽视历史特殊性的后果。原因在于史学界首先认为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真理性是不容置疑的,若前提确定,便只好以忽视历史研究的特殊性来屈从理论了。数十年来史学界忠实地以唯物史观作为史学研究的直接理论,对历史分期问题,虽然分期的具体方法存在着分歧,但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基础。邓小平不仅继承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从而对唯物史观作出了重大的新发展,本文就体会最深刻的几点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从历史理论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不容否定的。尽管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出现了危机,但只不过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局限及人为曲解的结果而已。唯物史观并非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而是现实生活生产决定论,两种生产决定论,迄今为止它仍不失为最科学的史学理论,历史研究的理论指南;其历史局限,将随原始历史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克服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考察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的理论观点,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大基石。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以这三大基石为基础,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评价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深刻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明确宣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是新形势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20.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将唯物史观运用到历史学习中,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与吸收,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石,是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引。将唯物史观应用于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史料识辨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客观评价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增强国家民族认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